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高中美术课中的美育教学新探

 

【作者】 晁 永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美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爱国主义者蔡元培先生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提出了“美育救国”的思想。他在猛烈抨击“忠君”、“尊孔”的封建主义教育宗旨的同时,大力呼吁将审美教育作为陶养人们感情,完善人格,从而改造国民精神的手段;他认为美的根本特性是普遍和超脱,既有普遍性以打破人我的成见,又有超脱性以透出厉害的关系;所以当重要关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甚至有‘杀身以成人’而不‘求生以害人’的勇敢;这是完全不由知识的计量,而由于感情的陶养,就是不源于知育,而源于美育。他认为“美感和美是由‘现象世界’进入‘实体世界’的津梁,美育是人格完成的必由之路。”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的这一成长过程中,在他的衣食住行中处处都离不开对美的欣赏,所以,从婴儿时就养成了对美的识别和鉴赏能力,它也是儿童长为成人,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教师平时上课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美术课本身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与人格的健全的培养。而我们传统的教学思想是局限在画的象与不象之间,评价一幅作品只从一个侧面展开或者全部都是一种固定模式,并把它定为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这真可说是一种侵略与扼杀,这就失去了美术欣赏课的意义。

全文下载
  • 【发布时间】2014/10/31 15:26:58
  • 【点击频次】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