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以人为本,构建初中高效数学课堂

 

【作者】 莫兆冰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以人为本,构建初中高效数学课堂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州镇第二初级中学 莫兆冰

  【摘 要】 “以人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理念已经成为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共识。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获取新知识,争取每一节课都成为常态下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 以人为本;高效数学课堂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都非常重视高效课堂。这反映了社会对提高教学质量的迫切愿望,也说明了教育界现在对课堂教学环节的高度重视,这样追求高效课堂那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要想实现高效课堂,教师“怎样教”和学生“如何学”是关键,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我们必须改变教育教学理念,以人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获取新知识,争取每一节课都成为常态下的高效课堂。

  二、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虽然新课程已推进多年,但是大多数的课堂教学,还是穿新鞋走老路。仍存在着较为普遍的问题:教师还是习惯于灌输知识,一言堂现象严重,特别是在农村学校。课堂上教师很少给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极少有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上老师不愿浪费时间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记住结论就行了。有些课堂尽管老师讲得头头是道,风趣幽默,但学生听得天花乱坠,往往在一阵笑声后,感到什么也没有学到;有的教师能够精讲重点问题,让学生做各种类型的习题,虽能使学生应付一些常见的题目,却又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的教师依旧采用简单的“问答”式,对问题进行挤牙膏式的“启发”,虽然问题得到解决,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水平上重复。

  三、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策略

  1.提高数学教师的素质

  教师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言行举止都对学生而产生影响。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要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必须有深厚的业务能力。章建跃博士指出理解好数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我们首先理解好教材,弄清楚课标,特别是现在有些是新增加的,为什么会增加?教师自己应该很好的把握课标和理解好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精神实质,而不是重在记住概念、公式、定理等。作为数学教师,应该知识广博,教学才能深刻独到和富有启发性。数学教师要不断学习,经常解题和反思,积极进取,这样才能实现高效教学,所以我们应该特别要加强数学素养。

  2.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营造成一种宽容的环境,使学生获得“心理安全”,把教师当作学习的榜样,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学生心情舒畅了,就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自由地发表见解,必要时可以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鼓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能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性地、高效地学习。

  3.以学定教,激发学习兴趣

  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学生身心特征,内在需求和学生基础水平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教学。它的真正含义就是坚持学生为本的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每个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下,对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的同化、顺应。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是要在课堂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充分让学生以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进而实现构建高效课堂。

  案例1:本人在讲授《确定位置》新课时是这样处理的:

  教师:你们到过电影院看过电影吗?怎么能够快速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呢?

  很多学生迫不及待地说出按照电影票上面的排列找。

  教师:那在我们教室里,你能把自己的位置准确告诉大家吗?(学生说不清楚)

  教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确定位置”….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关,本例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形成课堂教与学的合力。

  4.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数学质疑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新颖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会深刻,才有可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案例2:这是本人在教学《圆内接四边形》中的片段。

  (1)要求学生在白纸上作一个圆,然后在圆上任画四个点,连接四点得到一个四边形,观察这个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并量一量四个内角的度数?

  (2)探究所画的四边形其相对的两个内角之间有什么关系?证明你的发现。

  各小组代表展示结束后,本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想不到竟出现了“意外收获”。

  师: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现在提出来,谁先来?

  教室一片寂静,平时很少有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估计这次也没有。不料,这时,覃同学站起来说:“老师,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反过来,对角互补的四边形是圆内接四边形吗?”

  师:覃同学能主动提出问题,说明他善于思考,希望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大家一起认真思考一下,对角互补的四边形是不是圆内接四边形?并说明理由。(下转第40页)

(上接第41页)

  接着,学生开始思考了……。最后师生一起把问题解决。

  通过教学,本人深切地感到学生的学习关键在于学生的“思”,在思考中引导学生大胆提问,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数学质疑能力,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5.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对于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应体现螺旋上升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实践证明,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想方法,能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能够把复杂问题转化为已经掌握的简单问题来解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3:本人在《圆周角》的教学中,先提出问题:圆周角与圆心角的概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回答后,本人再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出圆周角与圆心角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接着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在圆上任取一个圆周角,观察圆心与圆周角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情况?请在下列给出的图中画出来。充分的活动交流后,教师挑选小组代表到展台上展示成果。

  ①圆心O在∠BAC的内部;②圆心O在∠BAC的一条边上;③圆心O在∠BAC的外部。   

  (1)请同学们思考除这三种位置关系外是否还有遗漏?接着分别做出这三个图中的圆心角∠BOC,量一量:同一条弧所对的圆心角∠BOC与圆周角∠BAC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

  (2)如何证明第一个问题中发现的结论?另外两种情况如何证明,可否转化成第一种情况呢?

  本节课设计通过对圆周角定理的探索过程中进行了分类讨论思想和转化思想的渗透。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全面性。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培养。

  以上仅从几个方面探讨了初中高效数学课堂的策略,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精心设计适宜的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课堂高效学习。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构建初中高效数学课堂,仅靠教师的努力,课堂教学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高效不只是教师一个人的预设,只有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

  • 【发布时间】2015/1/14 17:37:26
  • 【点击频次】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