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让生态作文课堂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作者】 吴志泽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让生态作文课堂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巫不民族学校 吴志泽

  【摘 要】 创新,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每个人自我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在作文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打造生态作文课堂,培养作文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孩子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充满激情与童趣的氛围,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使孩子们在充满生态气息的课堂完成有个性的习作。

  【关键词】 生态作文;创新思维

  创新,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每个人自我发展的需要。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其实,这句话明确指出了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创造。创造力是蕴藏在每个孩子身上宝贵的资源,而儿童时期更是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最佳时期。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作文教学运用定向思维的方式,学生思想变得僵化,没有创新,导致学生的作文大同小异,千篇一律。而“生态作文”则倡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其产物一定会是可触可感的佳作。作文教学应是教师引导、鼓励、帮助学生使用语言文字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活动。因此,我们要在作文教学中打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让孩子们在在充满生态气息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习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参加县级课题《农村留守学生生态作文教学探索》研究,谈几点关于生态作文课堂教学的粗浅做法。

  一、自然生态和生态课堂相结合,激发创新的热情

  叶圣陶先生还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小学生的习作也是离不开生 初高中海量作文大全小升初 中考满分 高考满分 高考零分 活的,生活充实,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这样就得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诱发创新的热情,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我着力引导学生养成读书报和杂志的好习惯,通过阅读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写作材料仓库,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我还重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鼓励学生参加兴趣活动,充实学生的个人生活。利用节日、队日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并经常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拥有自己的见闻、感受,为写出富有个性色彩的好文章打下基础。这样,引导学生把自然生态和生态课堂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并能够油然的抒发真情。 

  二、营造生态氛围,开拓创新思维的空间 

  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氛围;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开展创造想象和求异思维;最大 限度地活跃学生思维,鼓励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交流,营造出一种平和的、生态的心理氛围。在指导作文过程中,要意尊重学生的创意,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习作,只要不离题,只要文体对,就应尽可能的让各自的想象展翅高飞。学生的生活是崭新的,学生的感受是丰富的,在作文指导中教师一定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这样,学生就敢于言别人之未言,发别人之未发,写别人之未写。这时,孩子们的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但是,我们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并不是说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而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完成习作初稿之后进行,指导时应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三、生态化合作,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教学理念之一,合作学习也可以适时地用在作文教学上。合作主要有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师与生之间的合作,生与媒体之间的合作。在合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均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小组里的文章可以同学们自己读,大家想,各自提出自己的修改方法,再议一议、辩一辩,经掂量比较,选择最好的一篇,然后修改定稿,最后推荐一编组内佳作,拿到班上交流。这时,教师要注意浏览修改情况,选出某些方面有代表性的两三篇作文用幻灯投影出来,让作者与修改者互动交流,各抒 己见,并在班上集体点评作文,同时教师也要及时点评学生们的修改。在这种自然的、毫无压力的氛围中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通过交流,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激活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是生态作文形成的较为有效的途径。

  四、生态激励,激发创新动机

  指导学生作文立意要有创新,就是要求写出的作文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见解,新的观点。当前的作文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习作产生畏惧的心理与教师在批改和评语中惯用指责性的语言有很大联系。著名教育家齐佛曾说过:“只要有一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造”。因此,教师要解放思想,努力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肯定、激励那些立意、构思、语言或在某一点上有一点新意的文章。例如,我的一个学生这样写:“我喜欢睡刚刚被太阳亲吻过的被子,因为那样就像太阳亲吻我一样。”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孩子真实的生活体验和真切的内心感受。如果老师或者视而不见,或者见了禁欲除之,批阅到:“不合逻辑,太阳怎么会有味道?”就会扼杀学生灵性的率直。而就作文教学而言,只有鼓励学生大胆地突破“常格”,语言才能够出“彩”。“赞美是世界上最美的,最具激励性的语言”。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力求变指责为评优。就生态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需要这种生态化的激励。可以通过得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等一些有效的激励形式和方法,让学生逐步树立起“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 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创新动机,使生态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生态亦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根本。小学作文教学中切不可忽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更新观念,在写作的目的上能够正本清源,在评价的标准上做到去伪存真,还学生张扬个性、抒发心声之本能,在富有时代特色的生态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韦志成.《作文教学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2] 余映潮《中考作文过关技法》,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微型作文写作技法与实例剖析》,余映潮、谢 晨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4

  • 【发布时间】2015/1/14 17:41:20
  • 【点击频次】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