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谈谈细节决定成败

 

【作者】 李春华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谈谈细节决定成败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吐丝口小学 李春华

  【摘 要】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学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一堂课最能体现教学效果的莫过于课堂中那些鲜活的细节。

  【关键词】 教师智慧;发现细节;睿智;精心预设

  细节的设计与捕捉是教师智慧的呈现,发现细节,利用细节,更体现出教师的睿智和功力。关注教学细节就是要求我们要关注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捕捉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真正领悟知识的本质,体会教学之真谛,享受学习的价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把握教材内容,精心预设细节

  王敏勤教授说过:“开车最怕道路不熟,教学最怕教材不熟,钻研课标,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认真钻研教材,整体感知,在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的同时,预设细节,关注每一个知识点,把课前预设和课堂上的生成很好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提高目标达成度。

  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时,认识“时”和“分”这两个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除了利用实物和课件演示来理解时针转一大格分针转一圈外,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细节:如果分针走一小格,时针会不会动?开始学生说不会动,稍加思考后,有的同学开始转变了,“会动”。通过争论最后得出了“只是转动的幅度比较小,我们不容易觉察罢了”的结论。在深刻体会教材意图的基础之上,对教材进行了精细加工,课前做了精心预设,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给学生添上一份“营养丰富”的“小菜”,不仅仅满足于学生直观上的认识,而且提升了学生的思维的缜密性。

  预设细节缘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对学生知识水平与认知心理的深入了解,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资源,灵活处理,关注细节,精心预设学生存在的认知障碍,预设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就一定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设计操作过程,高度重视细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探究性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特别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动手操作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设计操作方法和选择使用学具时,要重视细节,否则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

  如一教师通过借助操作探究三角形面积公式,教学伊始,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一些自制的三角形纸片,有2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2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2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要求学生借助手中的三角形拼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有的小组把三角形打乱了顺序,拼的过程中一个个去找同样的三角形很浪费时间,有的小组毫无选择的把每一种三角形都拼成平行四边形,精力都在动手上,没有思考、观察、比较、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以上两种现象的出现一是因为操作前老师对操作方法缺乏具体指导,导致操作的有效性不高。二是操作材料的选择出现了问题,每一类只准备了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所以最后学生只生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的结论,而对于单个三角形通过割补方法也可以拼成已学过的图形却没有涉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探究的思维,思维发散不开,跳不出老师所画的“框”。

  因此,我们在设计操作时,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准备学习材料,材料要有一般性、拒绝特殊,要有开放性,拒绝单一,能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能使得到的结论具有说服力。在活动之前高度重视细节,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分析原因、设计好应对方案,就可以避免操作形式主义、费时却又低效现象的出现。

  三、打造高效课堂,珍视每一细节

  关注自己的课堂教学细节,在细节中展现自己的教学艺术,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有效。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在小组讨论前—定要留给每个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让每位学生都在有了一定的想法或疑惑以后再加入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时,教师不要做旁观者,而要弯腰倾听,热情指导,亲切交流,获取学生讨论的信息,发现存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实施指导、调控。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认真聆听每字每句,并细心观察着学生表情的变化,用眼神给学生以激励和启示,并及时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让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习题要精选、精练,精讲。设计课堂练习要精选易混易错点,夯实基础,精选拔高点的练习供有余力学生拓展。面对不同层次的孩子,习题设置要有差异,评价要有区别,以鼓励调动积极性为主。知识堂堂清,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典型问题及时发现,有的放矢的进行精讲,既减负又高效。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增多,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做好穿针引线作用,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这就迫使我们的数学老师细心体会教材意图,精心准备数学课上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提问,每一次活动,每一个习题,处理好每一个细节,让每一节数学课都成为学生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菜肴”。

  • 【发布时间】2015/1/14 17:43:29
  • 【点击频次】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