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

 

【作者】 李 婷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

贵州省兴义市木贾街道办事处枫塘学校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语文学得好不好,作文是一个衡量的尺度。作文教学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过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也是同行们觉得很头疼的事,我认为应该抓好“四重”。

  重观察与体验。学生的作文内容是来自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分析。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能做成什么文章。所以,课堂上大胆进行创造性的师生表演,学生与学生表演外,在暖暖的春季,亲自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去高山,去田野“找春天”,走向熟悉生活,用心去体会,用眼去追寻,用双手去实践,感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明白人间的真情与爱心。校外多做好事,追求真理,追求真知,在家里多做家务,亲身体验。通过学生的耳闻目睹,亲身实践,不仅丰富了写作素材,使他们提笔就有话可说,而且身心得到了锻炼,陶冶了情操,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自理能力,都十分的有益。

  重阅读与积累。阅读和写作是两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能力。读是知识的积累,是内在的吸收;写是知识技能的运用,是外在的表达。读是写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地切入,通过导读、课例等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农村的小学生所处条件有限,脑海中的词汇单一,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词汇的积累,根据学生实际在班级图书角为学生准备童话、儿歌、谜语、优秀作文、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让学生想读的时候就有书读。让学生广泛阅读,博览群书,开拓视野,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

  重以“说”促“写”。习作前,先让学生练说,说是写的前提,也是写的基础。一般情况下,说得好,也就能写得好,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在动笔之前先练说的好习惯。在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环节,要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围绕主题放开说。对于学生的口头说,教师要热情鼓励,特别是对那些富有新意,敢说出带有独特性见解的,哪怕是一个词说得好,一句话说得对,一种观念有新意,都要给予鼓励的掌声,给予肯定。这样,学生才会畅舒胸臆,敢说、爱说,为写出富有创新的文章,奠定良好的基础。

  开始作文,要求不易过高、过严,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去写,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倡导写真实作文。首先在内容上要放开。通过写日记,周记等形式,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去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写心爱的玩具,可爱的小动物,有趣的事,喜欢的人物等。读完一篇文章,可以写一写读后感,这样会让学生觉得可写的东西很多,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其次,在形式上要放开,让学生试着用各种文体去习作“如诗歌、儿歌、童话等。同样的内容可用记叙文写,可用诗歌写,也可以用童话写……这样不限文体地大胆去写,学生兴趣浓,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会得到充分显示,不但对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还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写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品来。

  重评价。评习作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之乐,掌握成功的“诀窍”,而且能相互取长补短,激发写作的积极性,学生的创新能力、认识能力均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要多让学生来评。可以自评、同桌评、小组评,全班评。评出好在哪儿,差在何处。对于写得好的作文,可以念全文,念片段,让大家欣赏;写得差的,哪怕只有一个词或一句话写得好,也要让他读一读,以此加以表扬和鼓励。有时一句鼓励的话,就犹如一股爱的清泉,能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能激发学生创造的火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也能让学生取他人之长,补自己只短,学生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也有了习作的动力。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教师之间握好学生作文的接力棒,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 【发布时间】2015/1/14 17:43:46
  • 【点击频次】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