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利用藏汉双语教好小学数学

 

【作者】 徐 忠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利用藏汉双语教好小学数学

甘肃省合作市藏族小学

  所谓双语教学就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藏汉双语数学教学,就是用藏汉两种语言作为数学教学媒介语的一种教学,它既是一般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又是一般意义上数学教学的一个特例,所以它应该具有双语教学和数学科教学的一般特性。藏汉双语数学教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运用和掌握藏汉两种语言作为语际交流媒介,并在教学中依附于数学教学的框架下遵循数学教学的各种教法、学法和基本原则开展地教学,让学生学会使用藏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媒介学习数学的特定教学。

  在小学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开设两种语系的教学,在学科设置上就不得不压缩一些科目的课时,挤出时间增设双语科目,所以双语类学校也就无形中减少了数学科目教学的课时数,在这种不同类语言优势的学生同居一堂且课时数又相对减少的课堂教学中,造成影响双语类学生学习数学收效不佳的原因不光是课程设置和学习时间上的问题,还有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也有来自于语言、民族习惯、习俗定势思维、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于教师方面的原因和教材内容本身的原因等等。那么怎样利用好藏汉双语语言教好小学数学呢?

  一、在数学教学中要适时使用不同民族语言触动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讲究语言表述上的精准性和逻辑推理上的严密性。在双语数学教学中常会因不同语言优势的倾向性在数学教学媒介语转译理解上产生不同的思维,形成不同的认知观,有时会因语言媒介转换译解上的不准确而错误理解教师所言,很难精准地破析数学概念和名词术语,因此在藏汉双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借语言优势,发挥不同语言优势在学习中的倾向性,认知上的差异性,教师要适时转换语言媒介,排除语言理解上的障碍,增强亲和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听懂教师言表之意,精准理解数学知识,在听懂学会的基础上对数学产生好感。

  双语教学教师一定要利用民族语言和民族习俗在教学中诱发情感,消除因语言障碍在学生身上产生的厌学情绪,增进情感沟通,以语言亲和力诱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价值,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能很好的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人生价值。教育学生既要发扬和承传民族文化,也要学习外来先进的技术知识,才能使民族更强盛,走出家乡闯荡世界,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人行动地动力,让兴趣动力激发学习意志,摆正学习态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调动双语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学好数学。

  二、利用学生的语言优势和生活阅历以及习俗定势思维诱导学生学习数学

  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学科的基础,它的理解和掌握是学习数学的第一步。很多学生数学学不好,其根源往往是由于数学概念模糊不清而造成的。如何教给学生明确、科学的数学概念,这是数学教师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任何一个概念其基本的载体就是语言。学生对概念的学习,第一步就是感知和理解语言表述,所以,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只有在语言上下功夫。

  对于双语类学生,使用何种语言教学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最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呢?目前最流行的观点认为,用母语教学,省略了完成思维过程的对译转换,直接接受信息,一步完成思维过程,教师易教,学生易学易懂。而如果学生以第二语言接受信息,首先要把这种信息“对译转换”成母语,然后用母语进行思维。所以,优势语言才是真正影响学生概念理解和掌握的关键。以优势语言为主要教学语言,以其它语言为辅助教学语言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基本思路。

  从生源来看,“藏汉双语生”主要有以下几类:(1)藏语占绝对优势,汉语相对较差。这类学生基本上来自纯藏族地区,交际交流接受教育基本上是以藏语为语言媒介实现的。用藏语教学理解较好,汉语教学理解较差,对他们在教学上采取以藏语为主、汉语为辅的方式是最有效的。(2)藏语和汉语均非常熟练并能自由使用。这类学生是最理想的“藏汉双语生”。他们基本上来自民族混杂地区。母语精通,同时从小又受到了很好的汉语训练,采用那一种语言教学都可以实现最佳收效。(3)汉语占绝对优势,藏语较差。这类学生大部分来自于汉族聚居地,对他们采取以汉语为主、藏语为辅的方式是最有效的。

  所以在对民族类学生的教学中,单纯利用母语或汉语是不够的,必须两者并举且要根据生源成分比数不同,在教学媒介语地使用上采取不同的侧重点,在课堂上教师适时转换教学媒介语言,有效地促进藏语和汉语为载体的两种语系认知结构的相转换和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优势和民族习惯、习俗定势思维优势以及生活环境、生活经历方面的不同因素等,才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发挥特有优势,正确解读教学内容,提高双语类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三、在教学中吃透教材,完善教材译解,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学生的主观方面来说,在教学中以优势语言为中介进行教学会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语言优势的发挥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数学双语教材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教学课本虽然有翻译的教材,但只是语意直译并没有融合民族语境精准编写的数学教材,还处于探索完善阶段,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在藏文数学教材中,有一些名词,特别是较抽象的名词,无现成的资料可借鉴,要靠自己译定。这就出现有些教材编译混乱,教材缺乏严格的科学性和严密的系统性。尤其是对一些基本名词、概念和原理的翻译,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上,没有揭示出其本质的含义,常出现错误的翻译现象。若在教学中采用这些教材,实施双语教学,不仅无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而且有可能使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产生偏差、混乱,甚至出现错误。这就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吃透教材,在两种语境中准确译解知识要点,解说算理,讲清原理,突破难点。在教学实践中要尽可能完善双语类数学教材,更正、更新教材翻译上的不足,展现教师渊博的知识面,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从而影响学生努力学好数学。

  在双语数学教学课堂上由于部分学生因语言理解和反应上的迟缓表现,教师花了很大精力讲解,学生却无动于衷,对所学内容一知半解,如果教师缺乏耐心,一看这种情况压不住火,动不动就对学生发脾气,那么学生对他所教的学科就不会感兴趣。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举一反三的耐心细致地讲解,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转换角色,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思考,一起探索,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只要学生喜欢这门学科,他就会想方设法学好这门课。

  四、教学中多创设趣味问题情境,以课本为主,适当补充拓展,精讲精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教学时,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有趣味的激疑情境。疑问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好奇心又转化为强烈的探求知识的欲望,以疑激学,造成学生急着想了解为什么,怎么办的心理,接着再让学生讨论,学生在讨论中用不同语言交流就会出现不同层面地理解和释译,进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归纳学生的不同见解,通过启发诱导,最后总结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双语教学中要以课本为主,作为教学蓝本,适当补充和拓展教学内容,就不会造成习题累堆训练,机械性完成作业的现象。如果大量使用数学课外资料做练习,在有限的时间内就会把学生弄得非常忙乱,让学生心烦,对练习不感兴趣甚至不加思索的抄袭作业,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不喜欢做数学作业,主要原因就是数学作业太多,题目又枯燥无味,理解困难。因此,双语数学教学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精讲精练,在数学训练中,要精选题目,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适量且有不同难度的数学作业,让他们都能轻松地完成作业,调动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样才会提高班级的整体数学水平。

  总之,提高藏汉双语类学生数学学习收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优势,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习兴趣,发挥习俗定式思维,有效地促进学生精准理解数学概念和基本原理,发挥个人优势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还要在实际的数学双语教学中对具体教学方式、方法有选择性的引用,要做到因地制宜、因人灵活运用。既要考虑到当前教学的具体任务,又要为以后的双语交流打好基础;既要考虑到教材本身的内容和特点,又要注意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以及语言理解和思维定势等方面的因素。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藏汉双语的语言优势,实时选择合理的教学语言媒介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语言优势和习俗定势思维发挥最佳效能,藏汉双语数学教学才会有最好的教学收效。

  • 【发布时间】2015/1/15 9:39:59
  • 【点击频次】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