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初探

 

【作者】 吴玉龙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初探

山东省郯城县第二实验小学 吴玉龙

  【摘 要】 培养小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增强小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自信心,综合发展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实验探究;科学素养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教学中教师常常把主体探究视作让学生“动手做”,这虽然符合了小学生爱动的特点,但在活动设计中缺少明确的目的和目标,活动本身所蕴涵的知识能力太浅,没有太多的思维训练的成分,这样在热热闹闹的活动之后,学生实际上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是一片空白,他们在实验能力上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呢?我结合自己的科学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小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办法。

  一、明确实验目的,有序进行实验

  爱动手是小学生的特点,动手做实验是小学生的最喜爱的活动。可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们爱做实验,但是却不知道怎样去把实验做好。教学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当老师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时,学生们忙得很开心,人人都想做实验,人人都要争着做实验,可是却没有几个人是按照实验要求去做的,实验的场景可以一个字来概括──乱,实验的结果当然不如老师所意,也没有达到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也没有观察清楚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没有把观察到的实验数据记录下了,没有弄清楚实验的结论。学生做实验更多的是满足自己一时的好奇心的需要,而缺乏有目的、有条理地去完成探究实验任务,没有对实验中产生的现象作仔细的观察,没有把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数据及时记录下来,也就无法得出实验结论,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不是我们想要的结局。

  如何克服学生做实验的盲目性,提高学生实验的效果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感觉到:在学生做实验之前,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认真细读实验目的要求的习惯,使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了解实验的方法。只有让学生读懂实验目的要求,了解实验方案,学生才能对做好实验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较好地完成实验,提高实验效果。

  二、全面参与,有效操作实验

  许多老师为了让学生做好实验,都会亲自动手准备实验器材,样样亲历亲为,而不需要学生动手参与准备实验器材,担心学生准备实验器材有困难,或担心学生找不到所需的实验材料,无法完成课堂上的实验;或担心学生准备实验材料有危险。其实,老师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担心,不要担心学生不能准备好实验器材,只要你做好宣传工作,宣传到位,检查到位,学生基本上都会按照实验要求准备实验器材的。如果有学生无法准备部分实验器材,老师上课前做个预测,做些准备,准备些学生可能无法准备到的实验器材,帮助学生备齐实验器材。

  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实验器材,有很多好处,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老师准备实验器材不容易,懂得尊重老师的劳动;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学生在准备实验器材的过程中必然要细读实验目的要求、实验方法,必定细看教材,对课本有提前预习的准备,进而对实验目的要求、实验方法有深刻地认识,为上课做好实验作了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为做好实验作了铺垫。

  如《力在哪里》一课,要研究力对物体运动、形状的影响,实验材料需要弹子、橡皮泥、硬币等,这些材料学生容易找到,也喜欢玩,学生在玩弹弹子、捏橡皮泥、弹硬币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就已经感知到力对物体的运动、形状的影响了。

  三、合理分工,主动参与实验

  参与做实验,参与到整个探究实验过程中去,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实验过程中发挥作用,都能有机会动手做实验,都能细致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都能学会记录实验数据,都能参与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分析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都能学习归纳总结实验结论。但是,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探究实验活动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虽然说小学生喜欢做科学实验,但是实际现象是有些学生还是不愿意动手做的,特别是一部分女生,她们常常不愿意动手做,经我了解她们不愿动手做实验的原因有三种,一种是就是不想动手做;一种是不敢做,担心做失败,被别的同学笑话;一种是没有机会做,每次实验都被男生抢去做了,或者被动手能力强的女同学抢去做了,自己没有做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再也没有机会做实验了。这样下去,不动手参与做实验的这部分同学动手做的能力必然被弱化,不做实验,她们的兴趣必然减弱,他们的实验能力必然得不到培养。

  如何解决部分学生不参与实验活动呢?首先,老师安排学生做实验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同一个实验可以要求每一个人都来做一次,确保人人动手做实验,锻炼每一个学生的动手做实验的能力。还可以要求实验小组的成员有分工,有协作,大家轮流动手做实验,轮流观察实验现象,轮流记录实验数据,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动手做实验。

  四、关注数据,提高科学分析能力

  学生喜欢做实验,但往往不愿意去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不愿意去主动用笔记录观察到的实验数据,忙着做实验,甚至抢着去做实验,等到要使用实验数据时,却没有完整的实验数据可用,也就无法通过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分析来归纳总结实验的结论,那做实验也就没有达到做实验的目的,实验几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在做实验前,教师就要给每个实验小组的成员明确地分好工,安排好实验小组成员各人的任务,实验时要求实验小组成员各行其事,有条不紊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观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获取有效的实验数据,保证实验顺利有效地完成。

  总之,只要教师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 教育部基础司 编写

  [3]21世纪小学自然创新教学实验设计与探索全书 何小林 主编

  [4]小学自然教学的教学模式 刘默耕

  • 【发布时间】2015/1/15 9:52:04
  • 【点击频次】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