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作者】 董方勇 董夏钰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中学 董方勇

长江大学文学院  董夏钰

  【摘 要】 探究式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增强科学素养,理解学科本质,学习探究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探索习惯、探究问题的方法与过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探究;培养习惯;问题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方能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人类现在已进入终身学习的社会,作为学校教育理应适应这一新形势,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终身的学习即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空间

  创建有利于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环境及资源利用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可以利用网络系统,共享资源,让学生学习如何从多媒体教学软件中,从互联网络中获取信息,得到多种学习材料,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查询、检索、探究并解决问题。把学习资源作为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以帮助学生理解原理,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如何从资源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如何进行问题探究,并利用资源材料解决问题。举例说一下:比如我在讲到“信息获取的过程与方法”中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如何通过一个陌生的来电查询到当地的最高的建筑。学生觉得很有意思,他们都非常积极主动的去查找。

  二、培养学生强烈的自主参与意识

  自主探究性学习主张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是学习的主宰者,而是学习的指导者。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针对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相应的任务,进而围绕目标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如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可以布置设置任务,可以规定什么样式的墙纸,屏保程序,机器日期等。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目标 

  计算机学科本身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最现代化的学习工具,因此教师就更应该转变观念,打破原有教学秩序,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计算机学习初期的重点。教师要用艺术的方法、手段驾驭课堂教学。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重视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建构主义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在教师帮助下,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反对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反对迷信书本、迷信权威,因而基于建构主义的新型教学模式最有利于培养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求艺术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好每堂课要完成的任务(即课堂作业),给予学生以明确的目标。这种目标或任务、作业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如:关于信息技术各部分教学安排时,在学生学习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Windows 98后,跨跃Word,直接先讲PowerPoint,让学生把在课堂演示中看到的很快转化为自己能够做出的美丽画面,让他们带着问题情境进行学习。同时在学习PowerPoint的过程中,利用他们对PowerPoint的浓厚兴趣,以及对界面已熟悉的优势,为后面顺利地进行Word等应用软件的界面、菜单、工具等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多元评价,自主探究的催化剂

  教学评价在教学环节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评价的依据应该是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学的诊断、反馈、评定和激励, 让学生感受成功,获取反馈结果。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或失败会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这种成功或失败的情绪体验,常常形成一种循环效益。评价时,将完成好的学生作品作为共享给全班看,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又让每个人知道了自己与其他人的差距,同时又督促了学生在练习阶段要好好做。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评价的内容要全面,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肖作均:《信息技术课程何去何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

  [2]何克抗.《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 【发布时间】2015/1/15 9:54:31
  • 【点击频次】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