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实施分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分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山东省郯城县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张大勇
近几年来,由于大学不断扩招,就业形势严峻等原因,中职生源每况愈下。绝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厌学现象严重。如果中专数学教学仍然采用“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传统教学方式,这既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会使学生更加害怕学习数学,使我们的数学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近年对所教的班级进行层次目标教学的尝试,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目标分层:目标分层指的是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它包含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认知目标和智能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确定为基础目标,适用于C层学生;将教学大纲中所有教学要求确定为层次目标,适用于B层和A层学生。前者是共同性目标,具有普适性,属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后者是选择性目标,具有挑战性,属应用范畴,有较多的能力、智力含量。
(1)A层学生应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B层学生能理解课本例题,做一些简单的新题,C层学生能模仿简单例题,做好课堂配置的练习题。
(2)对A层学生着重提高其思维品质,对B层学生着眼于运用知识的培养,对C层学生立足对知识的记忆。
(3)A层着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自学能力;B层学生应做到基础扎实,有一定的学习热情;C层学生应对数学学习减少恐惧,肯记肯做,做到记忆好定义、公理、公式和它们的使用方法,力求能坐下──提笔──模仿,逐渐养成正常的学习习惯。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划分,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基本目标(必须达到的)和选择性目标,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能达到的标准。
分层施教:从导入目标、展示目标、达标教学、达标练习四个方面进行。
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压缩讲授时间,增加练习、辅导时间,实行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解决共性问题,集体教学;解决不同层次问题,分组教学;解决个别问题,个别教学。一般先是全班授课,后分层练习,教师讲评,学生作反馈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教学内容以C层学生为基点,满足A、B层学生的潜能发展要求。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课堂上的讨论或练习、提问,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弹性作业:在教完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作业来巩固和提高。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是层次目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达到教学目标,我对学生的课堂作业实行分层次、弹性作业的方式。即将作业分为三个层次,不限制学生完成的数量:基础性作业(以达标练习为主);选择性作业1: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选择性作业2: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由学生根据自己掌握情况选择题目和数量。
课外辅导层次化: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外辅导方面我采用了三种方式:
(1)建立“互帮互学”小组。利用每周一次的晚自习辅导时间,让学生自由组合,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辅导内容以达标为主。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培养了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精神。
(2)在辅导期间,尽量做到作业面批,这样可以和学生直接面对面交流,并能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辅导更有针对性。一方面为没能达标的C层学生个别补课,另一方面也能督促B层学生在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鼓励A层学生完成综合性较强的作业,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
(3)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尤其是学困生,多与他们谈心,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增强他们对老师的亲切感和信任,逐渐引导他们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达标测评、反馈提高:每上完一次课我都要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评。按课堂教学目标将达标练习题、基础性作业题(或难度、类型与之相同的题)编成若干张达标测试条。每张纸条上1—2道必做题(1—2分),一道选做题(0.5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占50%)。利用每次课课间休息的10分钟,或晚自习辅导时间分组测试,每组8人,每人随机抽取一张纸条。对自己测试不满意的学生可以重新测试;对于准备不充分的学生可以随时找老师进行测试。每次测试结果我都作出详细记载,包括对多次重复测试的学生也做好记录。
分层评价: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以考试为主,没有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不管平时学得如何,一张试卷的分数决定了学生这门课的命运,致使大部分学生不及格,而补考也只是走形式,学生没有学习压力,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了恶性循环。层次目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体现差异性、及时性、鼓励性原则,具有总结、反馈、矫正、提高的功能。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做起:
(1)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对C层学生,以表扬为主,使他人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信心;B层学生,以鼓励为主,勇于递进,看到自主学习的效果;A层学生,强调竞争,一步步超越自己的目标,完善自我,挑战未来。在评价学生时,尽量发现学生的进步,捕捉“闪光点”,挖掘其内部潜能,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实施鼓励、激励机制。
(2)考试内容体现层次性:在期末考试的命题上力求符合教学目标,面向大多数,分为A、B、C三类中类型题,C类为基本题80分,B、A类提高题20分。
(3)学期评价体现过程性:
在学生学期成绩的评定上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达标测试20分;课堂提问、作业、上课表现情况20分;期末考试60分。这种成绩评定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较公平的测试环境,尤其是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让他们相信只要努力了就一定能取得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学数学的自信心。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绩。课堂气氛积极、热烈。各层次学生(特别是C、B层)学习的参与程度明显提高,受到师生鼓励的机会增加,还经常表现出争取递进和乐于合作的风貌。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习惯有所改善。学习上的进取心增强,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开始得到培养。
- 【发布时间】2015/1/15 9:54:54
- 【点击频次】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