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系统训练,提高作文教学实效

 

【作者】 朱 倩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系统训练,提高作文教学实效

山东省宁阳县二十四中学

  一、作文需要系统训练

  从结绳记事、仓颉造字,到秦始皇统一文字,直到信息交流极为便捷的今天,写作无时无处不存在着。写作充盈在人们生活的每一寸空间里。人们在购买到新产品后所要读到的说明书,我们手机上所收到的短信,网页里的评论、跟帖,乃至启人心智、陶冶情操的长篇大论,这些都是写作的物化。写作是人类生活的需要,写作是人类文化延续的需要,写作是人类成长的需要,写作是人类生命存在的另一种形式。余秋雨先生认为,写作首先是练习一种与社会、与人沟通的方式,如果学会了很好的写作技能的话,实际上就学会了一种很好的与人沟通的方式,学会了一种和世界对话的方式——这是健康人生的重要开端。

  所以,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我们更需要重视写作教学,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最新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阐述写作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新课标对写作的表述可以看出,我们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力争做到以下几点:①帮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②帮助学生通过写作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③帮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表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的表达和交流更畅通?怎样才能通过写作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怎样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地表述?这些便是学生成长需要的多种技能。美国学者也认为:“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既然写作是一种技能,技能的获得便需要进行有效的训练。刘勰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句话,也道出了反复的训练对于技能的习得必不可少。怎样“操千曲”、“观千剑”,进行反复训练?如果我们每一堂写作教学课的起点都是一样的(有人称之为零起点),那么我们的写作教学的确会陷入到耗时低效的囹圄中不可自拔。但如果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学生的写作技能进行系统的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便会逐渐提高,那么我们的写作教学便是有效教学。

  其次,从写作的过程来看,写作的确需要系统训练。让我们用刘勰的一句话来概括写作的过程:“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⑴人思想的确立,需要一个过程。怎样才能够让模糊、混沌的思想变得更鲜明、更集中,这是一个需要训练的过程。思想确立了,怎样才能通过生动凝练的语言将思想准确地传达出来,这也是一个需要训练的过程。最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课程标准中的“取材、构思、起草、加工”,“ 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等这些表述提醒我们写作教学应该适时地进行系统训练,以使写作教学更有效。

  由此我们提出,写作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的写作技能进行系统训练,这样才能提高作文教学实效。

  二、 写作训练依循的原则与基本策略

  ㈠写作训练依循的原则

  ⑴自然之道

  刘勰对于《易》中的“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一句的理解为:文辞之所以能鼓动天下,就是因为它是符合自然之道的缘故。⑴这里的自然之道,用来指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同样,写作的发生、发展与形成也有着一定的过程与规律。比如,一篇文章的形成往往经过如下过程:写作意识的形成——谋篇布局进行构思——文章初步写成——修改加工逐步完善。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写作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与规律,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使作文训练走向有序化。

  ⑵作文能力结构论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知识结构理论中曾论及:任何事物、知识及转化成的能力,都有自身的本质结构。⑵同样,作文能力也有其结构。在这里,我们借鉴了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毛继东教授的说法:作文能力由三种基本要素构成 : 感觉能力、思维能力、情感。这三种要素是从诸种能力要素中提取出来的构成作文能力的最一般成分,是作文能力的“基本质”,作文能力就是由它们构建成的。

  正如《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作文教学中,注意对这些能力要素进行训练,让学生的作文能力呈现梯级上升。

  ⑶语言习得的规律

  学生的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认知中的语义编码,是语言和认知之间联系的纽带。语言发展为认知发展提供了概念赖以存在的符号,而思维发展的水平又决定了语言发展的水平。语言的发展又对认知的发展起着推动和加速的作用。所以,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语言与思维进行同步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㈡基本策略

  ⑴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并行。

  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如:表意明确、表达具体、语言简练等;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想象等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和谐发展。

  ⑵自由写作与专项训练相结合。

  自由写作,即给学生写作以更多的自主、自由的权利,给学生自由驰骋的心灵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材、自由表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涂鸦,倾诉烦恼,记录感人一瞬间等。

  专项训练就是将作文中的能力训练点科学有序地排列在初中三年每一学期的每一次作文训练中,这里的能力训练点既包含思维能力,还包含语言表达能力。每次作文训练重点围绕着一个能力训练点进行训练,即进行专项训练。这样,每次作文训练就像一个小台阶,学生拾级而上,尽管有时会有些迂回,但总体水平在一点点地提高。

  自由写作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轻松愉悦,并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张扬学生的写作个性,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专项训练则重在训练学生的作文基本功,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诸如构思、选材、谋篇、想象、思辨等作文能力,两者结合,互为补充,共同促进。

  ⑶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目标统筹设置,双向促进。从写作角度看,阅读教学在于提取精华为我所用。从阅读角度看,写作在于“反刍”。写作可把阅读加以表达、强化、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增强对同类文章的阅读鉴赏能力。从课内阅读教学中选择写作训练的切入点,寻找好文本的写作参与点,既充分挖掘文本的资源价值,又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课外阅读与作文训练有机结合,以大量的阅读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⑷教师评改与学生评改相结合。

  评改作文,如果由老师一手包办,既增加了老师负担,效果也不一定好。如果只由学生评改,则难免放任自流,老师也难以根据实际情况做针对性的指导,时间长了,也会流于形式。怎样让作文的评改扎实有效呢?我们主要采取教师评改与学生评改有机结合的方法。评改时主要围绕着每次作文的训练重点展开。教师重点评改少部分,并注重典例讲评,给学生提供成功评改的范例,为学生写作与评改指明努力的方向。学生评改,就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作文评改的原则和方法,并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评改,比如采用组内轮流式或交换式评改等。

  三、写作训练的体系与工具

  ㈠作文训练的体系

  我们课题组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建立了适合本校学生的、具有本校特色的作文教学体系。我们立足于整个初中学段,着眼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梯级上升,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将作文中的能力训练点科学有序地排列在初中每一学年的每一次作文训练中,形成科学有效的作文训练体系。教师再根据训练重点设计好每次作文所用的教学案,以保证作文训练扎实有效,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呈螺旋上升之势。

  我们的训练体系大体是这样的:初一初二作文教学与教材同步,但又走出教材,整合了经典阅读与作文专项训练,让学生在系统的阅读与写作中逐渐提升语文素养。初三自成一体,与中考接轨,重在应考技能的训练与作文技能的训练。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作文训练是“我也追星”,我们据此提炼出写作与阅读的主题词:“名人”,确定写作的话题是“名人”。然后结合本单元话题“名人”,引导学生学好课内课文;其次向学生推荐名著《名人传》,并利用阅览课做详细阅读;然后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最后围绕着“中心明确,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或感受”这一训练要点进行作文训练。在主题统领下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作文专项训练有机结合,既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解决了学生写作“无米之炊”的难题,又能够激发学生的表达意识,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能说。

  ㈡作文训练的方式

  写作的发生、发展与形成有着一定的过程与规律。一篇文章的形成往往经过如下过程:写作意识的形成——谋篇布局进行构思——文章初步写成——修改加工逐步完善。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写作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与规律,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使作文训练走向有序化。

  在作文训练上,我们的操作流程大体是这样的:①表达意识的激发(采用阅读、实践活动、口语交际等形式)→②拓展思路→③结合作文题目专项技能训练(采用作文学案导学)→④落笔成文,当堂作文(45分钟内完成600字以上的作文)→⑤师生互助评改→⑥学生自主修改作文。

  作文学案导学,是指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作文学案,自主完成相应的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当堂完成写作任务。学生是写作的主人,老师只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有效的引导。这种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融思维训练、写作技法点拨、语言的积累与训练为一体,很好的落实了作文专项技能的训练,能够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什么是作文学案呢?我们认为,作文学案是指以每一节作文指导课的专项训练为导向,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融思维训练、写作技法点拨、语言的积累与训练为一体的作文教学工具,其形式以活页为主。它来源于教师的作文教学设计,但高于教师的作文教学设计,其主要功能是启迪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写作做好指导与铺垫。作文学案主要由训练目标、文题展示、思路导航、专项技能训练(重点训练)、例文展示等几部分组成。作文学案的目标设计、训练内容等是在总体目标的统领下设计而成的,总起来看是自成一体的。我设计的系列作文学案已经发表在《学语文之友》、《优秀作文选评》、《学习报》等报刊杂志上,引起社会广泛好评。

  怎样设计作文学案呢?

  首先,作文学案目标的设计,要把握好主次,前后兼顾,自成一体。以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技能训练为主,以积累材料、范文引路为辅。比如设计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训练,其中有一个语言专项训练,即“多种表达方式并用,语言真挚感人”,这一目标的设计并不是盲目编排的。它既适合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训练的实际需要,又要参照总的目标体系来设置,是整个学期训练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另外再根据本次作文题目的特点设计思维训练目标。这一题目虽易写,但又容易落入俗套,便可把另一目标设计成“拓宽思路选新材”。这一目标的完成主要是拓宽学生思维,让学生的选材范围更广一些,选择的材料相对来说就会新颖一些。

  其次,作文学案内容的设计,要以激活学生思维为主,还应与老师的教学设计一致。这其中最忌讳的是以老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以老师的想法主宰学生的想法。这样反而会使作文学案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该留白时则留白,应留给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训练的空间。比如有的老师在设计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学案时,把教师预先想好的写作思路也展示给了学生,这样只能限定学生的思维,只能是“勤老师”造就“懒学生”,造成学生越来越不会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如此的学案,其实还不如废弃。我们可以设计成问题的形式,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捕捉到自己的灵感。在学生独立思考、并且相互交流后老师才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写作思路提示给学生,这样就会为学生的写作开启另一扇窗,师生的思维再次碰撞就会迸发出更耀眼的火花。

  作文学案导学的训练方式,一改放羊式的作文教学方式,将作文训练具体化、系统化、科学化,实效性强,能够使学生写有所长,老师们教有所获,改善了老师们在作文教学中茫然无序教无所依的现状。

  ㈢取得的成果

  自从我们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系统训练以来,学生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文学素养明显提升。三年以来,我们学校王傲霜的《黑暗的世界里也有光明》、邵丽娜的《我的人生之旅》等100多篇作文发表在《中学时代》、《作文与考试》、《新语文活页》、《新作文》等报刊杂志上。

  • 【发布时间】2015/1/15 10:02:44
  • 【点击频次】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