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有效进行初中语文环境描写的美育

 

【作者】 陈晓琦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有效进行初中语文环境描写的美育

广西陆川县第四中学 陈晓琦

  自然环境描写的丰富内涵及自身的特性,就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准确把握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环境描写,并运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尽可能地缩短学生与自然环境描写的距离,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能够透过字里行间感受到真实的情景,体会到作者的心境,从旁观者转变为当局者,与作者一起畅游在作品的自然景色之中,如见其景,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唯有如此,学生才能自觉地追求美,发现美。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一、走进自然环境描写,欣赏美

  进行自然环境描写的审美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入景”。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景,入景始与亲。”。 “入景”是欣赏自然环境描写的第一步,只有走进自然环境描写,才能感受到课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才能受到自然环境描写的熏陶。如我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为了让地处西北的学生准确理解老舍先生笔下那山、那水、那雪的独特魅力,先让学生走进文中所写之景,在熟悉课文所写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文中所描绘的如诗如画的美景。由于课文中自然环境描写具有间接性、模糊性的特点,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透过字里行间读懂它的美,,再加上有的学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差,有的学生在以往的现实生活体验中没有这样的经历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给予恰当的引导启发,运用具体的入景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课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美。下面我就简要的介绍三种在语文教学中常用的入景法。

  1.诵读法

  俗语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语言精炼,富有节奏感、音乐美,写景状物也出神入化,教师应指导学生加强朗读。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

  2.直观法

  利用图片、科教片、风光片等直观教学材料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情认识,增强学生欣赏自然环境描写的能力。给学生以直观感受,这样画面与语言文字相结合,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3.描绘法

  学生不可能直观地看到教材中涉及的所有的自然环境描写,因此,教学时就得靠我们教师利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去描绘课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让其景再现学生的眼前。如鲁迅的《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阴沉的冷色调根本无法直观表现,再加上学生也缺少这种人生体验,仅靠解读,很难理解到位,这就要靠我们教师利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去描绘课文所写景物的内涵,让其景再现学生的眼前,理解此景所表达的作者阴沉的心境、悲凉的情绪。准确解读蕴含其中的独特美质。

  二、跳出自然环境描写,感悟美。

  除了把学生带进教材的美景中去,让此情此景变为学生的我情我景,提高学生欣赏自然环境描写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跳出教材中所描绘的自然环境描写,领会作者描绘自然环境描写的目的和课文的内涵,培养自己描绘自然环境描写的能力。如果说只有引导学生“入景”,才能让学生领略课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那么,也只有引导学生跳出教材——“出景 ”,才能让学生高屋建瓴地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本质。

  根据自然环境描写的特性,作者不是为写景而写景,总是把自然环境描写与人类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带上人的主观色彩,作者写景的真正目的是写人,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写作目的。那么,我们在教学课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时,如何引导学生跳出自然景物,去发掘作者描绘自然的深层内涵呢?

  1. 由景理情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况周颐也说:“情真景真,所作必佳。”人们常说:“借景抒情。”可见景与情二者之间息息相关 ,密不可分。作家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常把“景”作为动情点。许多时候,作家是触景生情,通过对景物细腻、传神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这时候,“景”被作者赋予了鲜明的感情色彩,呈现出与作者思想感情协调的特征。阅读时,只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找到情与景的对接点,体悟“景”中蕴藏的作者的心境、情绪,就可以把握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2.由景品人

  课文中的景物和人物密切相关,因为人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周围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如北方人的粗犷、豪爽,南方人的细腻、敏捷,都与各自生活的自然环境有关。作为反映生活的作家,写景常常是为了写人,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性格。如周庆元所说“自然自然环境描写常常起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作用。”如《行道树》、《爱莲说》都是通过赞美自然物来赞美人的精神品格。因此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美景时,不能离开课文中的人或作者,要由景想人。

  3.由景悟义

  “义”是指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文章的“义”常常体现在作者的描绘的生动的画面之中。如《孤独之旅》中用大量文字来描绘无边的芦苇荡、变化无常的天气、不断成长的鸭群,这一“被抛”的少年所经历的无助、怀念、狐独、寂寞、绝望、成长,通过特定的自然环境描写中一夜之间发生了神奇的转变,变的明亮又坚强,主人公长大了,成长的主旨也就明了了。

  三、表达自然环境描写,创造美

  语文教学,不但要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环境描写,理解作者描绘自然环境描写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抓住时机 ,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培养和训练他们按照“美的规律”来表现美,即由欣赏课文中的美景到自己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美景。课文中很多自然环境描写可供学生借鉴模仿,如参天耸立的白杨、郁郁葱葱的松树、密密麻麻的翠竹,亭亭玉立的荷叶,无不值得学生模仿创造。因此教师要借助文中所表现的自然环境描写,培养学生模仿创造、描景状物 、表现自然环境描写的能力。

  总之,教材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因经作者的审美处理,比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更精致、更完美、更细腻,更激动人心,更给人以美感。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根据自然环境描写的本质属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欣赏自然环境描写,感悟自然环境描写,表现自然环境描写,以期陶冶情操、启迪睿智,造就一代新人。

  • 【发布时间】2015/1/14 17:03:10
  • 【点击频次】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