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转化班级后进生的策略
浅谈转化班级后进生的策略
广西桂林市荔浦县第二中学 沈佩琼
【摘 要】 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及教师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是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是直接关系任课教师教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呢?从激发上进心、主动关心、保护后自尊心、给予信心等六方面入手。
【关键词】 后进生转化;转化策略;真诚
怎样使后进生健康成长,一直是教师、家长关注的热点话题。后进生一般学习成绩差,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但又有好的一面或某些特长,如有的遵守纪律、关心集体、乐于助人、肯吃苦、爱劳动、思想品质好;有的则在体育、音乐、绘画等方面比其他同学天赋高;还有的在生活自理能力、独立完成任务等方面好一些。针对这些特点,转化后进生采取以下策略:
一、热情鼓励,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高中生年处于青春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后进生不过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也能成才。作为施教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后进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事实证明,后进生并不是一无长处、各方面都差的“坏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儿”;相反,在一定意义上,“淘气、调皮的孩子聪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对后进生有所“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后进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而千万别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认为“老师只看到我的缺点和短处,看不到我的优点和进步”。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激发其上进心和积极性,在教育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五多”:多个别谈话;多沟通家长;多表扬鼓励;多正面疏导;多指明方向。在赢得了后进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之后,转化工作就容易多了。
有这样一个同学,由于家长缺乏正确的管教,从小养成说谎和偷钱的坏行为,常常受到斥责和打骂,在班上也受到同学的讥笑、歧视而抬不起头,但她却曾主动为班级体打扫课室。抓住这个情况,我先对她进行耐心的谈话,既肯定她的优点,又指出存在的缺点;用《狼来了》的故事对她进行启发诱导,让她懂得小时要做一个诚实正直的孩子,长大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鼓励她勇于改正缺点,发扬优点,争取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再同家长统一要求,配合教育,还安排班里干部对她关心帮助。使这个同学既明白道理,又深深地感到老师、父母和同学对她真情善意地关心、爱护,从此痛改前非,改正了不良行为,在班上更加热情地为集体做好事,期末被评为班里“学雷锋,做好事”的积极分子,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走上了进步的道路。
二、奉献真诚,主动关心后进生
作为老师,我们要奉献真诚,主动关心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以消除他们的对立情绪和“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要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弟妹子女,对他们的生活、行为表现、
学业成绩等都给予更多的关心。而这种关心是真诚的,不计报酬的,要看作是自己的天职。当然,我们的主动关心还可具体表现为:优先提问,我们备课时就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优先改作,我们在批改后进生作业时,发现问题除个别辅导外,还应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作业讲评;优先辅导,我们在课堂上应先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作业优先巡回指导,课后主动接近他们,进行针对性地辅导;优先家访,在发现学生有不良思想苗头时,我们应主动及时和家庭联系,对症下药,将其消失于萌芽状态等。
一次家访时,我经过一个后进生的家,突然听到门内传出学生的哭声及其父亲的打骂声。原来是这学生作业不认真完成遭父亲打骂。平时这学生在班内经常惹事生非,无心学习,正面的批评教育他总听不进去。我意识到这也许是转化他的好机会,便迅速走了进去。其父见到我很吃惊,我忙说:“今天我特意来报告你孩子在学校取得的进步!”我谈了该生的优点,如体育成绩好、热爱劳动等,并指出家长不应以打骂代教育。接着我拉起了长跪在地的学生,这时我分明看到了学生那对老师感激和信任的目光。后来,在大家帮助特别是他自己的努力下,各方面都明显进步,一学期后终于成了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
三、尊重人格,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后进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可是,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后进生当成“坏学生”,说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严重地伤害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后进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采取疏远集体,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违纪,离校逃学。凡此种种,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心灵蒙受创伤,正常成长遭到压抑。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班里有个女同学,各科成绩都差,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从对她几次谈话中了解到,她认为自己特别笨,智力不如人,老师、同学会看不起她,上课不敢接触老师的眼光,平时不愿与同学接近,学习上有困难也不问老师、同学。针对她的思想,我提出同她交朋友,对她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她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课常上有意对她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让她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答对了便进行表扬、鼓励,还安排课余时间耐心地帮她补习基础知识,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她感受到“老师关心帮助我,爱我”的温暖;从而恢复了自尊心,对老师从“戒心”变为“贴心”,从“疏远”变为“亲近”,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在班里又听到了她和同学玩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四、创造机会,给予他们信心
要想转化后进生,还必须创造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有“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决心。自信心根植于“长处的土壤”上一点点成长起来。在后进生面前,困难不是批评,不是职责,更不是数落他们的一系列错误,而是找出他们的对立面——长处,让他们找到自信心的根据地。更差的后进生也总有两三处的长处,只是有的长处很独特而已。我们老师应努力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放大镜”来放大它,在教育中突出赞扬他们战胜自我,克服困难的精神,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其成为他们幡然改过,弃旧图新的突破口,成为他们奋发进取的动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重新找回自信心,一步一步走出心头的阴影。
如何给后进生创造机会呢?过去,我们对后进生进行教育时总是简单灌输,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唯命是从。他们的个性因此受到压抑,更不想直接受教师那苦口婆心的教诲,最终落得“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波利舍夫基发现,让一些违规着监督别人的不遵守规则行为之后,他们本身的不规则行为会有显著减少。这也是后进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理论依据。因此让后进生参与集体活动,不但能增强他们的责任心,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能让他们在工作与活动中,明白是非曲直,懂得规矩方圆。也可以让后进生担任一些职务,即使开始不太胜任,但只要多花一些精力教他们如何开展工作,常鼓励他们把工作做搞好,他们的自信心就会不断增强,同时自身缺点也会逐渐克服。
五、捕捉“闪光点”,及时表扬
每个学生都有长处,都有闪光点。利用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是促进后进生进步的突破口。后进生的转化过程,就是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断扩大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已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 —90%。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用他的今天同他的昨天比,一旦有进步,教师应抓住机会及时表扬其进步点。
六、抓住“巩固点”,持之以恒
后进生要改正缺点和毛病,是需要一定的毅力。但他们恰恰意志力比较薄弱,自控能力比较差,因而在前进中往往要出现反复,这是一种意料之中的现象。所以“反复抓,抓反复”,抓住其巩固点就成了转化后进生的一条经验。所谓“巩固点”,就是后进生存在的主要弱点或习以为常容易反复的毛病所在之处。教师必须认真分析他们容易在哪些问题上出现反复?巩固点究竟在哪里?再继续有针对性的给予耐性的帮助和教育,教师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双方配合,才能使他们的进步得到巩固和发展。进而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总之,转化后进生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宽容之心,最大限度的给后进生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责备,重教育、轻处罚,不断地提高后进生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辨别和判断能力,从而使他们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跟上学习的节奏,勤奋向上,真正从思想上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倪永刚 用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灵——浅谈对后进生的转化问题[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S1期
[2]杨海全 浅谈后进生的思想转化 [J] 科技风 2008年03期
[3]张圣良 用爱心来温暖希望生 [J] 才智2010年30期
[4]覃华红 后进生情感教育转化的策略探讨 [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年03期
- 【发布时间】2015/1/15 11:46:12
- 【点击频次】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