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的训练

 

【作者】 李兴超 李 戬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的训练

安徽省太和县阮桥中心学校 李兴超

安徽省太和县三塔中心学校

  【摘 要】 逆向思维的训练以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载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否则,会怎样?”等一系列问题,并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去思考,训练逆向思维。

  【关键词】 逆向思维;训练

  逆向思维是指扩大原有的思维空间,把思考活动从狭窄的过道里引向广阔的天地,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善于逆向思维是思维灵活的一种表现。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里驰骋,摆脱正向思维的禁锢,养成存疑、质疑的习惯,使学生对数学乃至万事万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仅从思维规律的表达规则方面,就如何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略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逆向教学  

  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主要指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等,掌握基础知识是指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形成自身的认知结构,是培养基本技能的基础。因此,要充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1、注重定义教学中的逆向思维训练

  数学中的定义,其逆命题总是成立的,当学习一个新定义时,注意加强逆向思维训练,可使学生对定义能辨析清楚、理解透彻,更能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例如:平行四边形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反之,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乃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此,可设计如下问题: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有何关系?

  (2)不这样定义可以吗?

  (3)两组对边没有这种关系又会怎么样?

  再如:方程解的定义,它包含了两个相反方向的特征:“凡满足方程的数,必是方程的解”及“某个数是方程的解,必满足该方程”。可通过下列练习,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认识方程解的特征:

  (1x=2是方程2x-4=0的解吗?

  (2)检验x=2是否是方程2x+4=0的解?

  (3)若x=2是方程ax-1=0的解,求a的值。

  2、注重定理教学中的逆向思维训练

  在定理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从正向讲清楚定理的确切含义,而且也应加强逆向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思考所学定理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其真假,然后进行应用。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完备所学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学习“对顶角相等”这一定理时,可设计如下问题进行讨论:

  (1)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吗?

  (2)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吗?

  (3)不是对顶角不相等吗?

  这样,就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对“对顶角”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加强互为关系的教学

  数学知识中有许多“互为”概念,如“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等,这些互为概念的教学,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好机会。首先,要让学生弄清“互为”概念的两个方面,使学生知道“互为”关系的两个实体是互相依赖、互为存在的;然后,再引导学生对这些概念向纵深探究。

  例如在学习“相反数”时,针对教材提出的“象+6-6这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一正一负,我们说+6的相反数是-6。”可以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6的相反数是什么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0.5是什么数的相反数?什么数的相反数是0.5

  (38和什么数是相反数?

  学生经过如此正反两方面的思考,对“相反数”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逆向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二、强化基本技能的逆向训练

  教师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逆向训练,主要依托对例题、习题的分析和解答来实现的。因此,要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必须加强解题方法的训练。

  1、加强分析法的训练

  分析法是对欲证明的命题进行“执果索因”的探究方法。它可以使学生有清晰的思路,能从纷繁复杂的条件、图形中理出头绪。顺着河流走,可以发现大海;逆着河流走,可以发现源头。我们就应该鼓励学生从相反的条件、相反的事物、相反的过程去思考,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寻找问题的根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例如:小华从盒里把小球取出一半后,再放回去一个,以后每次都取出一半后再放回一个,到第20次取出一半后,盒里恰好还剩下一个小球,问小华盒里原来有多少个小球?

  此题若从第1次考虑,则十分麻烦;若从第20次考虑,则很容易知道第20次前盒里有2个小球,不难得到第19次前盒里还是有2个小球,依次类推,可知小华盒里原来有2个小球。

  分析法是我国数学解题的传统的成功的方法,对于综合能力水平不高的学生来说,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加强反证法的训练

  有些数学命题往往不易或不能对原命题进行直接证明。只好从待证命题结论的反面入手,否定结论,假设其反面成立,经过得出与已知、定义、公理、定理等相矛盾的结论,从而得出原结论的反面不成立,最终肯定原结论成立。这种证明命题的方法即为反证法。此法,是数学工作者最精良的武器之一。在解题教学中,一经采用,将会别开生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当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时,适当进行反证法的教学,不仅能提高解题的灵活性,而且还可以使零散的知识系统的整合起来。

  例如:求证多边行的内角中锐角不能超过3个。

  可假设其内角中至少有4个锐角。这时,与这4个锐角相邻的外角都是钝角,则这4个外角的和已经大于360°了,这与“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相矛盾。从而否定假设,即多边形内角中锐角多于3个不成立。最后肯定原结论成立,即锐角不能超过3个。

  经过这种训练,学生获得了对一些特殊命题的特殊证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3、加强正逆运算的训练

  数学中的许多公式、法则和定律都有可逆性,顺逆交替出现,互相转化。加强逆用公式、法则的训练,不但可以改变学生单向思维的习惯,还可以加深对公式、法则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计算0.1256×86,可以引导学生逆用公式(abn=anbn.0.1256×86=0.125×86=16=1。这比正向计算显得简洁,而且减少了计算所带来的错误。

  4、加强逆向反问的训练

  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互逆因素,进行逆向反问,既可复习、归纳已学知识,又可增强逆向思维意识,使逆向思维得到训练。

  如学过“同类根式”后,可提出如下反问:

  (1)满足什么条件的根式是同类根式?

  (2)如果最简根式■与■是同类根式,那么mnP应满足什么条件?

  还可以有意识地编排顺逆配对的练习题,供学生训练使用。如

  (12的绝对值是        的绝对值是2

  (22的平方是        的平方是4.

  5、加强操作技能的训练

  在讲尺规作图时,可以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开拓学生思考空间,提出如下问题:

  (1)不用尺规可以吗?

  (2)不用直尺只用圆规可以吗?

  (3)不用圆规只用直尺可以吗?

  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动手操作的良机,打开学生思考的境界,发展学生的智能。

  总之,逆向思维的训练,是以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载体,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注重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否则,会怎样?”等一系列问题,并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让学生真正拥有逆常规思路,逆常人想法。

  • 【发布时间】2015/1/15 11:57:25
  • 【点击频次】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