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给孩子插上爱的翅膀

 

【作者】 余 茜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给孩子插上爱的翅膀

贵州省铜仁市第六小学

  【摘 要】 小学美术教学,笔者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给孩子插上爱的翅膀,这样,小学生才会喜欢美术。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爱”的作品感染学生、滋养学生;同时“爱”重在让学生体验生活,用心感受生活;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用心灵描绘“爱”。

  【关键词】 美术教学;用爱感化

  在感情世界里,有一个字叫“爱”。有了爱,便会生出许多联想、许多感受、许多渴望。

  孩子便是爱的结果,爱把孩子和世界紧紧地联在了一起。嫣红的花使他们的眼睛感到愉快,清澈的使他们的心灵得浇灌。便是很遗憾,在学生的心灵中许多孩子认为自己缺少爱,并不幸福。爱像空气一样环绕着孩子,又像空气一样自然而然地被忽略了。不懂得爱,就不懂得尊重生命,不懂得爱就不懂得尊重那些充满了柔情的事物。不要抱怨孩子们吧!爱是需要学习的,我们的哪一门功课里有爱呢?

  传统的教学有太多的不如意,只重视要考的科目,只重视卷面上的知识,艺术课也只以技定成绩,爱早已成了课堂上的点缀。狭窄的学习内容,枯燥的学习方式,割离了情感的知识,使孩子们的心灵不生长故事,爱的甘露播撒不进孩子的心中。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让“爱”成为美术教学的主题,不单用简单的情感目标去定义,使教学内容与课堂活动都得以围绕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展开,让“爱”成为美术教学的话题。学生既要讨论美术作品表达的人类情感,还要尝试用美术的形式表达出内心的感受,让孩子们带着情感学习,才有学生对美术真正的理解,才有悠悠的情、深深的爱。作为美术教学的双主题——情感和技艺。

  一、教师要用“爱”的作品感染学生、滋养学生

  美术从古至今一直反映着人类的生活,凝聚着生命力和爱,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要把学生领进充满神奇和美妙的艺术氛围之中,帮助他们找到天真无邪的充满爱的世界。

  爱的情感,情感是不能被要求的,情感的滋养需要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丰富充实的形象。经典美术作品对爱的表现是深刻的。美术家把自己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爱融入了作品,用独有的美术语言表达出来,凝聚着生命力和美。这样的作品对孩子们的内心有强烈的震撼,犹如瞬时被带到一个自由的、永恒的诗意世界。环顾美术领域这样的优秀作品实在太多,我们怎能轻易放弃。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家拉裴的作品:《椅中圣母》、《持金莺的圣母》;达芬奇的作品:《岩间圣母》、《圣母丽达》;洛托的《圣母子与圣人》等。

  20世纪美国美术作品:埃弗里的《阅读》;斯大拉的《光之战·慷尼岛》;表克唐纳的《加利福尼亚的风景》。

  西方现代美术作品:康定斯基的《浪漫的风景》;蒙特里安的《红黄蓝的构图》。

  中国画家的作品:窦培高的《嘱托》;赋民的水彩画《细雨惹春色》、《雨后》;陈光健的《旱鸭子》、《友情》、《希望》;钟耕略的《晨昏》、《水石》等。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并配以同样题材的音乐,如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家维瓦尔第的作品《四季》、亨德尔的《水上的音乐》。我国优秀音乐作品《春天的故事》、《爱的奉献》等。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得到真正的感染、滋养。

  二、“爱”重在让学生体验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爱是人的一种多方面的深刻的心理体验。不论什么时代,不论什么地方,不论什么人,都需要爱。爱融化着每一个人,支撑着每一个人的生命。人生因有爱而丰富,生命因有爱而绽放,世界因有爱而美丽。爱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原体验,是孩子快乐的源泉和生存的力量。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孩子却认为自己缺少爱。孩子们从画面上表现的内容电子信箱了妈妈带去看病,就是我扶盲人过马路此类流于形式化的作品,这种固定的各式从根本上窒息了更多的具有生命力的样式。

  (一)现代媒体下的视觉优先不应取代学生的亲身体验。

  伴随着图像作用的日趋增大,图你媒体对人们视觉造成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大。与人的其它感觉相比,视觉越来越占据优先的地位,但同时也带来了缺少亲身体验的问题。

  首先,从接受的角度来看,原来的必须走。出户外才能看见外面的风景,现在随着摄影、电影、电视、多媒体的普及,人们不需要移动身体,从在教室中也能看见世界各地的景物,同时这种方式也被大多数老师所采用。但我们必须注意到,人眼通过这些不断更新的信息传递设备所看到的只是现实世界的图你,所获取的经验也只是间接的经验。此时涉及的仅仅是“看”的这一感觉。而如果置身于大自然或现实社会中,人们在看景物的同时更能感受到景物中所蕴藏的深切的爱、浓浓的情。笔者曾有过一次深切的体验:在教学花的写生时,许多老师习惯于拿几盒花放在教室里让学生观察。然后再画。而笔者曾在课前带着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人物参与上的花,晨曦下含苞欲放的花蕾,烈日下的向阳花,夕阳下的娇艳、岩石上的顽强,水中的妩媚。回来后,我发现许多学生的作品透出了从未有过的意韵,光感下的绚丽色彩,生命对阳光的渴望、生命与自然的抗争、人与自然的和谐,作品中浓浓的爱,(下转第57页)(上接第58页)让笔者惊喜不已。

  (二)学生美术也同样应来自生命的感受

  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为新课标下的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教学资源,我们应合理利用,让学生在真实中体验,产生真实的爱,并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只要孩子们热爱大自然,也就不会缺少画的内容、题材。有一个学生的进步给笔者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他是一个双差生、爱玩、只有画画还过得去。自从笔者采用“重体验”的教学方式后,由于多了很多“玩”的机会,他喜欢上了美术课。有一次他的一幅作品在学校走廊出后,全校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狂呼:“我出名了!”,无数双充满爱意的目光使他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作业交了、上课听了,他渐渐进步了。笔者庆幸在美术教学上,笔者发现了美术与生活的最佳结合点。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用心灵描绘爱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表现形式,这样才能梳理学生的情感,表达内心的感受。突破纯写实的传统画法,让他们进入到具象和抽象的边缘地带、学生的心灵随即得到了解放。对爱的表现从描摹故事或叙事,转到了对情感的表现。点、线、面的结合不再与客观世界相一致,而是与爱的内在体验相一致,学生便可以放手创造自己的形,创造自己独特绘画语言。笔者在一次以“爱”为主题的教学中,有一幅作品让人感触颇深。这幅作品是这样的:画面充满了五彩缤纷的暖色调,一块一块像太阳,像一团团的火,像花朵在绽放……在这中间仅有一块深蓝色却在萎缩。大家都读不懂他的作品,在课堂讲评时,他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我认为“爱”是五彩缤纷的,是温暖的,我却是蓝色的,大家都在放射着自己的爱,可我却没有给过任何人的爱。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相法,深深体会到父母、长辈、同学、老师给予的爱,也同时评价了自己的行为。爱得到了升华,笔者也感受到了美术教育带来的真谛。总之,爱是美术教育中永恒的主题,为了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作为美术教师我们有责任在教学中让爱带入孩子的心灵,让孩子插上爱的翅膀在美术的蓝飞翔吧!”

  • 【发布时间】2015/1/15 12:04:32
  • 【点击频次】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