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情感方法初探
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情感方法初探
云南省西畴县逸夫中学 杨代德
【摘 要】 中学生作文教学综合治理,整体入手,而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是写好文章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中学;培养;情感
作为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对写作兴趣不高,有的甚至厌恶作文,害怕作文,和教师对抗不写作文。
几年前,笔者在一所偏僻的农村初级中学任教,就写作文的情感问题,抽样调查了100名初中生,其结果出人意料:对作文很感兴趣的0人,占0%;对作文略感兴趣者4人,占4%;对完成任务而被迫作文者51人,占51%;厌恶者41人,占41%;不想写,“谈文色变”者4人,占4%。这就充分说明了这所学校的绝大多数初中生对作文是乏味的。何至于此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学校地处偏僻乡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学生孤陋寡闻;(二)办学条件较差。学校图书资料少,现代多媒体教具不多;(三)学生课余要从事农活和家务劳动,读书时间少;(四)不少人读书思想不巩固,想退学务农或经商;(五)学习观念落后,对作文不重视。少数能升学的学生认为,学好数理化就行了;不能升学的学生,认为祖祖辈辈都是“地球修理员”,只要背背九九表(学一学数学)赶集能算账就行了,写不写作文没关系;(六)个别教师指导方法有待于改进等等。当然,其中办学条件较差,信息闭塞,致使学生孤陋寡闻,这是缺乏写作材料的学生厌恶作文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试想,没有作文材料,就叫我们教师来写,也是无法动笔的呀,何况学生?有位女学生不无委屈地对我说:“不管写什么作文,好像头脑里都只有以前记得的那几个材料。写做好事就是帮老大爷背玉米到加工房去,写老师就是老师夜晚冒雨给生病的学生补课。老师叫我们写了四个作文,把我们头脑里的材料全用了,以后拿到作文题又该咬笔杆了。学生常常为缺少材料而苦恼。老师多次要求他们写,他们只得搬出一些陈旧的事例来反复运用。如此,令他们自己怨恨作文,老师也哭笑不得。”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我们认为:在目前学校办学条件不可能尽快改善的情况下,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作文情趣,关键在于开拓情趣、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加强教师在作文中的以情动情的诱导作用。几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表明,确实如此。
一、综合治理,整体入手
争取社会和学校的支持,让学校创造一些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有益于培养学生作文情感的活动。
(一)拓宽作文环境。首先动员社会各界人士为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献计献策,学生和家长也多订一些报刊杂志。尽量扩大阅读面,开拓学生的作文视野。其次,由家长监督学生回家后写作的情况,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语文教师。再次,要求学生每期都必须采写几篇校园新闻稿,由老师指导修改后,交给校园之声进行广播。好稿作者由“学校语文教研组”表彰、奖励。
(二)学校期中期末各举办一次大型读书汇报会。学校号召全体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博览群书”。并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对那些读书多、收效大、进步快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充分利用任何一个有积极意义的节日。常常根据这些节日举办相应的征文活动。比如“五四征文”、“国庆征文”、“元旦征文”、“每学期组织作文大奖赛”。每次征文,学校都评选出优秀作文若干篇,学年末印发给每个学生,并给优秀的作者以奖励。
(四)学校不定期地举办作文信息交流会。每个教学班都必须提供切合学生实际的有用的几个作文信息。比如,介绍国内外某一重大事件,或讴歌某一新事物,或抒发自己的某种新的情怀,或对现实生活中某一新现象进行评论等等。为了使学生的观察触须伸入社会,常叫学生搜集以《我看不惯的社会风气》与《我看得惯的社会风气》等为宗旨的材料。
(五)学校充分利用各班黑板报,每周一期,向学生传递各种新的信息。
(六)不定期邀请语文作文骨干教师或优秀学生代表作生活、学习、工作讲座,以了解他们的先进思想、优秀事迹,充实学生的“作文材料库”。
通过以上这些活动,既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又使学生从大量的电视新闻、社会交往、写作实践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经验,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为语文教师大力培养学生的作文情感奠定了基础。
二、具有丰富的情感是写好文章的重要条件
没有丰富的情感,是很难写好文章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多方培养学生的作文情感。
(一)采用感情导读法,从范文中获得作文情感。
学生在学习范文时,除了学习必要的知识外,还应受到文章感情的陶冶。比如在学习《春》、《小石潭记》、《桃花源记》、《济南的冬天》、《大自然的语言》等许多课文时,我们采用感情导读法使学生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之中,和文章的“主人公”一起喜,一起怒,一起哀,一起乐。教师在讲述时,尽量讲得有情些、有趣些。努力做到像人们希望的那些:“语文教师讲课,悲的地方要讲得学生掉泪;喜的地方要讲得学生忍俊不禁;美的地方要讲得学生心驰神往;丑的地方要讲得学生厌恶。”这样,学生每学一篇课文都进行了一次情感的体验,慢慢地感情就会丰富起来。作文时,自然就会联系实际,文情如潮了。
(二)重视实践体验,培养学生作文情感。
实践是情感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很注重从两个方面指导学生参加实践,一是投身丰富多彩的生活,认识丰富多彩的生活——春天来了,搞一次春游,认识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景象;秋天来了,从初秋到深秋,逐目观察溪边、山头树叶的变化情况,并作好记录;要写《赶集》这个作文,就有意识地帮老大娘卖一筐菜,认识一下什么叫“买卖公平”。要检查一下自己的作文水平,可以帮小卖部的售货员写一张“出售便条”,等等。二是写作技巧训练——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地进行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起草修改等作文过程的训练,使学生逐渐尝到熟练使用写作技巧写作的甘甜,产生热爱写作文的情感。
(三)教师以身作则,熏陶学生作文情感。
情感有其感染性,而教师的情感更有难测之魔力。因此,我和学生交朋友,同学生一起参加各项活动,一起写文章。用自己的作文情感熏陶他们。有一次,我扮成卖蛋的,学生扮成买蛋的,经过师生的几番讨价还价,买卖协议终于达成。师生在笑声中就完成了作文《卖蛋》。我把自己写的作文念给学生听,学生听后很受启发,联系刚才的卖蛋表演,觉得写好作文并不很难。又一次,我采访了某烈士的妻子,写了一篇报告文学《十五的月亮》。那位烈士妻子的事迹很感人,我念到中途就热泪盈眶了,学生们也感动不已,都很想提笔写一篇感人的文章。接着我情不自禁地在讲台上流着油以这个题材写了一首诗《你的名字》。为此,学生更是激动不已,深受鼓舞。至此,学生通过老师作文情感的熏陶,其作文兴趣已完成培养了起来,大家都跃跃欲试,有的甚至想写出一两篇好的文章,也想寄去发表。于是,我接着叫学生写一篇《他含着泪——别了》的作文,结果同学们写得都很认真,大多数作文感情浓郁,质量高。由此可知,教师爱好作文,作文写得情趣盎然,学生就会情动而相随,逐步跟着写好作文。教师能表现出期待学生逾越作文障碍的炽热情感,也就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向上力。
(四)多层次施教,诱发学生作文情感。
多层次施教,这是个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建立学生作文档案。其次,要革除对作文差生的偏见,要相信“一个学生能学会的东西,其余的学生也能学会”,作文也不例外。其三,按作文规律办事,要求得适当。常常警告自己不要害“一口气吃成胖子”的病,以免使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受到挫伤,惧怕作文。七年级时候,我在一堂作文课上,给出两个或三个作文题,提出不同的写作目标,去要求不同能力的学生分别去实现。对作文差生,我们不厌其烦地给予辅导。有一名从差生一跃而成为作文优等生的同学对我说:“老师,你是一视同仁的,没有歧视我们,有时还给我们开小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写好作文呢?就是一点没有兴趣写作文的人,在你的指导下也会兴趣盎然啊!”
(五)多鼓励表扬,炽热学生作文情感
作文本一发下去,学生首先看的就是分数。我们常常实行高分政策,反对用低分数去刺激学生。尽量表扬学生作文的长处,尤其是作文差生,哪怕是微小的优点,我们也要给他找出来,比如一个词语用得好,一个句子用得不错,写了一个新鲜的内容,错别字减少了等。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有一个差生在描写一个劳动场面时,他写了这样一句话“扁担不离肩,辫子不落背”,我发现后,大加赞赏,表扬他观察细致,描写形象、生动,并即时将它抄出来贴在学习园地的“作文”栏内,还写了百余字的点评。后来,这个学生的作文兴趣空前高涨,现在他文章多次在作文竞赛中获奖。我们在给学生作文下批语时,从不挖苦讽刺,一般都要写上“希望你更上一层楼”“相信你下一次会写得更好”的话。学生看了感到亲切,作文能力强,作文情感就会炽热化;作文能力差的,对写好作文的信心感、兴趣感也就会随之涌上心头。
(六)多写实用文,强化学生作文情感。
学生常写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久而久之觉得考不上高一级学校就没有用了,这种偏见,一时难以根除。适当地写些实用文,他们就会觉得写作文对今后学习、生活、工作是有作用的,对作文的兴趣就会持久化。为此,我们特地成立了“学校校园新闻写作小组”,由语文老师任组长,每个学生都是组员,抽空为群众书写法律书状、告启、礼仪、契据、传志等实用文体的文章。一次,一位社会青年叫一名九年级学生帮他写一份结婚申请书,这个学生写了三次都没有写通顺,结果被那位社会青年奚落了一顿。事后,这件事对我们学生震动很大,通过这件事后,这位学生学习作文也愈加认真、卖劲了。学生放学回到村里,都愿为乡亲们写一些应用文。不少同学在乡亲的表扬声中,感到十分的惬意。
(七)重视改“心”,保护学生作文情感
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教师拿到学生的作文,看一篇,就大笔一挥,删掉很大一部分。发下作文本后,学生看了极为不满,认为老师主观武断。其结果,这样的批改不仅不为学生理解,而且还损害了学生作文的情感,使学生厌恶作文。教师改了学生的作文,伤了学生的心。我们要求修改学生的作文时,既要改学生作文的文字,又要改学生作文的“心”。一般要把学生的作文看二至三遍,用心忖度学生是怎样选材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选句的,然后才动笔改。如果要对作文动“大手术”,就要找学生来面批、面改。客观地指出学生作文的优缺点,说明动“大手术”后的文章的好处。让学生将原文和改文进行比较,并对老师的修改意图心领神会,心悦诚服。
(八)做到“三要”,巩固学生作文情感
要勤写。我们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小作文,间周写一篇大作文,寒暑假也不中断。
要交流。作文写好后,要互相传阅、评改,这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初中生好奇心强,想看别人的作文;初中生好胜心强,也愿意把自己的作文给别人看。
要评比。我们要求每位学生每期都各自编选一本《XX学期之选》,每学年编选一本《XX学年之选》。先参加班级作文评比,然后参加学校评选。优秀作文,由我们负责向报刊推荐发表,同时也鼓励学生自己积极向报刊投稿。几年来,有10篇文章获得校级以上奖励,有5篇文章发表在各级报刊上。
总之,社会、学校和教师三者之间应该积极配合,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地向农村初中学生传授各种作文作息,培养学生作文情感,尽力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西南地区教育教学论文集 2013.3 云南教育出版社 李志伟
[2]教育教学探索2012.6 云南教育出版社 龙的芳
[3]云南现代教育探索与实践 2013.4 云南教育出版社 张承明
- 【发布时间】2015/1/25 16:42:02
- 【点击频次】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