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关键词】 ;
【正文】
一、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重要素质。对于21世纪的学生而言,我们应努力培养他们基本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以下几项能力:
1.信息获取的能力。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2.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将丰富的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正确性与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3.信息加工的能力。将从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
4.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二、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学生往往怀着好奇、兴奋的心理,但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有的内容需要机械重复地训练,有的内容枯燥无味难度大,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慢慢降下来。
根据建构意义新的学习理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愿望,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三、注重拓展创造性思维
虽然很多计算机知识看上去是“死”的,但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确是一门高速发展变化的学科,创新是其改革前进的灵魂。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能力。一方面,教师需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因为创造从问题开始;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通过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引导的时候要注意启发他们的辩证创造思维,保持思维的相对性与求真性,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在实践练习过程中,最好不要用一样的题目,可以提供一个范围的框架,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发挥,自己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让学生用word设计书目,什么样的页眉页脚,什么样的版式版花,都由学生自己去决定。计算机教师应该把教学活动当作一种文化的渗透熏陶,让学生产生自觉自主学习的意愿,这样才有可能开发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对学生的习作首先要进行肯定,然后鼓励他们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向新的角度思考,拓展创造性的思维,学以致用,学以创新。计算机教学,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我要学”的生力军,激励他们自主思考,发挥出潜在的创造力。
四、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相应的信息应是与中小学生各科的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这就产生了信息技术课程如何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课程整合是指用不同课程的素材和能力整合在一起,使学习的目标处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情况,要求用到多种知识和能力。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的思想,这就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注重青少年信息道德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之际,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它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中某些不利因素给青少年成长造成的干扰和不良影响。例如:在互联网上除了大量丰富的学科知识外,也有许多不健康或者不适合青少年的内容,有时还有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等,而这些正是信息技术教育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向讲解英特网的优秀之处,而且不断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另外,教师除了本课程教学外,还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教育学生,使他们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以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
未来信息社会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对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从培养模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能力;在培养内容上,教育需要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主要侧重在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在培养方法上,教育需要更新观念,要寻求新的模式和传播手段,以适应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要。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山东莒南第五中学 张 娜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计算机早已深入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作为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也显得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重要素质。对于21世纪的学生而言,我们应努力培养他们基本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以下几项能力:
1.信息获取的能力。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2.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将丰富的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正确性与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3.信息加工的能力。将从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
4.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二、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学生往往怀着好奇、兴奋的心理,但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有的内容需要机械重复地训练,有的内容枯燥无味难度大,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慢慢降下来。
根据建构意义新的学习理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愿望,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三、注重拓展创造性思维
虽然很多计算机知识看上去是“死”的,但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确是一门高速发展变化的学科,创新是其改革前进的灵魂。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能力。一方面,教师需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因为创造从问题开始;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通过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引导的时候要注意启发他们的辩证创造思维,保持思维的相对性与求真性,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在实践练习过程中,最好不要用一样的题目,可以提供一个范围的框架,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发挥,自己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让学生用word设计书目,什么样的页眉页脚,什么样的版式版花,都由学生自己去决定。计算机教师应该把教学活动当作一种文化的渗透熏陶,让学生产生自觉自主学习的意愿,这样才有可能开发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对学生的习作首先要进行肯定,然后鼓励他们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向新的角度思考,拓展创造性的思维,学以致用,学以创新。计算机教学,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我要学”的生力军,激励他们自主思考,发挥出潜在的创造力。
四、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相应的信息应是与中小学生各科的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这就产生了信息技术课程如何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课程整合是指用不同课程的素材和能力整合在一起,使学习的目标处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情况,要求用到多种知识和能力。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的思想,这就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注重青少年信息道德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之际,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它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中某些不利因素给青少年成长造成的干扰和不良影响。例如:在互联网上除了大量丰富的学科知识外,也有许多不健康或者不适合青少年的内容,有时还有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等,而这些正是信息技术教育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向讲解英特网的优秀之处,而且不断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另外,教师除了本课程教学外,还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教育学生,使他们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以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
未来信息社会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对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从培养模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能力;在培养内容上,教育需要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主要侧重在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在培养方法上,教育需要更新观念,要寻求新的模式和传播手段,以适应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要。
- 【发布时间】2015/1/25 17:06:21
- 【点击频次】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