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困局的制度性成因及应对策略初探
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困局的制度性成因及应对策略初探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文市中学 文德春
【摘 要】 当前中学生作文教学的困局在很大程度上由现行的考试标准化、教师培养制度、教学规范制度引起。只有从制度上找出成因并从制度上进行变革,才有可能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局。
【关键词】 作文教学;困局;制度性成因;变革
从整体而言,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令人担忧的。尽管有少部分中学教师对中学作文教学还是“感觉良好”,但中学作文教学在整体上的困局却是有目共睹的。写作文不但使很多学生深感艰难,也使当前的多数语文教师对作文课的信心和兴趣正在减退。有学生为表现作文课的困惑写出以下顺口溜: “面对题目眼发直,手托下巴想半天,一课时间过大半,只写作文一两言”。这种感想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笔者从近年参加中考、高考评卷时所看到的作文看,也发现学生的作文东拼西凑、生硬模仿、内容单一的现象相当普遍,而富于个性、生动形象、见解独到的作文并不多见。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趋势近年不但没有得到遏制,而是在继续蔓延,甚至使许多中学生和中学教师把它当成一种常态。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教师害怕改作文,学生抄袭优秀作文,就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作为语文教师,这样的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一直以来,不少语文教师和有关教学科研人员对中学语文教学困局都进行过探讨,提出了许多真识灼见,但是这些见解往往从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习的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很少从当前的制度性因素进行分析。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固然是需要重视的,但今天决定着中学生学习的大方向,却是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制度,若不能从制度上对中学作文教学困局进行反思,其他方向的探讨显然是逐本趋末,抓不到问题的关键。笔者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岗位上执教多年,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局的深有体会的,对制度性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尤其体会深刻。根据多年的反思总结,认为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困局的制度性成因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考试制度的标准化导致作文教学的僵化
标准化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共性,却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与灵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是在很多学科中都表现出来的弊端。教师为了尽到其提高学生成绩的“责任”,为了争取在考试中得到更高的分数,会提出一系列程式化的要求让学生来练习,于是,作文教学就形成了“教师布置习作题目—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样一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从实质上看,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教师中心论”,学生的习作活动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状态。教师的创造性、主观性就被剥夺殆尽,学生也少有发表意见、使用生动的语言表达的机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学生,不但不能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而且已产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也会熄灭。近年,各地的中考、高考作文评卷时,对作文的要求有一种“宽容”的趋势,写得平平而无个性的作文往往得到高分,而对观点另类、写法与众不同、写法标新立异的作文,却争议不断。考试的标准化导致作文教学模式的僵化,而作文教学模式的僵化,不但扼杀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更会使部分本有写作天分的学生最终变得平庸。
二、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忽视作文教学的特点
一直以来,各学校和有关部门对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许多要求:语言功底深厚、板书设计优美、表达能力突出、审美意识强烈等,却很少提出教师的写作水平上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非常强调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并且采取大量的措施来强化学生的这一能力,他们的理由是作文是高考中考的半壁江山,作文好者理所应当在高考中考的竞技场上取胜。然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很多老师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这些老师在强调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时候,却忽视了自身的写作能力在平时对学生的指导、示范性作用。语文教师常常有写作实践,才能使自己的语文教学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作文写作犹如游泳,老师写作水平欠缺,是不大可能培养出关于写作的学生的。相反,就是本来善于写作的学生,其写作能力本来来自于自觉广泛的阅读以及社会家庭的熏陶,在写作水平一般的老师的不恰当的引导下,可能会使原来的天分淡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下水作文”确实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如能写好“下水作文”,让学生听了、看了,既是垂范,又是激素。 然而,从制度上说,当前对语文教师在素质上的要求是明显忽视教师的作文示范作用的,而且在教师素质培养系统工程上,并没有很好地体现作文示范这方面的要求,这就使这个问题多少带有“积弱已久”的特点。对语文教师写作水平的忽视其实就是对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忽视,而对这种忽视的解决比较其他问题更为棘手。
三、教学制度的诸多“规范”扼杀学生的作文个性
在对外界事物的观察的感悟上,中学生其实有自身的优势。他们在年龄上属于好奇和敏感的阶段,对四季的更替反应敏感,对父母的辛劳体会深刻,对生活的艰难感慨较多。然而,在中学的作文课里,这一些优势却难以得到发挥。当前中学的作文基本上定位在语文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上,学生的写作习惯及兴趣未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写作热情被扼杀在程式化的被动写作之中。写作的激情或灵感是由生活激发来的,学生在每周固定的两节作文课时间里却往往被作文的题目、限定的主题、限定的字数、要求的“正确”思想束缚在一个小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种的限制完全剥夺了学生主动自由写作的权利。或许此时,正是学生不想写的时候,忧郁消极的心态,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受到抑制,思维迟钝,想象力受阻,从而造成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要么写出的多是应付交差之文,缺乏鲜活个性之作。即使有少数学生在写出富于个性的作文时,也可能被老师以思想不“正确”、构思过于另类、语言不规范等原因需把这些作文列入较差的等次。这种僵化的作文教学制度,必然会扼杀学生的写作个性。学生作文一旦失去个性,就必然会走了程式化的道路,这就不难理解当前学生的作文为何如此千篇一律了。
以上三方面仅仅是笔者多年作文教学实践得到的一己之见。目前对教学改革的呼声尽管是一浪高过一浪,对作文教学的改革似乎很受重视,但是我们并没看到中学作文教学有走出困局的迹象,相反这困局还日益严重。之所以出现这种隔靴搔痒的局面,是因为我们并没有从制度性成因着手。制度的改变和完善当然是需要时间和条件的,但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可操作性:
首先是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要“以身作则”写作文。各学校应该对语文教师提出在作文教学中先以教师自身的作文作为示范,通过“下水”谈体会,谈生活,谈技法,谈学生作文时会出现的问题,这样才会把作文教学激活。 其次就是改革作文考试中的命题和评分的制度,加大学生对生活内容挖掘的自由度和在文体选择、材料选择、结构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灵活性,特别是取消对学生思想观念上的限制,彻底防止以老师或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强加给学生的倾向。再次是从制度上鼓励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缩小代沟,以求达到在观念上、处事方式上、思考方法上一定程度的互相包容和理解。当然,这种制度上的变革策略在实际运作中实施是带有很大的难度的,但是,作文教学的趋势乃至当前所有教学的趋势都会需要这样的变革,才可能走出目前的困局,才可能有新的出路。
参考文献:
[1]梁少梅、易洁;写作标准化考试的弊端与对策[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年02期。
[2]侯晓霞;浅析农村作文教学[J];学周刊,2011年04期。
[3] 田大美;具体——作文的第一块基石[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23期。
- 【发布时间】2015/1/25 17:22:01
- 【点击频次】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