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高级中学 覃红东
【摘 要】 金马在其著作《21世纪罗曼司》曾经说到:“如若说,在创新尚属于人类个体或群体中的个别杰出表现时,人们循规蹈矩的生存姿态尚可为时代所容,那么,在创新将成为人类赖以进行生存竞争的不可或缺的能力时,依然采用一种循规蹈矩的生存姿态,则无异于一种自我溃败。”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审视我国的教育现状,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学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应试,因而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不高,传统的教育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这与当代社会对于新时代人才的要求是完全不相符的。本文将简要地阐述创新能力的内涵和生成机理,分析国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实践的现状,提出构建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的方法,希望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所裨益。
【关键词】 创新能力;创新教学现状;培养机制;实践方法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学科之一,生物学的本质是揭示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学发展的历程已有百余年,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生物学开始与其他的学科交叉,特别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生物学与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方面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发展成一门精确的、定量的、深入分子层次的学科,对知识创新的要求较高。结合目前高中教学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应该将知识创新能力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从而提高高中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实现终生学习的目标。生物学科使我们认识生命、了解进化的一门工具学科,通过生物学科的学习可以提高我们对生命科学的客观认识,有益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其他一系列的能力,这是时代对于学生的新要求。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秉持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将提高学生的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许多教师正在考虑的问题。作为当代的高中生物教师,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认识必须要充分,在教学实践中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
1创新能力的内涵以及其生成机理
1.1创新能力的内涵
所谓的创新能力,从字面上来讲,它是能力的一种,但是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能力。广义上说,创新和创造是有相同的意义,即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知识体系。而狭义的说,创新只是作为活动的主体的人,根据一定的目的,并且运用所有能获得的信息来产生出某种新的事物或者新思想的活动。这种新事物或者新思想,只是对于主体而言的,不同的人创新的内容可能相同,但是对于创新的主体来说,这种创新的能力却是极为宝贵的。
1.2创新能力的生成机理
长期处于传统教学的压力之中,在想让学生自主生成创新能力,这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说,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从外部对学生进行影响。当然外部影响的深浅与否,还与被影响者直接相关,因此想要引导高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努力。
2我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实践的现状
审视我国的教育制度,在我国的高中生物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教学观念落后、教育途径过于单一、教育内容相对陈旧、教育方法呆板、教育过程失衡、教育评价体系存在缺陷。下面笔者将一一分析上述问题。
2.1教学观念落后
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其中的“道”不仅是指的知识,更有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理念、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这些东西都是需要老师来进行传授的,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教育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授知识,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并不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传统的教育长期忽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养成学生的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对于老师来讲,听老师话的学生才算是好学生,因为这样的学生更便于管理,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但是这样的学生,往往不是全面发展且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他们只会跟着老师的脚步亦步亦趋,并不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自然也就满足不了时代的需求。生物教师的课堂中,长期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不太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教学的效率自然不高。
2.2教学途径单一
同样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对于课堂教学关注得更多,对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际则应付了事。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学校想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之中,觉得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没什么实际价值,但是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是挖掘和调动学生创新潜力的途径之一,通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这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利的。
2.3教学内容相对而言比较陈旧
以笔者所见,高中生物教材的内容每年都有所改动,但是改动的幅度都不大,教材的主体一直在传承。而国外的教材,教学内容紧跟时代的步伐,除了基础的生物知识,最新的生物发现也在教材之中,可以说,国外的教材反映了科学上的新进展,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生物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去深入了解生物,这是国内教材所做不到的。在这高中生物课本的知识结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有的时候相邻的章节却没有内容上的联系,这就不适应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性实践活动的缺失,则加大了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难度。
2.4教育过程失衡
传统的教育中,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教学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学生才是主体。教师愿意互相交流教学方法,却忽视对于学生学法的指导;而在教学过程中,倒是更愿意去强调学习内容的结论,而不愿意去强调得出结论的过程,但是得出结论的过程,往往是创新的结果,省略了过程,学生自然学不到创新能力。再者教室过于强调课堂纪律,而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更利于交流,也更利于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对于求同思维的重视,对于求异思危等创新思维的忽视都是教育过程失衡的体现。
2.5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当代教育中,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教师多以考试成绩作为参照,忽视了对于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评价,考试成绩只能反映学生会不会做题,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或者说,考试成绩只能做为反应学生的能力水平的标准之一。传统教学只重视知识的记忆,记得多了,自然就会答题,教师对于知识的运用和创新的不重视,是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再者,教师过于强调标准,不鼓励学生去独立探索和思考,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构建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的方法
3.1构建良好的课堂生态系统
想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构建良好的课堂生态系统。平衡,这是生物教学中经常用到的词汇,从物质的平衡到能量的平衡,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平衡的事物,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各因素之间也应该通过相互作用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对于课堂生态的平衡,指的是人与物质之间、人与精神之间、物质和精神之间的交流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这里的人与物质之间,指的主要是学生和教材以及老师与教材,学生和环境以及老师和环境。教材编得好,学生自然乐意去看,教师教学的难度也少了很多。教学的环境适宜,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能够长时间地集中,教学活动也能够得以高效地进行。而人与精神之间,则主要指的是学生,有时候客观环境无法改变,则我们只能改变自身,如何在嘈杂的环境中保持学习精神的高度集中,需要人与精神之间达到平衡。毛泽东年轻的时候,就曾经在闹市之中正襟危坐专心读书,这就是达到了人与精神之间的平衡。物质和精神之间,主要也指的是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够不以物质为转移,教学就能够很容易地进行了。
想要构建良好的课堂生态系统,需要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合作,而合作的基础则是平等的对话关系。长期以来教师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因而在思维定势中,教师的地位都是在学生之上的,这很不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师生之间类似于上下级的关系让交流变得格外困难,许多学生对于教师都存在着畏惧的心理。学生有问题不愿意找到教师进行交流,只能是越落越远。而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教师不知道,则教学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反馈,这样教学的效率自然不高。
传统的教学对于课堂纪律的要求很高,这样不利于课堂上思维的交流,而养成了不交流的习惯之后,再想让学生交流起来就很难了。课堂上缺乏宽松的交流环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就无法发生思维的碰撞,自然也不会引起思维的升华,创新能力就得不到培养。
3.2通过质疑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教学中质疑能力是指学生在生物学习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意识问题并表达问题的个性心理特征。意识问题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熟悉的知识,学生会产生疑惑、适度焦虑、兴奋、好奇的心理,这种心理是学生积极主动思维,不断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表达问题是指学生对意识到的问题进行加工:组织、用语言表达出来传递给自己或别人。清楚、准确地表达问题能使学习主体对问题的意识更加清晰,思维更具方向性和目的性,从而提高思维效率和质量,同时能更好地传递给别人达到交流的目的。
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而想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应该营造质疑的环境,引导学生质疑。其次,引起学生的兴趣。生物学科博大精深,学生受制于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了解所有的知识。在这种前提下,教师不妨营造质疑的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例如:在讲授“J型曲线”和“S型曲线”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质疑各种曲线面积所代表的的意义,再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生学习的效率低下,多半是因为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而想要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该引起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想要让学生进行质疑,同样要引起学生质疑的兴趣。当然,在质疑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看似荒谬的想法,教师不应轻易对此进行否定,因为这些想法也是创新的一种。
3.3通过科学精神的培养提升学生创新素质
上文提到,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教育过程失衡的问题,其主要体现之一就是教师更愿意去强调学习内容的结论,而不愿意去强调得出结论的过程,但是得出结论的过程,往往是创新的结果,省略了过程,学生自然学不到创新能力。想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科学精神的培养也很重要,而通过强调得出结论的过程,能够让学生看到前人的研究方法,体会前人的科学精神,通过对于前人的学习,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渗透科学精神。
当然,还可以利用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实践活动并不是浪费时间,在实践活动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求证精神,以及百折不挠、不轻言放弃的研究精神,这些精神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益的。
4小结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社会对素质型人才提出的要求。想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生物教学中存在的缺陷,通过构建良好的课堂生态系统、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科学精神,来间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范良艳.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1):320.
[2]徐敏.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学周刊C版,2014,(7):192-192.
[3]王卫锋.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4):216.
[4]赵中林.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2):17.
- 【发布时间】2015/2/15 16:23:55
- 【点击频次】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