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蒙村镇中心小学 石才亮
【摘 要】 道德教育在小学阶段语文教育中实施是对小学生的道德意识形态和塑造小学生道德情感的重要途径。结合小学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构成,系统地论述了在小学语文中实施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道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实现途径。最后,利用所提出的方法,并总结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道德教育的可行性操作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道德;道德教育;策略
德育教育在我国很早的时候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人类步入21世纪,“人本思想”已深入人心,在实施主体教育的今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研究教法、教材,而应更多关注“人”。
我们都知道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是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由此可见,育人的教育工作是多么的重要。同时,在新课程改革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已不再仅仅是某门课的任务,它应该渗透在各学科的教育环节中。语文学科中思想教育的内容广泛,包括思想政治方面,道德品质方面、科学思想方面……因此,我们如果能有的放矢地应用语文教学来进行德育渗透,其教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一、利用各类型课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尤为重要,主要包括四大板块: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除了拼音教学重点贯穿于一年级之外,其他类型的课文教学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因此,德育教育也必须始终贯穿于其中。
(一)拼音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拼音教学是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这部分的教学时间虽然比较短,却是教学环节中最应该扎实地打好基础的部分。因为它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张“绿卡”。因此,很多低年级的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往往只重视教给学生发音方法和拼读技巧,以教会学生能读准、会拼读,能正确书写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却不注重思想情感教育,使汉语拼音教学处于抽象和枯燥之中,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效率,同时白白的浪费了在拼音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良好时机。笔者所接触过的一些教学案例中,教师们就能很好地在拼音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效果很不错。如:一位教师在学习“j、“q”、“x”和“ü”相拼,“ü”上两点省略的规则时,采用“n”、“l”和“ü”相来作对比。
(二)识字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但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也如同拼音教学一样是枯燥乏味的,几乎每堂课上都要周而复始地识字写字。识字教学,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很重要,一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中指出:“在识字教学中,还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联系生活识字本身就是一个有很多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过程,笔者曾接触过这样一堂识字课,教者在教学“爱”字。他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这个字的读音,分析了这个字的字形。然后问,你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能组词吗?学生便积极地举手发言,组了“爱国、爱爸爸、友爱、关爱”等词语。教师听了,先是肯定了几个学生的发言,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嘛?”学生一齐回答:“爱。”老师说:“爸爸妈妈石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你能说一说你爸爸妈妈关心你的一件事吗......“以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哀家爱国的思想感情,低年级学生是人生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必须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像这位老师的教学,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避免识字教学简单而又枯燥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教材中有很多的教材都向学生阐述积极向上的情感,有的渗透着先人的高贵品质,还有的渗透着环境保护的内容等。这些有着丰富的思想品德因素的课文,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适时、适地、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等,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语文教学,不是按照德育知识和德育能力发展序列来组织教材体系的,德育只能根据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发展序列的认知结构,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中德育因素的特点随机进行。因此,教师便可以根据教材灵活机动地采用教学方法了。如《我不是最弱小的》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在家爱父母,在校爱老师同学,在社会关爱他人,引文有爱才会甘于奉献,课文讲的是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给他的雨衣遮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事,赞扬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高贵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着懿品质,学做一个有担当的人,这样的情感教是润物细无声。
(四)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作文、日记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在日记和作文当中尽情倾吐自己的心声,挥洒自己的才情,教师则可通过评改学生的习作,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有一个单元是要求写《美丽的家乡》,主要目的让学生去发现家乡的景美、人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有一个学生这样写的: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也描写家乡的山水之美:小河的水清澈见底,小鱼在水里欢快的游来游去,最后他表达要以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影响身边的人让大家行动起来保护环境;还有一个同学些家乡哪些勤劳而又朴实的人们;从这些可以看出通过作文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从小学会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感受身边的人情美,激发学生努力将来长大了为家乡做贡献,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二、联系生活,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一)教学日常性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正如陶老所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生是生活中的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要回避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矛盾,要让生活走进课堂。如有一次笔者在上课之前,一位学生哭着来报告说有人偷了他的语文课本。笔者当时没有大发雷霆,指责班上的同学是谁拿了他的课本,而是和颜悦色地说:“同学们都在自己的抽屉里帮xx同学找一找他的课本,看看他的课本有没有在你们那儿?同学们可都要做乐于助人的孩子哦,看看这一次是谁帮了xx同学的忙。”很快,一位平时有些小偷小摸习惯的学生举起了课本,说:“老师,他的课本找到了,在我这儿呢!”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有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以自己至诚至真至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在生活的一件件小事中带领他们走向光辉的顶点。
(二)在语文第二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拓展教学空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课堂走向生活。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可以利用国庆节、五一节、父亲节、儿童节等节日来临之际举办各种班级活动,如举办作文比赛、演讲比赛、为爸爸妈妈制作节日礼物等。在“学习雷锋活动月”中,组织学生成立学雷锋小组,主动为集体做好事、帮助邻居、慰问敬老院孤寡老人等。另外,教师还可以联系课文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就让我们每一位工作者从今天开始,以新的定位,新的德育观念来影响教育每一个学生。把德育化成春雨,浸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使他们从小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付全常.浅谈小学德育与教学的关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04).
[2]田海洋.论幼儿道德教育的现代性及其理论基础[J].学前教育研究,2005(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 【发布时间】2015/2/15 16:24:37
- 【点击频次】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