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农村小学德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德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蒙村镇中心小学 邱重党
【摘 要】 目前,就小学学科教育的发展进程来看,我国有些学科教育中依然存在着不重视德育问题的现象,尤其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是薄弱环节,直接影响到了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笔者经过认真调研并根据自己多年参与基层教育的实践,认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并不是德育学科“包打天下”的领域,其他各学科也都含有丰富的德育因素,加强农村小学学科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就变得势在必行。在现行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要求教师改善教育观念,还要准确把握新课程的时代要求,在课程进行之余,要加大农村小学学科中德育教育的培养,采用科学先进的教育方法,激励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世界观。
【关键词】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方法策略
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我国面临科技、教育文化相对落后和人口素质亟待提高的严峻挑战,面临国际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这一切归根到底将取决于教育。而现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德育问题,尤其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忽视德育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一、影响德育发展的原因
(一)现行教育对德育的不重视,影响到教师对德育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德育的不完善。
现行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少农村学校和教师把智育凌驾于一切工作之上。如果把素质教育当做一项完整的工程,那么,现在社会上呼唤最强烈的德、体、美、劳这些方面的教育不能令人满意。这样看来,我们的现行教育并没有完整地实施素质教育。各学科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同样有着德育、智育、美育的义务和功能。德之所以放在首位,并不是轻视其它方面,而是只有在“有德”的前提下,人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才能实现和谐的发展。比如一些数学教师认为:“数学课就是要培养学生“数的概念、测量与计算、解题与应用等能力,至于德育,那就是思想品德课和语文课的事了。”这种人为割裂德育与数学学科联系的做法,必然导致学生德育的不完善。
(二)有些学科教材中德育内容空洞,教师的德育方法古板,导致学生的德育不成熟。
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忘记进行德育教育,即使能够想起来往往方法也是不够恰当的,可能有些老师会采取比较死板的说教方法,甚至可能会出现打骂等体罚现象,但是德育不是靠简单的说教,而是需要一定载体、一定情感的投入,才能让受教育者有所感悟。农村小学各个学科中的德育素材(特别是数学),相对来说,显得比较隐性和单调。即使在教材中存在的一些德育材料,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太远,致使德育与学生生活的断层。
(三)德育工作方法简单化,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
长期以来,德育教育偏重道德习惯的铸造,忽略道德认知的启发。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直接说教法和榜样示范法,通过德育目标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这样独断专行地灌输,把成人的社会价值观念强加于他们,使他们缺乏主动思考的余地,他们往往不容易接受。当今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对老师的道德说教,他们自然会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和抵触排斥。教师如果一味墨守成规,把学生当作毫无灵性的“接受”机器,灌输训导,期望学生有朝一日能积极响应,其结果和教育者的预期目标,必将是背道而弛的。
二、德育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有人曾经用雨水渗进墙壁的说法来诊释“渗透”,这是非常形象的,也是十分恰当的,只不过待到晴天时,墙壁会有明显的痕迹。而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应当是一种有意识地去达成“无痕”、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效果的举措。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讲究策略。
(一)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体现,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有计划地“育人”。教师应该切实把握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本质,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灵活自然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1.思想教育必须放在教学的首位。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很好教材。学生刚入学就学习古诗《锄禾》,接着又继续学习了诸如《英雄黄继光》、《刘胡兰》等爱国篇章。它们都是思想教育的活的教材,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励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作为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并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应该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
2.把握儿童心理特征,采取科学的方法。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生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例如在教《群鸟学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尽快进入角色,可以组织学生扮演学艺的群鸟,创造性地加上掌握了技艺的小燕子给没学到技艺的那几只鸟说几句安慰的话的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教育开导那些没有学到技艺的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这样才能学到真本领。这样,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只有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才会成功的道理。
3.要把握好阶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教育、自我养成方面。对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也有阶段性,即低、中、高年级的教育内容就不一样,教育方式也不一样。所以,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突出德育教育的各段重点。对低年级学生要十分注意从懂得入手,让其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旗、国歌、首都等等,懂得少先队的基本知识;在教中年级时,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学习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促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在教高年级语文时,要十分注重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国家性质教育、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教育。这样,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环环紧扣,从不脱节,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4.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但是,教学中的满堂灌和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空泛说教,不但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反而会使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应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开展适合学生实际的活动。例如在教《八十年代的新雷锋》一课时,在引导了学生学习朱伯儒和雷锋的事迹后,就组织学生开展“寻找班级小雷锋的足迹”的活动。这样,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思想,在互相督促中养成学雷锋的好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处理德育和教学的关系,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把握教材的思想性,遵循德育教育的阶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组织活动的实际性,长期坚持,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学。
数学中的德育因素虽然没有像语文、品德与社会等学科那么多,那么明显,但只要教师有强烈的教书育人意识,同样能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的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通过教材挖掘德育教育素材。在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并不象语文文本内容那样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例如,在圆的教学中,可举一出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伟大成就;再如教三角形,举出“勾股定理”等,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伟大数学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为祖国建设事业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2.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应与时俱进,注意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不仅要发扬优良传统,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不仅要教学互动,还要引导学生讨论,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助协作关系,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盲从、不迷信、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
3.利用研究型课题进行德育教学。德育不能只局限在教师的说教上,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数学课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汲取营养。一个研究性课题,一般要经历选题、确定课题研究目标、 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研究、课题结题等阶段;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传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而学生投入到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当中,教学过程更能体现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密切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尊重知识、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三)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音乐教育是情感教育,它能使人感到一种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情感体验。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1.以音乐背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卖报歌》时,先介绍这首歌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挂图、配合音响,讲述旧中国上海报童饥寒交迫的痛苦生活。通过这首歌的学唱,激起学生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强烈热爱,对反动、黑暗腐败是旧中国无比憎恨的感情,学生们表示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小树立认真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 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鼓励他们为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而献身。
2.渲染情景,激励学生热爱生活感情和民族自豪感。在欣赏我国的民族音乐和民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优美的动人的民族音乐旋律,使学生感到存在于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大量的音乐财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如欣赏贺渌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告诉学生这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是闻名中外的优秀钢琴作品之一,曾在国际乐坛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再利用课本上直观形象的插图,通过故事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节发展和变化,使学生仿佛看到农村少年儿童骑在马背上,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风光里,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情景。欢快、优美的乐曲,悠扬清丽的琴声,让学生为之陶醉,更加懂得了劳动的无限乐趣,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如《国歌》是一首雄壮、高昂、激奋人心的歌曲,它鲜明的节奏和号角式的音调及催人奋进的音符,塑造了中国人民威武不屈,为争取自由解放而英勇奋战的音乐形象。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扣人心弦地讲述这首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并结合每周一升国旗仪式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激起学生的满腔热情,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结合课外艺术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的重要途径。借助儿童都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里特征,在各种艺术活动中,可以充分结合他们热衷于表现自己才艺的心理,在校内组织小合唱团队,舞蹈队,使学生懂得,只有协调一致,团结协作,才能唱出统一和谐的音调,才能使演唱、演奏得以成功。因此,音乐第二课堂能满足学生好动、求乐、爱美的要求,他们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愿望。例如,在鼓乐队的训练中,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去感受整体声音的协调性及和声效果所带来的美感,感受到整体的凝聚力,认识到自己是整体中的一员,必须服从整体。并经常通过对比,提高鉴赏力;通过练习,获得美的声音;通过刻苦努力地训练,使学生知道,美的声音是通过不懈努力换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同时对学生的集体主义也得到了培养。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们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农村小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文明道德之花必将处处绽开。
参考资料:
[1]《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 张光珞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2]《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 富秀英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3]《音乐新课程教学法》王英奎 开明出版社
[4]《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 王铁军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 《农村小学德育现状与工作思路》 彭风行 科普教育出版社
[6]《 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张仁贤 科学普及出版社
[7]《品德与生活教学实施指南》 彭阳 林光耀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8]《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微》 李际禹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
- 【发布时间】2015/2/15 16:32:30
- 【点击频次】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