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运用多媒体提高小学语文美育教育
浅谈运用多媒体提高小学语文美育教育
广西省博白县三滩镇大旺村小学 谢武英
【摘 要】 美育, 就是通过形象熏陶启迪感染学生, 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 受到美的熏陶,完善自我,在心理、思想等方面得到升华, 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运用多媒体提高小学语文美育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运用投影设备,优化观察方式,促进认知,培养美感;运用录音设备,展示教材文字的语音美,认知审美,和谐统一;运用录像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提高审美能力。广大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教育教效率。
【关键词】 运用;多媒体;提高;美育;投影
美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所谓美育, 就是通过形象熏陶启迪感染学生, 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教师的教学过程, 特别是语文教学, 都与审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 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 受到美的熏陶, 完善自我, 在心理、 思想等方面得到升华, 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如何实施语文学科的美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就谈谈怎样运用多媒体提高小学语文美育教育。
一、运用投影设备,优化观察方式,促进认知,培养美感。
教学要加强直观性,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在教学论中也是把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作为一项原则而提出来的。投影作为中国目前大多数校园中较通用的一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它的运用就是体现了直观性原则。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这不但使教材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使学生变得乐于理解和接受知识。也就是说,投影的运用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可使观察者有观察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观察的效率,优化了观察方式。
在利用投影片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图像时,除了运用与教科书相配套的投影片外,还可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动手自制一些投影片,使有关的形象在大小、长短、远近等方面产生相应的变化,使学生观察感受的方式达到最优化,获得清晰、生动的直观形象,从而促使认知活动和审美活动和谐地统一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例如:“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这一知识点在实际的生活中难以在短时间内清清楚楚地进行观察。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就运用一张复合投影片,把形象化小为大,把过程化长为短。先出示一只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的小蝌蚪,然后让它“长出”两条前腿,再“长出”两条后腿,接着尾巴不见了。最后一张投影片映出一幅艳丽的图画:一张张碧绿的荷叶浮在水面上,远处的几只青蛙正在捉虫,近处一只大眼、白肚、绿背的青蛙在低头看着向它游来的小青蛙,仿佛在说:“孩子们,你们已经长大了,快跟妈妈一起捉虫吧!”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年幼的学生对青蛙的生长过程有了最优化的观察,同时欣赏到了青蛙美丽的外形,领略了青蛙妈妈和小青蛙之间的亲情,看到了青蛙捉虫的具体情景。 这样一来,学生的感知活动不但得到了优化,而且具有了审美的特点。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不仅了解了青蛙的生长过程,而且发展了审美感知,进入了审美境界,促进了认知,又培养了美感。
二、运用录音设备,展示教材文字的语音美,认知审美,和谐统一。
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文都配有课文范读录音光盘,这些录音光盘读课文时轻重缓慢的节奏感掌握得都很好,有的还配有音乐,不失为师生朗读的范本。我们教学生如何读好课文,大多可先让学生听光盘录音来获得感知——充分展示教材中文字的语音美,让学生受到课文语音美的熏陶和感染。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加以摹仿,最后可举一反三,进行个体的创新。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了多首古诗。而诗歌这种文体,特别讲究语言的韵律美。诗歌语言的声音本身就暗寓和传递着审美信息,所以在教学诗歌这类课文时,听录音光盘的反复范读,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录音光盘富有节奏感、音韵美的范读,可以把诗的情绪通过音乐般的语音表现出来,诗的思想感情也会在有节奏的声音起伏中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了。学生在听范读的过程中,不但欣赏到了美妙的韵律,同时也领悟了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当然,现行的小语教材中更多的还是散文、记叙文等文体。因为这些文章有许多都出自名家的范文,故极为崇尚语言的音乐美。如《海上日出》、《鸟的天堂》等散文,都具有诗一般的语言,韵味隽永,富于音韵美和节奏美。有的课文中有许多叠音词,它们朗读起来朗朗上口,表意又自然传神,真是美不胜收。例如《荷花》中的“挨挨挤挤”不只是形容荷叶茂盛,还写出了荷叶被风吹动之后的动态。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的。如这类课文,除了运用录音整体感知外,可把节奏强、音韵美的重点句、段多次感知,这样学生在反复欣赏录音范读的过程中,感知了文字所体现的优美意境,领会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了语言文字的精工细雕,受到巨大的艺术感染,从而达到了认知和审美的和谐统一。
三、运用录像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是实施语文学科美育的目标之一。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他们各种审美心理因素和思想意识的综合性表现。实践证明,运用录像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开拓审美视野是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感知是美感的门户,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条件,悉心指导,帮助学生去努力发现、领略大自然之美、社会生活之美和艺术之美。录像这种教学手段,不仅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呈现活动图画的优点,还能打破时空限制,天南地北,宇宙星辰,摄于面前;一年四季,上古未来,尽收眼底,岂不美哉!例如:在教学《草地夜行》、《长征》等一类战争题材的课文时,可放映一些有关长征的录像片断来丰富学生的感知,开拓视野;学习《数星星的孩子》时,可放映一些有关星空的录像片,让学生看看星星的运动,看看北斗星是怎样绕北极星转动等。把这些在内容上与课文紧密相关,又有延伸的,同时富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录像适时地放给学生看,怎能不激起学生美的情感呢?审美的情感得到了培养,审美的视野获得了开拓,这种感知多了,学生审美的能力自然获得了提高。
总之,充分运用多媒体,实施语文学科的美育,不仅符合直观教学的原则,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而且能促进我们更好地实施语文学科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使受教育者在美育的启迪下更加地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因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教育教效率。
- 【发布时间】2015/3/15 11:57:45
- 【点击频次】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