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初探

 

【作者】 于兆侠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初探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大尚庄中心小学 于兆侠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将成为教育的基本特征。因此,课堂上做到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即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焕发课堂的生命力,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课内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课外学生作业多,自由活动少;忽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忽视学生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现象,我们尝试进行了“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练习教学法”的研究和探索。旨在改变小学数学教学“重讲轻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学生是否认真听讲轻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的现象,力求达到通过练习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确保学生主动获取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真正体现现代教学思想,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如何构建新型课堂模式呢?基本做法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前精心设计五个阶段的练习与指导措施,课内激励与指导学生练习与思考。
  (一)、旧知迁移练习
  在学生接受新知识前,考察学生是否具备了与新知识有关的知识与技能,这是开展新知探索的必要前提。旧知迁移阶段的练习就是为了达此目的而安排的,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新知作铺垫。为了缩短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促进知识的迁移,在学习新知识前,我们根据新学知识所必要的基础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新课前的准备性练习。例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为了排除学生根据个位上的特征来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2、5整除的干扰,在学习前设计如下练习。下列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13、36、16、93、42、29、24、39使学生看到,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能被3整除,个位上不是3、6、9的数也不一定不能被3整除,从而为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做好准备。学习前的良好准备,把学生引入最佳的认知状态,再稍加点拨、诱发,便会水到渠成了。
  (二)、新知形成练习
  “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所以数学教学应是 “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的教学。”故新知形成阶段的练习一 定要呈现概念的形成过程,或结论的发现过程,或公式的推导过程,或解题思路的优选过程。把练习仅仅局限于学生解答练习题的活动上,这是对“练习”含义的一种狭义理解。士兵在长官带领下的所有训练叫做练兵,所以我们认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探索、讨论、思考、实验、操作、解题等活动均可视为练习。因此新知形成阶段的练习,依教材内容的特征,我们设计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提出不同层次的练习要求。
  为了促使新知识与学生认识结构中已有前观念,建立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在学习新知识时,根据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学习新知识的形成练习。如: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根据知识的逻辑结构,应帮助学生认识面积、面积单位和长方形的面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应用具体感知,经概括表象,到规则抽象。在新知形成的练习中并不是一味让学生进行解题练习,而是可以根据学习内容非常灵活地采用讨论法、尝试教学法、动手操作法等多种学习方式进行练习法的教学,方法的采用依据教学内容具体安排。
  (三)、新知理解练习
   新知理解练习(即我们常说的巩固练习)就是要学生通过练习与思考,比较全面、准确地认识新知、理解新知。新知理解练习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释疑、解惑”。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捕捉有利时机进行提高、诱导。
  为了及时有效的巩固所学新知识,应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设计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例如,学习小数乘法时,可以针对其重难点设计下面题目。
  (1)说出下列各算式来有几位小数?
  4×0.3( )、6.5×0.03(  )、43.3×4.l( );
  (2)在下面算式的积里点上小数点:
  12.6×2.3=2898? 1.26×2.3=2898? 1.26×0.23=2898;
  (3)列竖式计算出第一个算式的结果,并根据计算结果直接填出其余两空:
  l.21×26=(  )  0.121×2.6=(  )  12.1×2.6=(  )
  在局部的专项练习或独立的模仿练习基础上,再根据新知识的特点适当进行一些变式练习和对比练习。
  (四)、新知应用练习
   设计这一阶段的练习要体现三多:多层次,练习题由浅入深,呈台阶式;多形式,动态练习与静态练习有机结合,创造生动活泼的练习气氛;多题型,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练习题还要尽量与日常生活或工农业生产 中的实际问题挂钩,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是学生一开始做课堂作业,教师的讲解就完全结束了。这样把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截然分开,信息反馈闭塞,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时间一久,两极分化现象就特别严重。因此练习教学法强调教师在学生解题后要进行讲解,要用学生中的普遍错例把有关问题讲清讲透,要扶植学生中的独特见解,鼓励学生中的创造性思维 按学习内容设计练习学习内容的类型不同,练习设计有其不同的要求。概念学习的练习应着眼于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法则学习的练习应着眼于理解法则、掌握操作的过程;应用题的练习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
  由于数学课堂练习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加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特别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今天。如何设计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的数学问题,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显得更加十分迫切和必要。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课堂练习设计这方面下功夫,努力钻研、坚持探索,从而更好地把素质教育落或实处。
  (五)、后知孕伏练习
  后知孕伏的练习既是本节新授知识的延续,同时也为后继教学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如我课题组刘林英老师在局创新课展示活动中所做《圆柱的认识》一课时,下课前留了一道这样的题目:“你能计算出刚才所做的圆柱形纸桶共用了多少平方分米的纸板吗?请课下尝试计算。”这一题目既是对圆柱的特征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又为下一节知识“圆柱的表面积”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通过探索实验,学生数学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思想,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都得到改变,因为练习教学法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注重发挥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协调工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探索精神,课堂上出现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生动局面。

 

  • 【发布时间】2015/3/30 22:57:56
  • 【点击频次】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