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四导四有”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王 莉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四导四有”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湖北省丹江口市一中 王 莉

 

  一碗不放任何调料的菜肴往往使人难以下咽,但如果加入适量的精盐、味精、香葱,再盛入精美的瓷盘中,望之,令人赏心悦目;闻之,令人食指大动;尝之,令人回味无穷。
  教师的“导”相对于知识,犹如精美的调料之于菜肴。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指导、疏导、辅导”,就会给一节平淡的课堂增添无穷魅力,吸引学生去探究追寻,从而创造出“有发现、有争论、有质疑、有创新”的课堂氛围。
  一、研究“四导四有”教学模式的意义
  我校的“四导四有”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课改形势下教学模式的转变,力图在生物教学中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更加行之有效的新路。具体言之,就是围绕预设目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学生获得新知,进一步质疑,教师给予疏导,详细解析;师生在自学、互学、质疑和解惑的过程中,共同归纳知识要点,最后通过目标检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应用和升华。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展示自我水平和个性特点,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四导四有”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引导: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通过这首唐诗引入新课,教师展示本节课课程学习目标后,提出问题:同学们喝过葡萄酒吗?味道怎么样?想知道葡萄酒是怎么做出来的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学会制作香甜可口的葡萄酒。但是首先,我们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是什么?二、这些发酵产品的制作程序和发酵装置该如何设计?三、影响发酵产品口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在发酵过程中我们该注意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古诗和生活中的小问题引入本节主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同时直截了当围绕学习目标提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简明扼要,有利于学生从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快速进入学习内容。
  2、指导:
  教师评价学生导学案预习情况,并给予完成情况最好的小组加5分,较好的小组加3分,一般的小组加2分,并请完成最好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基础知识预习结果(即果酒和果醋制作原理)。同时提醒台下学生仔细倾听,在台上学生展示完毕后要给予点评,并提出自己的疑问:(1)酵母菌新陈代谢的类型是什么?什么情况下酵母菌能大量繁殖?什么情况下产生酒精?(2)醋酸菌的新陈代谢的类型是什么?制作果醋应给予什么条件?针对展示学生知识不准确的地方,多个学生补充,并不断质疑与解答。
  设计意图:学生在台上展示预习内容,其他学生在点评中发现问题,质疑争论,教师不是直接给予现成答案,而是追问,点拨引导,及时鼓励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3、疏导:
  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米酒制作方法,果酒果醋的制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教师活动:教师布置任务“看书5分钟后小组讨论导学案上合作探究问题——(1)家庭如何做米酒的?(2)在完成教材P4思考题基础上,说说果酒果醋的制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小组讨论时,教师巡视,积极地看,认真地听,及时了解学生探究信息,以便及时给予点拨。一旦发现学生有独特新颖见解,就及时地给予表扬,促使他们更加踊跃地思考和学习。同时给学困组一个示范,让小组成员更加积极思考。
  学生活动:学生相对而立参与讨论,每组有1到2个主要发言人,其他成员有不同意见给予补充。10分钟后举手展示小问题:“在家做米酒要把大米蒸熟,拌上酒曲,装进坛子,再盖上盖子”。教师给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加分鼓励并追问:“酒曲是什么?”“为什么米要放凉了才能拌?”“我看见有人用筷子在米上扎出许多小洞是为什么?”“发酵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此时学习热情高涨,争相举手回答问题。最后由一名学生对所有问题进行总结。由于米酒和果酒原理和方法基本相同,学生进一步展示并讨论,得出果酒果醋制作方法及操作事项。
  设计意图:我从学生喜爱的米酒制作为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详细讨论了米酒制作方法、操作关键,然后再迁移到教材中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让所有学生都主动参与知识构建过程,相互欣赏,创造了团结和谐的展示氛围,在快乐氛围中深刻理解掌握知识。
  4、辅导:
  教师总结本堂内容,提升学生认识能力,并给5分钟让学生完成导学案上最后布置2个课外作业:
  作业1:请你以本地资源桔子为原料,制作桔子酒;
  设计意图:练习1重点在于促进培养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归纳和总结能力,以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是对学生更高要求的总结巩固和提高。
  学习效果:提升了学生解题应用能力,“学以致用”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能深化,原来一节课中我能讲30多分钟,现在由于增加了学生讨论和展示时间,只能讲十分钟。开始我担心讲的少了,学生不能掌握知识,但从学生当堂检测反馈信息中发现,学生依然掌握的不错,甚至更好。是因为他们兴趣被调动起来,能够主动学习,深入思考,逐步解决实际问题。
  三、“四导四有”教学模式的体会
  教师引导、指导和疏导可以帮助学生将思维集中在要讨论的问题上,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的增长往往从提出问题开始,所以教师要注意提出问题的质量。本节课将学习目标问题化,通过3个问题抓住本节学习目标,指导学生简单问题课前自主学习,难题当堂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在生生质疑和师生质疑中又延伸出许多更细小的问题,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同时在教学中时时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 【发布时间】2015/3/30 23:07:21
  • 【点击频次】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