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新课改下如何采用阅读教学提高农村初中英语写作能力的研究

 

【作者】 吕金莲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课改下如何采用阅读教学
提高农村初中英语写作能力的研究

广西省陆川县米场镇福达中学 吕金莲

 

  课题主持人(组长):吕金莲
  课题组(副组长): 苏远军(中学高级教师)
  课题组成员:刘 悦、李 妍、 王丽雄、 谢日红、杨 茜
  课题立项研究起始时间:(2013年3月-2015年3月为时二年时间)
  一、课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全面推开十年了,也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农村学校英语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新的倾向和新的问题,那就是,教师一味追求热闹、活跃的气氛,学生的英语能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出现低效或无效现象;课堂上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辛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英语阅读课教学遭遇到了尴尬。因此,改革英语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势在必行。又因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而且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为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从英语阅读中认识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为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题研究对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在本研究中阅读教学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各种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而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题研究中主要是研究英语阅读能力,在阅读实践中和在阅读后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猜测和评判能力。本次研究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使学生更好的汲取接受信息,理解分析文章,对文章和作者做出正确的概括和评判,同时促进其他语言技能的提高。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初中基础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得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得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写作更强调交际性,英语写作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能力,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但在我们日常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对英语写作的态度却并不积极。提到写作学生就充满了焦虑和恐慌。为此笔者认为,本课题的研究,将会对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高作有益的探究。 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探究出高效的方法,为学生更好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四、课题研究目标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重点研究英语作文教学在任务型教学中的实施,力求探讨出一套较为完善的适合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使学生的英语作文教学走向系统化、规模化、理论化、实用化。在本课题研究完成后,能够达到1、找到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解决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写作难的对策。2、力求形成一套有指导意义的英语写作教学的教学模式。3、使研究者和被研究者在素质和能力上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4、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
  五、课题研究内容
  要研究解决的是: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在各种活动中,学生为获取知识或为得出结论而进行积极的探索和主动的认知体验。在阅读课的篇章分析要强调语法知识点,分析语篇意义及结构,引导学生思考、学习阅读材料的文体特点、写作手法,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模仿,灵活运用。在分析语篇结构要让学生摆脱母语思维方式,学会用英语思维,提高学生写作篇章的能力,获得写作技巧。实施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的语言教学形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空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构建学生自主设计写作方案的课堂教学模式;解决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盲目被动学习,阅读能力低下,课堂学习高投入、低成效问题;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六、课题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七、课题研究现状概述
  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已被较早提出,并也已有了较多的理论和实践可以借鉴,也不乏理论上的论证和构建,便更多的侧重于模式的研究,可以说,这些研究和讨论使得我们对英语课阅读教学的观点逐步清晰,但这些研究侧重于必要性的论证,其案侧侧重于条件较好的县城以上的中学,在我们英语课阅读教学中并不一定很适用,如何在我们这样的农村初中探索出有效的英语阅读课教学,是我们农村学校当前英语阅读教学要迫切解决的实际问题。
  八、课题研究过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3年3月—2013年07月)
  起步阶段,搞好前期宣传工作,学习相关理论。成立课题管理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分析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明确研究目标,对学生写作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学习省内外有关作文教学的理论知识。在研究之初,开始搜集英语写作教学的相关研究材料,和与此相关的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做好研究实施方案的确定.制定研究方案;撰写课题课题研究报告。
  第二阶段(2013年8月—2014年10月)
  对本校的教师在对写作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能力现状等问题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在本校不同年级、不同班级进行对比试验,检验在教学工作中作文教学模式化的理论构想,丰富在教学工作中实施作文教学模式的式样。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要阵地;研究课堂教学在备课时适时地被好课前小训练和课中大训练;按教材的不同篇章,归纳出可用于写作教学的可复述性、可缩写性、可仿写性三类。通过让学生“复述课文、缩写课文、仿写课文”来积累感性资料。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实验教师认真研究课堂教学中任务型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并以示范课、观摩课的方式落到实处。整理、归纳有汉语提示的书面表达的常见的几种体裁。上好每周的作文课,建立习作讲评制度。以竞赛的方式,选取学生优秀作文进行成果展示;实验研究实施中认真学习相关理论;进一步完善研究目标,落实研究内容,全面实施研究方案。 重视英语习惯用法和固定搭配。英语有词法、句法,还有惯用法。让学生了解到英语的这种习惯用法是约定俗成的,在学习中必须留心记忆,注意模仿运用。例如:Bob?hit?john?in?the?face。为什么不是Bob hit?john’s face,似乎讲不出很明确的道理,这是习惯上约定俗成的说法。所以在写作中要特别注意。后任务的语言综合应用结合课文内容,用过复述,缩写,仿写等方式呈现,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作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重面向全体,这是整体综合语言运用的体现,所以教师在设置作文任务时,要有易有难,体现全体性。强化英语专题作文课和作文日常训练。英语作文教学光渗透于课文教学之中还是远远不够的。作文教学应呈现多元化。课题组规定每周教师要上一节专题的作文课;把这一研究作为一个亮点,为英语的作文研究添香墨彩。
  第三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3月)
  评估、总结阶段,整理各种资料,收集相关论文,阶段总结报告,结题报告和反馈教材使用信息。 整理课题研究的实践性资料。对此写作教学进行全面分析、申请课题的结题验收,总结经验分析、归纳撰写结题报告。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九、课题组成员分工
  吕金莲 :具体负责探讨课题的适用性; 示范引导;全面参与;推广深化 修改研究方案, 构建学科子课题模式,进行全方位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调查等方式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基本数据,以科学的数据分析验证、优化本次研究的方式.
  苏远军:负责以年级组为单位各班级为实体进行实验,通过课任教师引领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得到锻炼、获得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心智水平和认知能力。
  刘 悦:负责实验教师积极参与“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构建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课堂教学,积极指导学生去参与、感知、体验和实践。
  李 妍:根据课程编制和实施与学生的参与、感知、体验和实践。在研究过程中,注重交流、分析、总结和提升,最终形成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有效策略。
  王丽雄:通过对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研究分析,探究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谢日红:负责在本项实验的研究过程中,按照经验总结法的具体要求,注重总结和提升,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形成有价值、有指导性的课题研究成果。
  杨 茜:整理新教材中的词汇、词组、句型;以听写、测试等方式落实到位;研究课前小训练,强化课前准备工作.
  十、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负责人及成员能够胜任研究工作 ;课题负责人大学英语本科学历,多年来从事英语教育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对英语新课程标准及有关的理念理解充分。
  2、课题组成员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分别在国、区、市、县级报刊上发表、并获一、二等奖。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均是多年从事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人员,多次主持过市、县级课题,具备参与研究的能力。
  3.学校积极支持课题研究工作;本校办学条件好,教育资源丰富,有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站、学校教育资源库。
  4、学校领导重视学校教育科研;有领导参与课题研究,学校要求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活动,按时完成课题的各项任务保证课题研究完顺利结题。
  十一、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研究,实验班的英语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高分的多了,零分的几乎没有了。通过研究更好的发挥备课题组的力量,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更好的拓展组员的教学思路;使备课组形成较好的教学研究氛围更能激发组员钻研教材、分析学生。通过开展此项活动促进同组青年老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在这个研究的载体上发挥个人的自主性,让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课题组成员每人都写了《教学心得和教学论文》及《教学案例》并发表到校级刊物上。课题主持人:吕金莲  《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2013年1月发表于《广西教育》增刊;《浅谈新课标下农村初中英语课堂兴趣教学》一文2014年4月发表于《中国基础教育研究》;刘悦:《新课改下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一文发表于《广西教育》增刊。李妍《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一文发表于《中国基础教育研究》。王丽雄《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教学策略》一文发表于《广西教育》增刊。谢日红《用趣味教学启动课堂》一文发表于《广西教育》增刊。
  十二、本次课题研究的反思
  本课题研究虽然解决了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几个问题。初步形成了一套英语写作能力训练的教学模式。但是,还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课题组反思,有待深入研究。1、作文课的形式单一,缺少和多媒体的有机结合。2、班容量加大,以至于语言的训练面较窄,不能兼顾每一个学生。3、教师们授课能收集大量的材料,但没有注意对材料的整理和归纳。设计的调查问卷和调查结果有些地方还欠周密。4、由于培训机会较少,教师的素质提高较慢。5、由于我们学校是一所乡村中学,所以要联系到语言学专家和外籍专家相当困难,使得我们的研究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十三、 课题研究经费:
  6000元(学校财务出一部分,课题组自酬一部分)
  十四、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Britton, J.(1970) Talking and Writing, in E. Eveffs (ed.), Exploring in Children Writing Champaign. ILL: NCTE.
  [3]Tough, J. (1977) Development of Meaning. New York: John Wiley.
  [4]蔡蓓,《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初中英语》,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
  [5]王剑,“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刍议”,《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5期。

 

  • 【发布时间】2015/3/30 23:15:50
  • 【点击频次】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