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在新课改形势下如何上好高中数学课

 

【作者】 蒙斌玉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新课改形势下如何上好高中数学课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新宾中学 蒙斌玉

 

  新课程要求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确立先进的教育民主化观念是未来教师人格特征的重要内容。在美国的学校里,教师是在学生圈子中的,甚至在课堂上你分辨不出哪个是老师;而在中国,老师常常是站在全班学生的前面,成为学生的中心。而在美国,老师总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要是把老师问倒了,老师非但不会不高兴,反而会表扬这个学生。对老师来说,建立一种民主化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老师甚至也要向学生学习,从学生身上吸取智慧力量。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了哪个民族和国家重视创新,善于创新,敢于创新,哪个国家就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哪个民族和国家因循守旧,思想僵化,不善创新,哪个民族就难以发展,就要落后,就要挨打。敢不敢创新,怎样创新,关系到能否实现我国新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关系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
  严格来说,在创新教育这杆旗帜下,固定的教学模式应当是不存在的。创新本身就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概念,有内容上的意义,也有形式上的意义。但是,没有固定的模式不等于不要模式,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创造一种或多种模式来有效地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而这种新时代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创新从国内看,我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结构正在进行重大而深刻的调整,经济体制进入转轨过程,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发展进入了关建时期,这时更需要不断创新,谋求快速发展与国际接轨。
  从教育本身看,教育的振兴在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大量的年轻人才的涌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的重大进步,我们必须采取重大举措,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从学生的需要看,他们渴望创新,他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创新是最重要的,北京的中小学生中流传着一首这样的歌《我能行》;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争取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可见学生们在充满自信和具有自尊的同时,他们渴望创造,他们认为创造才算最行,这也正是他们的呼声。
  教育是创新知识应用的基地,也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如果把知识经济比喻为大树,那么教育就是这棵大树的根。学校教育在提高人的智力时,所追求的目标就不仅仅是传授前人的思维成果和知识信息,更重要的是实施以激发人的创造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要通过教育培养出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永不满足现状,对旧事物勇于变革与否定、敢于推陈出新的人。一句话,就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不过,学生身上所蕴含的创新能力还只是一种潜能。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能力的开发具有关键时期的。如果在关键期内失去了发展和学习的机会,以后对该种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就非常困难,甚至会造成终生遗憾,一生无法弥补。学生在校学习期,正是创造力开发和培养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努力去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事实证明:学校教育既能开发人的创造力,也能扼杀人的创造力。“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应试教育就是扼杀人的创造力的教育。为了在新世纪中取得一席之地,我们只有不断的创新,大力地推进素质教育,搞好创新教育。我们教育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我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课程中学生不再是课程教学的工具,而是教学课程的主人,课程改革本身的目的就在于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得到其成长相适应的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质,使每个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能够充分学习、学会学习与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新课程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区别指导和分层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的方式或手段,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起来,激活起来。这一切,为教师的发挥提供了宽广的舞台。同时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带领学生去管理人类已形成和发展的认识成果,激励他们在继承基础上加发发展;他们不单是一个学者,精通自己的学科知识,而且是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督促其自我参与,学会生存,成才成人,他们的劳动不再是机械的重复。在课堂上,千篇一律的死板讲授已不再为学生们接受,代之而行的是主持和开展种种认知性学习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探讨神奇世界;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种知识源泉的组织者、协调者,他们让学生走出校门,感受社会和整个教育的文化。应该说,促进人的发展,促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这是未来教师的根本任务,也是教师的的发展方向。
  教师作为指导者,应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认识到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发展者,而不是教育活动中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者。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的效果。

 

  • 【发布时间】2015/3/30 23:18:40
  • 【点击频次】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