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施实策略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施实策略
新疆五家渠市第二中学 李红霞
【摘 要】 教学中课堂的中心应该是课堂师生共同研究的客观对象。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影响,有机结合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首先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所授知识分层分类,构成一系列有逻辑结构的材料,然后引导学生按一定程序学习、探究,从而达到理解、掌握和运用等不同层次的要求。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是否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不同学生所能接受知识的不同层次,在这些基础上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是数学教师去探究的课题。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培养教育也如此,这叫因材施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所遇到的每个学生都属于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成长环境其也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因此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分层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从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各种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目标
教学中课堂的中心应该是课堂师生共同研究的客观对象,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影响,有机结合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首先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实际,对所授知识分层分类,构成一系列有逻辑结构的材料,然后引导学生按一定程序学习、探究,从而达到理解、掌握和运用等不同层次的要求。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是否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不同学生所能接受知识的不同层次,在这些基础上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是数学教师去探究的课题。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培养教育也如此,这叫因材施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所遇到的每个学生都属于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成长环境其也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因此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分层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从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各种能力。如何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开展分层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去实践。
一、对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教师可对学生分成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首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分层:
A层:数学基础扎实,思维能力强。
B层:数学基础中上,思维能力较好。
C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
D层:数学基础不好,思维能力不强
对学生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二、教师分层备课
对学生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A层、数学基础要更扎实,数学思维能力要更强。
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较高要求,要求他们完成课本习题外,尽量多看些有关解题和数学竞赛的数学课外书,鼓励他们提数学问题,鼓励他们自学和进行一题多解。
B层、提高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和数学基本运算技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一部分能向A层转化。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问,多提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多鼓励他们一题多解,要求他们争取追上成绩最好的同学。
C层、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其中一部分向B层转化。
多鼓励多提问多辅导,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数学题的兴趣。要求他们取得合格以上成绩。
D层、尽量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部分向C层甚至B层转化。
多耐心辅导多鼓励,尽量多提问,提高他们听数学课的兴趣,要求他们坚持独立完成作业,他们的作业面对面的批改,争取合格以上成绩。
三、确立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确立课堂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的主线,是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的双边活动的出发点,也决定着整体的教学结构,因此要求教师以教学大纲为统领理解好教材中的知识点的重点、难点。了解好学生的实际学习程度和水平来确定教学目标。低层次的学生的最低目是否能低于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让这些学生能掌握好基础知识,教师要重示培养好这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他们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中层的学生应侧重一定数学知识的综合性和提高性,能够比较灵活运用知识点去解决数学问题。而高层次学生则要求熟练掌握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刻理解知识点,侧重能力的外延和内涵及创造性的学习,更好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断来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灵活性和综合性能去(下转第39页)(上接第40页)解决有深度的数学问题。使其产生对数学浓厚兴趣。比如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节的教学目标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出共同的要求和不同的要求,共同要求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的概念;不同要求是:A组:理解相关概念,并能进行判断;B组:会对二元一次方程进行变形,用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C和D组:会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整数解。
四、把讲授知识与分层教学有机结合
数学知识的讲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把要讲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消化、吸收、升华为让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模式;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教师要利用新旧知识点进行以点带面分层式教学。课堂是分层教学主渠道,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分层和教学目标的分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设疑,分层提问,把不同层次学生定位在合适的层次上。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忽视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照顾不同层个体差异,以中层学生为主线,层层推进教学。例如:在讲函数这一章节时可以采取分层教学,设计如下的问题:
(1)什么叫函数?
(2)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
(3)为什么说:“函数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
(4)x、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
这时先让A层学生回答(1)题,B层学生回答(2)问题,C层学生回答3或4问题。让D层学生可去归纳总结函数的基本性质和特点。通过教师的这种提问方式,让学生逐步对函数概念有一个有浅入深的认知过程。这样又可以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把数学知识有机的融会在分层教学中,对新知识的理解、应用和拓展等方面,都可以照顾到各层次的学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能力拓展方向的思考问题,留给能力更强的学生去探索。
分层教学有利于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等学生略有提高,优等生充分发展。确保分层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抓住分层授课这个中心环节,找准切入点。教师上课时,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总之,分层教学法真正体现了当今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的实际,使教学过程有步骤、有目标、有广度,有层次的开展。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对培养时代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 【发布时间】2015/4/17 21:51:05
- 【点击频次】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