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关键词】 ;
【正文】
一、何谓“高效课堂”
所谓“高效”是指变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变课堂效果的“事倍功半”为“事半功倍”,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使学生“又好又快发展”。
1、 教学方式做到“形式多样、学生参与”。
高效课堂的教学活动方法和内容应富于变化,比如:分析、合作、讨论、交流、展示、运用动画、图片、阅读及巩固练习等等。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教学实践充分“联系生活”。
这既是我们生物学科的特点,也是实现“学以致用”、体现学习与生活的关系的有效方法。社会、生活是一个动态的信息库。要引导学生随时关注身边的生物学知识,关注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把环境中的方方面面作为认知的“客体”,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部分。通过教学信息的多向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锐性,训练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交流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3、教学效果得到真正“落实”。
没有落实的课堂,很难谈得上高效性。课堂教学效果能否得到落实,是对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考验。不论是习题训练,还是实验实习,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落到实处,才能使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教学环节的整体性
所谓教学环节的整体性,是指巩固复习、导入、新授、小结、练习、作业等环节,它们在教学内容上,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保证教学环节的整体性,才能保证所传授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才能保证本节知识的有效落实,实现知识的巩固性。
在教学上,教师努力创造学生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情境。
在教学环节设计上,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以生态系统的成分为切入点,并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布设问题情境和层层推进的只是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得出结论,实现对知识的真正掌握和理解。然后教师展现草原生态系统中常见的几种生物,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认知食物链和食物网,最后以学生理顺清楚 的这个特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来分析这些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以及可能发生的结果。
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问题提出或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分析现象、理解概括得出科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形成科学的认识来呈现知识内容。
在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看成是研究者,从研究者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揭示问题,使学习更具有挑战性。
三、优化教学语言,解除学生的疑点。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教师把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既取决于教师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又取决于对语言的优化。优化语言应做到:
(1)表达的思路要非常清晰。
(2)语言要简洁、明了,不要拖泥带水,不要含糊不清。
(3)语言要生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难为易,变枯燥为有趣。
四、师生角色合理互换
课堂上师生之间实现主角和配角、演员和观众、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角色互换,既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也需要学生对课堂进度和环节的推动。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全身心的共同投入,才能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师讲的精炼、学生听的透彻,学生活动的充分、教师点拨的有效。
1. 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地位应是合理平等的对话关系,老师不应该把学生当作知识储存器而采取以往填鸭式教学,而是帮助学生在合理引导下逐渐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所以,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显得至关重要。
2.课堂空间的合理分配
一堂好的生物课,不是教师一直站在讲台上讲,学生一动不动坐在下面听。教师应把讲台和黑板让给学生,让学生占据教室的大面积空间。在杜郎口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讲台上讲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已成为家常便饭,黑板上到处是各个小组的习题展示。老师在课上既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引导者,还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聆听者和点拨者。不但讲台可以让给学生,教师还应走进学生的作为之间,观察思考学生的组内交流和组间展示,方便及时给学生纠正错误或者适时的加以赞赏和鼓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是学习成为双方的互动与交流。
五、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环节
1.“课堂”还给学生,变成“学堂”;
2.教师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互动者;
3.学生能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融为一体;
4.学生能真正做到行动、心动(思维在动)、神动(思想在动);
5.学生能厚积知识、破疑解难、优化方法、提高能力、高效学习;
6.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
7.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
8.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适中;
9.学生实现了“三跳”,即跳出课本,不再只关注课本知识;跳出课堂,关注自然、社会、生活;跳出教师,不迷信权威、不轻信已有结论。
六、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对上节课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等进行反思,写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和学生创新等,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之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使经验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有效的发挥反思的作用,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经验加反思等于成长,可持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总之,只有有利于学生的当前和终身发展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我们在今后学习和实践中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艺术水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构建有效、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六桶中学 杜孟贵
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每位生物教师都必须认真探索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建高效课堂很有必要,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做好以下几点。
一、何谓“高效课堂”
所谓“高效”是指变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变课堂效果的“事倍功半”为“事半功倍”,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使学生“又好又快发展”。
1、 教学方式做到“形式多样、学生参与”。
高效课堂的教学活动方法和内容应富于变化,比如:分析、合作、讨论、交流、展示、运用动画、图片、阅读及巩固练习等等。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教学实践充分“联系生活”。
这既是我们生物学科的特点,也是实现“学以致用”、体现学习与生活的关系的有效方法。社会、生活是一个动态的信息库。要引导学生随时关注身边的生物学知识,关注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把环境中的方方面面作为认知的“客体”,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部分。通过教学信息的多向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锐性,训练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交流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3、教学效果得到真正“落实”。
没有落实的课堂,很难谈得上高效性。课堂教学效果能否得到落实,是对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考验。不论是习题训练,还是实验实习,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落到实处,才能使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教学环节的整体性
所谓教学环节的整体性,是指巩固复习、导入、新授、小结、练习、作业等环节,它们在教学内容上,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保证教学环节的整体性,才能保证所传授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才能保证本节知识的有效落实,实现知识的巩固性。
在教学上,教师努力创造学生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情境。
在教学环节设计上,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以生态系统的成分为切入点,并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布设问题情境和层层推进的只是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得出结论,实现对知识的真正掌握和理解。然后教师展现草原生态系统中常见的几种生物,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认知食物链和食物网,最后以学生理顺清楚 的这个特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来分析这些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以及可能发生的结果。
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问题提出或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分析现象、理解概括得出科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形成科学的认识来呈现知识内容。
在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看成是研究者,从研究者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揭示问题,使学习更具有挑战性。
三、优化教学语言,解除学生的疑点。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教师把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既取决于教师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又取决于对语言的优化。优化语言应做到:
(1)表达的思路要非常清晰。
(2)语言要简洁、明了,不要拖泥带水,不要含糊不清。
(3)语言要生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难为易,变枯燥为有趣。
四、师生角色合理互换
课堂上师生之间实现主角和配角、演员和观众、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角色互换,既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也需要学生对课堂进度和环节的推动。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全身心的共同投入,才能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师讲的精炼、学生听的透彻,学生活动的充分、教师点拨的有效。
1. 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地位应是合理平等的对话关系,老师不应该把学生当作知识储存器而采取以往填鸭式教学,而是帮助学生在合理引导下逐渐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所以,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显得至关重要。
2.课堂空间的合理分配
一堂好的生物课,不是教师一直站在讲台上讲,学生一动不动坐在下面听。教师应把讲台和黑板让给学生,让学生占据教室的大面积空间。在杜郎口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讲台上讲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已成为家常便饭,黑板上到处是各个小组的习题展示。老师在课上既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引导者,还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聆听者和点拨者。不但讲台可以让给学生,教师还应走进学生的作为之间,观察思考学生的组内交流和组间展示,方便及时给学生纠正错误或者适时的加以赞赏和鼓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是学习成为双方的互动与交流。
五、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环节
1.“课堂”还给学生,变成“学堂”;
2.教师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互动者;
3.学生能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融为一体;
4.学生能真正做到行动、心动(思维在动)、神动(思想在动);
5.学生能厚积知识、破疑解难、优化方法、提高能力、高效学习;
6.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
7.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
8.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适中;
9.学生实现了“三跳”,即跳出课本,不再只关注课本知识;跳出课堂,关注自然、社会、生活;跳出教师,不迷信权威、不轻信已有结论。
六、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对上节课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等进行反思,写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和学生创新等,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之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使经验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有效的发挥反思的作用,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经验加反思等于成长,可持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总之,只有有利于学生的当前和终身发展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我们在今后学习和实践中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艺术水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构建有效、高效课堂。
- 【发布时间】2015/4/17 21:53:43
- 【点击频次】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