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给留守儿童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给留守儿童渗透德育教育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老厂镇中学 张 科
【摘 要】 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初中英语老师,我认为英语教学过程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即把情感教育、美德教育及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让留守儿童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关键词】 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美德教育;心理品质;教学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力大量向城市输出,在农村形成一部分特殊儿童——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这些孩子大部分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关注,因而在性格方面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特别的特征:自觉性差、性格孤僻、胆小、不自信、不懂得如何爱和分享等等。在我校,有近一千名这样的孩子,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克服这些缺点,是我们老师必须关注的。我认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英语教学过程是给留守儿童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具体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
一、课前备课,发掘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德育素材
新目标人教版教材编排的每个单元的话题,都是十分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在初中英语教材中,包含了同意、帮助、邀请、喜欢、感激、同情、愿望、抱歉、宽恕、感谢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借助这些素材,可以对留守儿童进行各种情感教育、美德教育以及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品质。所以,在上新课前,教师应充分挖掘其德育素材,确立情感目标,并设计好利用何种方式进行渗透,如何在教学中最巧妙地将德育素材和新知识的传授融合在一起,这应该是我们备课时所要特别思考的。每一部分教材都有值得我们去利用的德育素材,只要我们肯用心钻研,分析编者的写作意图和知识的内在哲理,精心设计有启发性、有价值的问题或开展一些小组活动等,就能为课堂上德育渗透做一个充分的准备,才能使静态的书本知识变为解决多变的实际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能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巧妙地进行各种不同内容的德育渗透
英语是一门语言课,它要求教师在进行语言交流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正是利用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把课前所挖掘的教材中蕴含的德育素材有机渗透于新知传授中的一个主要渠道和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正好可以利用素材采用各种教学形式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德育渗透。
1、把情感教育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
情感教育包括爱国教育、爱亲人、重友谊的情感,以及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初中的英语教材中,这类的德育素材很多。比如,我在上九年级Unit2 Reading这一部分时,我是这样设计这堂课的:首先我播放了歌曲《感恩的心》,然后让留守学生用英语讲一个父母帮助他们的一个故事。接着在阅读完这篇课文后,我又设计了几个问题要学生思考:(1)、Why could Martin change so much? (2) If you were Martin, what would you do? (3) Do you think if Martin’s mother great? Why ? (4) What can you do for your parents? 在学生思考和用英语表达他们想法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用英语表达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在心灵、思想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反省,并对父母之爱有了一种更深刻的认识。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爱一直与孩子在一起。
2、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美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助人为乐,严己宽人、诚实守信、尊重和关心他人等等。有些留守儿童性情孤僻,不合群,不懂得如何尊重和关心他人,甚至瞧不起在外地靠卖气力赚钱的父母。在上七年级下册Unit 4Section A 3a-4部分时,在引导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的工作性质后,我就补充说:职业没有贵贱之分,任何人的辛勤付出都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尊重的。然后我又追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of cleaners?不难想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清洁工是一个非常让人看不起的职业,可是学生的表述让这份职业显得很崇高。一学生是这样表达的:I think cleaners are very great.They are hard-working.Every day,they have to get up to clean the streets.Because of their hard work,our city is so clean and beautiful.然后我又问:Whose father or mother is a cleaner?一说完,我就看到有学生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懂得了尊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更能体会到父母在外的艰辛。
3、让留守儿童在课堂学习中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利用课文中的素材,采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培养留守儿童坚强、乐观、自信等心理品质。教材中许多内容都包含了这方面的内容。而这样的素材对于有这方面性格不足的留守儿童正是一些再好不过的受教育机会了。比如九年级第一单元 Reading——How do you deal with our problem?时,我先出示了课文主人公的一张图片——Stephen Hawking,然后鼓励一位胆小缺乏自信的一位留守儿童用简单的语言对他进行描述,接着我进一步向所有学生介绍Stephen Hawking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在上大学时不幸患病,但他却变得更加坚强,在不能行走,甚至不能说话的情况下,依然乐观地生活、工作,最终成了一位著名的科学家。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可以教育学生在生活当中如何面对困难,学会坚强和乐观。
在课堂上,各种活动本身也能培养留守儿童的心理品质。比如,小组活动可以培养留守儿童团结协作和懂得分享的品质,而角色表演法则是一种帮助留守儿童克服胆小、树立自信的好方式。
三、在英语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在开展各种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同样可以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有着其特殊性,其目的就是在于交流。根据这个特性,我们可以设计出一些英语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作文等等。初中三年的教材,每个单元的话题都与学生密切相关,都是学生所熟知的,我们可以根据所学的主题来适时开展以上活动。比如举行以“I love my father /mother/ friend…”为主题的英语演讲比赛,使学生在运用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加强爱的教育,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四、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留守儿童
除了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留守儿童进行德育渗透,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他们的影响是是任何教科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在课堂上,教师对工作高涨的热情,对工作的严谨态度,丰厚的人文修养,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蔼可亲的笑容,信任鼓励的眼神,赏心悦目的板书,都能象春雨般地滋润着留守孩子的心田,对他们起到示范、激励和熏陶的作用,并能促使他们自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错误与不足,从而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所以,作为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让自身的言行、人生观、价值观能真正成为留守孩子的“表率”。此外,还要用爱和真诚去更多地关注每一位留守儿童,让学校班级也能成为他们温暖的家。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成为学生德育的工作者。
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家庭的关爱和亲情,因些,他们尤其需要从学校生活中得到弥补,老师自然就成为关爱教育他们的重要角色。教育的方式是多样的,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渠道。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们应多花时间和精力,找到德育教育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使德育教育收到最佳的效果,让我们的留守儿童能身心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邹煜群 《考试与评价》教师版2010年第6期
[2]《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论文中心网
[3]刘庆苗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2009年论文评选与交流
- 【发布时间】2015/4/17 22:12:46
- 【点击频次】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