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作者】 苏彩云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第三小学 苏彩云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改。《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改变“学生作,教师改”这一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正确认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和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作文是一项练笔活动,是书面表达的最基本训练,而并不是艺术,不是文学创作。小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文知识都很有限,有的孩子在作文中,难免有些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哪怕有的是幼稚可笑的,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写成小学生优秀作文是不现实的,所以,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并不是减轻教师修改作文的负担,也不是用教师的思路去代替学生的思路,而是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力求保护学生作文的原意,经过“二次作文”,(所谓“二次作文”教学就是学生在第一次作文的基础上,经过教师指导后完成对第一次作文修改的教学。这里的“二”是个“虚数”,对于作文学困生或少数不满足当下作文水平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三次”“四次”修改。)让学生体验到“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二、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各学段有不同的修改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能力的现状,低年级可侧重于句子的完整性、连贯性方面的训练;中年级可侧重于句子的写具体和片断的条理性等方面的训练;高年级则侧重于篇章中的选材、结构及词汇的活用、句式的运用、情感的表达诸方面的综合训练。在这里,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谈谈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一些方法。
  作前辅导法:学生在动笔习作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围绕题目要求,考虑写什么,怎么写,文章结构怎么安排等等,也就是列作文提纲。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边思考边修改提纲,不断修正自己的构思和写作方案,使思路更加明晰。
  镜子示范法:教师快速浏览学生的习作,了解并归纳出学生本次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选取较典型的文章作“镜子”,如在教学中,我先是找一些不够好的作文,学生很快就能发现错误,并加以修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找准修改点之后,便于为自己的病文“对症下药”,然后,给学生提供一些精巧的范例让学生找出优秀的地方,大家一起来鉴赏。渐渐地学生就养成了如何去修改自己和鉴赏别人的文章,从而也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声音自改法:让学生动口发出声音读自己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用错的标点,有没有写错别字,有没有使用不当的词语,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内容是否具体,层次是否分明。这种“声音”自改法很快达到“读读改改,边读边改”的目的。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是写《校园一角》,四(2)班朱卫轩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到“一进校园,我首先第一个看到的就是校门外雄伟的大榕树。”当她朗读此句时,总觉得别扭,后经再次读,认真对比,认为“首先”与“第一个”保留其一,避免重复,又觉得用“雄伟”来形容大榕树有些不妥,改后为“一进校园,我首先看到的就是校门外高大的榕树。”更为合适。
  互批互改法:由三四个人组成一个批改小组,选择小组中学生的习作反复读,互相讨论,共同修改。让学生看同学的习作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结构安排得是否合理;重点内容是否突出,是否具有真情实感;用词是否得当;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是否有错别字……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相似,想法有相通之处,更容易产生共鸣。对于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逃不过小老师们的“火眼金睛”。 如:一位写作能力挺强的学生在作文中的好词佳句不断,比喻拟人交错使用,可是一到“小老师 ”那就通不过了。“你一会儿用比喻手法,一会儿用拟人手法,一会儿用排比手法,你一会儿用数据说明,按着你这样忽上忽下的方法,读完作文我都晕头转向了。”小作者也不服气,辩解自己就是按多种方法并用的。二人争执不下,找老师理论。老师因势利导,讲解了观察顺序的重要性和写作方法。这些同学点头称是。“小老师”及小作者写作水平就会在这一次次的修改中提高。
  面批面改法:让学生坐在老师的身边,当面进行书面上的讲解示范。如划出病句,分析原因,标明有关批改符号,指明修改方法,使其明白修改文章的原则和方法等,让学生加深对有关写作知识的理解。
  批注点拨法:教师的批语,是最好的对学生“改”文的示范,教师的批语必须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适合学生心理,要让学生明确修改的范围和要求,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动手修改,使其不断积累“改”的经验,明白“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的道理。如:五年级王丹同学《妈妈,我想对您说》原文开头:“妈妈,您是一个普通的母亲,我离不开您的抚养。”老师批注:“开篇平淡,用词不讲究。要用上关联词直接表明心声,语气强烈而真挚。”学生修改后为“妈妈,您虽然是一位普通的母亲,但我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抚养。让我深情地向您说,妈妈,您真伟大,我爱您!”又如四年级潘秋亦同学的《美丽的校园》,原文“校园里有春天的气息,有鸟语花香。”老师批注“此处用上到处……到处……到处……一组排比句,更能写出校园满园春色。”学生修改后文章变成“校园里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到处勃勃生机;到处鸟语花香;到处洋溢着浓浓的春意。”通过批注点拨法,学生领会文章修改的目的、方向、内容等。
  比较类推法:作文写完后,可以让学生通过类比,提供一些精巧的范例,如进行状物描写训练时,学习范文《爬山虎的脚》;动物描写时,学习范文《猫》、《白公鹅》等,做一比较,看看自己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再作进一步修改。
  冷热交叉法:学生在开始写作文时,往往对其中的观点、人物、事件有一种特殊的偏爱,作者头脑摆脱不了当时满以为不错的见解和情节,无法与文章保持一定的距离。我使用冷热交叉法,如:我在星期五进行作文训练,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作文后不能马上抄写,让它“冷一冷”;星期六拿来读读改改,叫“热一热”;星期天又读一读第二次修改后的文章,再推敲推敲,星期天晚上才定稿抄写。这样冷热交叉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冲动和情感冷静下来,加之读了一些书,参加了一些活动,又产生了新的认识,这时修改就会发现习作中的不足之处。通过冷热交叉“二”次修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大大提高,也进一步尝到修改作文的甜头,懂得写文章要用心斟酌字眼儿,越琢磨越有意义,越改越好。
  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既要培养学生学会写作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既要教给学生写好作文的技能、技巧,同时也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产生自己独立修改作文的能力,学生从习作的被动地位转向主动地位,享受到“文章不厌百回改” 的成功喜悦,最终使学生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

 

  • 【发布时间】2015/5/7 13:13:23
  • 【点击频次】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