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合理布置学生的数学作业

 

【作者】 吴昌良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合理布置学生的数学作业

 

贵州省独山县第六小学水岩分校 吴昌良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又是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依据。他既能是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布置形式灵活、开放,紧扣教学内容,富有趣味性的数学作业,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学生就会喜欢数学爱上数学,教学质量就会大幅度的提高。
  布置作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教师要经过认真的思考,几方面综合,分量适当,重量平衡。习题式作业是数学教师布置数学作业的重要形式,也是数学教师用的最多的作业形式。这种形式的的作业往往被冠为“题海战术”。经常在课下听到学生议论“今天的数学好多啊!”、数学作业做不完,明天又要挨批评了”有些学生干脆不做,如此等等。听后觉得这些议论的学生不爱学习,吃不得苦。可是换个角度想想,教师在布置作业上是不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呢?其实,大多数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上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重复乏味的计算题和应用题,把作业的功能仅仅定位于“知识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错误地认为学生做得越多,掌握得就越牢。这种题山题海深深的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直接导致了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玩是学生的天性,如果布置了如此繁多的习题作业,就会占据了学生时间,学生为完成作业而抄作业去骗老师,学生也因此养成了不爱动脑的习惯,不能使学生巩固运用知识、发展能力往往成为学生厌恶数学的导火索。
  经多方的了解我认为,想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对数学作业感兴趣,教师就要精选习题,做到难易适中份量适合,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又能形成技能,并且对容易出错的地方有所警示。要布置习题式作业,就得精选习题。要得到精选习题就要进行习题布置前的调研,即:习题调研和学生调研。习题调研就是对教材课后习题的研究。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媒介和依据,教材上的和后习题都是经过教育专家认真筛选而设置的,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典型性和探索性。在备课中教师既要深入领会习题的编写意图,又要创造性地使用习题,深入思考这些习题,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习题供学生习作。学生调研就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既包括对所教学的学生又包括以往学习本内容知识的学生。不过此类作业不是一两天学生就可以应付自如,这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积累。要记住作业要考虑到是校内还是以家庭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外去完成,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不够及时,因为学生还需将知识酝酿再加工。调研本班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习惯,已掌握的知识程度,对于新知识的接受情况。调研以往学生对该知识学习的情况,爱出现的问题,存在的困难,出错的原因。这很重要,这不仅是教学的依据,更是布置习题式作业的依据。通过作业布置前的调研后,结合学生实际,安排有层次、量不多的精选的习题作业,避免重复练习,最大限度的发挥作业题的功能,发展学生的思维。经过精选的作业题就具有针对性,就有可行性和灵活性,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我在三年级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后,我布置了三个层次的作业习题:
  初级:①576÷3×4= ②81×7÷9= ③365+232-201=
  中级:①399÷7+294 ②672÷2×3 ③(1601-246)÷5
  高级:①74×10+5×20 ②720÷9+280÷7 ③721×4-320÷4
  我旨在强调要学生 “先乘除后加减”,要学生明白不是“先乘后除”、不是“先加后减”。我选了这些题要求针对自己能力选择完成。这样的习题强调了出错原因,并且兼顾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也考虑了学生的能力的差异,使每位学生得到锻炼和发展。以我班一位学生为例,这位学生跟我说,他的家长对他的学习很重视,要求他不仅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完成家里为他买的练习册。他说:“老师,你布置的作业不多,可是我在家里我妈妈要我做几大篇练习,每晚都要到10点过才完成,我烦透了。”经他一说,我明白了这位学生成绩要不上来的原因—这位家长在搞题海战术。我告诉他说:以后你妈妈让你做这些练习,你就让她选几道她认为你不会做的给你做,如果你会做了你就不在做其它的习题,如果你做不了那你就把那天的习题统统做完。”我还告诉他如果她妈妈不愿这样,那就叫她来和我论理。结果,该家长没来找我理论,相反该生成绩提高很快,这当然也是这位家长精选习题的功劳。
  在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指导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勤于思考,让数学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不思考而一味麻干的老师到头还是一名普通老师,只有学会思考,多多思考,勇于实践就会成为一名成功的老师。

 

  • 【发布时间】2015/5/7 13:23:03
  • 【点击频次】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