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动起来的课堂

 

【作者】 李景生 郭有群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动起来的课堂

 

山东省平邑县白彦镇中心校 李景生 郭有群

 

 
  “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我就将自己的几点见解做一下阐述:
  一、通过歌曲和音乐把学生引入知识学习的世界里
  通过歌曲和音乐把学生引入知识学习的世界里,这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陶冶学生情操,使他们体验到成功和快乐,这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这一良性循环随之而来的是稳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定的自信心。
  特别是儿童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缺乏有意性和目的性,他们往往被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他们的学习动机来源于有趣的教学内容,有吸引力的事物以及独特的教育手段,因此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一些资料,让这些我们耳熟能背的音乐、歌曲帮助课堂教学。曾经一段时间,传出学生那与之年龄不相协调的流行歌曲。一首《小苹果》让学生如痴如迷,试想,我们把教学内容编入与之符合的旋律中,学生是否会欣然接受新知?答案是肯定的。
  每当幸福拍手歌的曲子响起,孩子们就开心的手舞足蹈,扭着屁股哼着曲子拍手跟着旋律哼唱的样子,想想我都想发笑。
  通过这样的形式,一下子就把课堂的气氛提了上去,作为老师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创设民主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宝贝、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爱他们、尊重他们、夸奖他们、理解他们,那么你将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是课堂活跃的一个标志。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呢?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题的质量。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问题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难度适中。所提的问题应是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由于学生的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在照顾大多数的前提下,还应考虑“两头”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要尽量让他们也能“够得着”。第二,富有启发性。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有意义,有趣味,使学生感到值得思考,愿意思考。尽量少提直接读课本上的内容就能回答的问题,最好提问需要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回答的问题;不能只简单提“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题,而应多提“怎么样”“为什么”等需要思考的问题。可以加些激励语,如:知识青睐于勇敢的孩子、自信是无尽知识的凝聚、你有足够的理由佩服每天早起的人,不信的话,你去做.做到后会发现有很多人佩服你呢,等。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例如,我在评讲学生的作文后说:“这篇文章写得不错,完全可以与范文PK了。”这位同学一阵高兴,而其他学生听到老师这么用“PK”,也是一乐,课堂气氛热烈了起来。再例如,当讲到赞赏一词时,我用手比划着说赞赏就是点个赞,很欣赏的意思。学生听罢,就想起平日网络上的热词:点赞。这样一下课堂气氛就有了,同时学生也理解了赞赏一词。
  五、采取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
  利用多媒体网络向学生介绍最新的信息,教给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语文教学的信息应该是静态文字+动态视听+因特网络的综合,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及信息时代赋予广大语文教师的使命。传统的语文课,一篇课文至少要用两节课才能完成,长一些深一些的课甚至要讲一个星期,老师仍然觉得没讲透,学生仍然难以理解。运用多媒体上语文课则不同,它打破了课堂40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了。比如上《看云识天气》,因涉及的是各种云或光彩的自然现象,不能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到,如果仅用语言表达,学生在大脑中无法形成具体的直观的形象,但是一旦运用多媒体将各种云及光彩现象显示出来,学生就很容易得到感性的了解,并且能省去教师很多不必要的语言解释说明。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但由于教师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在课堂40分钟之内给每一位学生进行纠错和辅导。因而,语文教学与学生的个体需求存在矛盾。现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教师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技术对教学信息按联想思维方式进行非线性地组织与管理,将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单元体系,实施柔性的教学计划,由于这些单元是可以互相调整和调换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合理分配时间,利用网络资源,选择一条最适宜的发展途径,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
  六、开发利用校本资源
  在完成指定教材教学任务的同时,可以结合各地区、各学校、各位老师乃至各个教学班德特点,开设校本课程。使学生对家乡经济、文化的发展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意识。去年我们研究制定的校本课程还在市里校本大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在上语文课时,把时间让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带给学生,把课堂打造成学生感兴趣的,能提高他们语文能力的充满“动感”的课堂,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这样的课堂是最佳的课堂,也是有成效的课堂。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让语文教学在欢声笑语,在轻松简单的氛围中进行。作为老师的我们一节课下来也是轻松加愉快吧。

 

  • 【发布时间】2015/5/7 13:52:22
  • 【点击频次】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