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历史教学中自主学习方式分析

 

【作者】 谭干常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初中历史教学中自主学习方式分析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第四初级中学 谭干常

 

  【摘 要】 近些年来,自主学习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实践自主学习方式的必要性,并为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实现这一教学方法提供了具体的思路。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自主学

  作为教育课程改革中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主地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定学习成果的过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是主动自觉的学习,与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同。它是学生的一种内在的学习品质。
  1 初中历史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1.1 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人们所拥有和掌握的知识越来越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信息膨胀是时代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有学者认为,世界将进入“大数据时代”。在这一社会和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和应对。初中历史教学不应止步于传授学生历史常识和一般方法,而应该进一步注重学生自身的成长需要,关注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进一步提升学生个体的生命质量,为其创造自身的生命价值创造条件,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2 基础教育改革的需求
  社会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步意识到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弊端,教育改革对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逐步在教学活动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历史学科是公民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视野广阔,材料丰富。因此,初中历史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性认识,提高其对历史和社会做出正确和辩证判断的能力,确保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健康发展。
  1.3 教学实践的要求
  教育改革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初中历史教师要提高认识,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告别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投身到新的教学方法的实践中。自主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教育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方式应该受到初中历史教师的充分重视。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历史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其自身不可推卸的责任。
  2 实施学生自主学习的措施
  2.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的所有言行都是正确无误的,并且对学生具有不可置疑的支配性。学生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是顺从的、被动的,这样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从长远上看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师生关系与自主学习方式的精神相悖。自主学习方式要求和谐积极的师生关系,这是有效发挥其作用的基础。原因在于,只有良好的教育和教学环境下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彼此尊重,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只有师生关系和谐良好,学生才能变原来的受支配地位为学习的主体地位,能够进一步主动地独立思考和创新。学生的个人精神世界和个性在和谐师生关系中受到尊重,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完善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初中历史教师要与学生保持良好关系任重而道远:首先,在当前的课程的设置上,与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不同,每周的历史课安排较少,这直接造成了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和机会较少的后果。其次,一位历史教师往往负责很多班级的课程,历史教师正确处理好与学生关系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在观念上明确良好师生关系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将其努力实施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2.2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内因的学生是其关键因素,学生的积极主动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关键所在。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才能使他们不再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才能使其真正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作为历史教师,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间接上,教师的情感会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好恶。学生往往爱屋及乌,将对某位老师的好感移情于该教师所授的课程上,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的初中生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和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自主学习方式的基本前提就是学生自身积极的参与。
  具体而言,应从三方面努力。第一,建立适当的问题情境,注意问题的难度、灵活性和启发性。枯燥的传统式问答应被探究式的问题取代,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能够在极大程度上被激发,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有效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水平。第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他们对历史这门课程产生兴趣的表现,教师应该对此进行科学的鼓励和引导,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导中不断扩展、提升,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具体来说,教师应该耐心细致地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将其向正确的方向引导。第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对问题感兴趣的时候,应该借机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及时巧妙地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3 对自主学习过程进行指导
  初中历史教学的自主学习并非没有教师的参与,相反,教师的科学指导尤为关键。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第一,阅读指导。初中历史课程具有较大的知识涵盖量,涉及到古今中外的多个方面的知识,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中自主学习的重要基础。为了规范学生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历史史料,并指导学生阅读历史地图。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应不断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第二,思维指导。初中历史的各部分内容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其学科体系的构成是复杂的。如何将零散、破碎的知识纳入到整体的知识框架之中并融入学生个人的历史知识储备之中,是记忆的问题更是思维的问题。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专题线索,例如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在各个大专题下还应有小专题,例如“文化”之下有文学、绘画、建筑等。其次要指导学生注意历史纵向和横向之间的关系。
  第三,探究指导。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是多层面的综合性学习方式,它不仅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求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历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吃透教材,在此基础上创立问题情境,逐步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供可能。教师要教会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一方面学生可以对历史教材提出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教学内容进行质疑。
  3 总结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要勇于改革和创新。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予以正确的指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汪艳.依靠自主学习打造高效课堂——浅谈初中历史自主学习的课堂探索[J].新课程导学.2011(13):33-34.
  [2]李建华.浅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18-19.
  [3]胡永勤.自主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运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04):42-43.

 

  • 【发布时间】2015/5/7 14:01:09
  • 【点击频次】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