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专题练笔,让写作成为学生的幸福体验

 

【作者】 马春华 王 萍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专题练笔,让写作成为学生的幸福体验

 

山东省寿光市孙集街道胡营初中 马春华
山东省寿光世纪教育集团王 萍

 

  长久以来,中学语文老师一致认为:学生习作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瓶颈。孩子们往往无从下手,不知写什么;有的孩子虽找到了习作内容,但语言空洞,三言两语了事;也有许多孩子作文千篇一律,不真不实,不是捡钱包,就是送雨衣。每每与家长谈起孩子的语文学习,多数家长也总为孩子不会习作深感头疼。有的家长说:“都说看书多了习作就好,可我家那孩子真怪,整天捧着书看,还是不会写作文。”如何让孩子在起步阶段就不怕习作、喜欢习作、高效快乐呢?我采用“专题练笔”的方式,收到了可喜的成效。
  一、结合教材编排主题,专题仿写。
  翻开现行中学语文课文,不难发现,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围绕专题组织单元”,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再到综合练习,都紧紧围绕本单元的专题进行合理安排的。在学生学完一个专题的文章后,他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得从课文中积累到许多妙词佳句,也会悟到一些有关此类文章的写作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因此,抓住机会读写结合,围绕本单元专题内容让学生仿写,学以致用,孩子们就会有话可写,并能灵活运用所学词语和表达技巧,使自己的习作妙语联珠、条理清晰,从而生动丰富起来。
  如苏教版教材第五组课文《“东方之珠”》、《小露珠》、《石榴》三课,是写景状物类专题。这几篇课文语言优美,结构清晰,非常适合学生仿写。学完《东方之珠》后,我让学生仿写《蔬菜之乡》。孩子们根据所学课文的写作内容,很自然地想到了“菜乡”迷人的弥河公园、繁华的步行街、闻名的蔬菜博览园,且用词准确,生动形象。如张博文同学所写的片断:
  河水清澈、鲜花盛开的弥河公园,是人们休闲的好地方。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弯弯曲曲的石子小路上,欣赏着路旁绿的叶、各色的花,听着游人嘻嘻哈哈的笑声,还常常捧起清凉的水来洗一洗脸,真是舒服极了!
  ……
  寿光的蔬菜博览园举国闻名。4月20日菜博会开幕后,这里天天都会聚集着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一个个高高的蔬菜大棚里,有各种奇珍异果。西红柿像一颗颗红宝石,如星星般散落在棚顶的架子上;绿绿的西瓜也悄悄地爬到了树上;南瓜好像在展开比赛似的,一个比一个大……游客们好奇地睁大了眼睛,不住地赞叹。
  其他同学的习作也并不逊色,如,有的同学在写街市时,用上了课本中所学的词语“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等;有的同学在布局谋篇时,用上了课本中所学的总分总结构,结尾处仿写道“寿光,真是名副其实的‘蔬菜之乡’。”学生们普遍感觉到:作文原来并不难。
  二、围绕专题训练内容,反复练写。
  中学生年龄小,刚刚接触习作,如果仅仅按照课文中每学期八次的习作进行练笔,很难提升习作水平。俗话说“熟能生巧”、“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有多写多练,才能落笔生花。因此,我总是紧紧围绕一个专题,提供多次练笔机会,每次练笔,都让学生写了评,评了改,改了写。几次练笔后,学生就会掌握此类专题的写作规律,提高写作水平。
  春天到了,校园里的花竞相开放,雪白的樱花、娇黄的连翘、嫣红的海棠、粉嘟嘟的桃花……它们绽放在孩子们去餐厅、回课室的路旁。何不抓住这个契机,以“花”为主题训练学生习作呢?想到此,在学习《荷花》一课时,我有意引导学生认真探究、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然后让他们尝试写花时,从“闻味道、看姿态、抓联想”三个方面来描写。
  语文课上,我带领孩子们走进校园充分观察樱花,然后进行习作,他们的习作给了我一个又一个惊喜:
  樱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挨挨挤挤的。远远望去,雪白的樱花就像无数的白星星在闪呀闪的。近前看,只见樱花有的已经全部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花蕊;有的还是花骨朵,肚子涨得大大的;有的躲在树枝后面,好像在和我捉迷藏呢!
  ——刘柏君
  看着看着,我仿佛也变成了一朵樱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枝杈上。一阵风吹过,我就随风舞蹈;风停了,我静静地站在那儿,蚂蚁爬上来,告诉我昨晚的好梦;蜜蜂飞过来,说我的花粉很甜;中学生们走过来,称赞我很漂亮呢。
  ——于青田
  在大家互相评改、赏析了《樱花》这篇习作后,我又带学生观察了蒲公英、连翘、海棠等花,让他们反复练习。我发现,孩子们的习作越来越好,并且有了创新,有的同学居然写出了花的精神。
  蒲公英散落在楼前的草丛里,像星星,像眼睛,眨呀眨的。为了看清它的真面目,我小心翼翼地趴在地上端详了起来,花瓣的数目很多,足有二十片吧,真像缩小了的向日葵。闻了闻它的味道,说不出来像什么,于是,我们就给它取名“不知道的味道。”
  ——卜令丹
  记得原来学过《蒲公英》一课,我知道:到了秋天,蒲公英就会变成一些小毛毛。秋风一吹,它就离开妈妈,四海为家,生根发芽,再养育子女。它可真了不起呀!
  ——张小龙
  当学生写完两种花后,刘(下转第84页)(上接第85页)璇一蹦三跳地跑到我跟前,兴奋地说:“老师,现在我会写‘花’的作文了。”其他同学也嚷着:“老师,白玉兰还没写呢,咱们再写白玉兰吧。”就这样,校园里的花才写了几种,大家就对写花的文章胸有成竹、信心百倍,产生一种一吐为快的冲动了。
  三、营造专题生活场景,深化创写。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揭示了习作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甚至围绕专题习作内容,有意识地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情动而辞发,这样,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写出的文章也才会真实感人。
  如写“走近秋天”这一专题时,我让学生写了“秋天的校园”、“秋天的田野”。可总觉得还不到位,应该对“秋”的专题进一步深化。因此,我抓住秋天叶落时的景象,对学生进行了生命的教育。语文课上,我组织学生来到校园里,帮树叶宝宝找妈妈。一节课的时间,同学们有的不停地捡拾树叶,有的忙着往树干上粘贴树叶,还有的用针线把树叶串起后挂到树上……看着自己的杰作,大家欢呼雀跃,笑逐颜开。帮树叶宝宝实现了愿望,找到了妈妈,大家感到无比自豪和神圣。趁孩子们意犹未尽之时,我让他们把当天的活动记录下来。的孩子们写出了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文章。
  公恩义片段:“我们用线将他们紧紧地拴在了树上,看到它们母子搂在一起,我们高兴地鼓起了掌。树叶宝宝激动地说:‘谢谢你们,帮我找到了妈妈!’我们也笑着说:‘不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跟他们母子高兴地握手。从此,我们成了好朋友。”
  王心垚写道:“我想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妈妈,都会很伤心,树叶宝宝也一样……最后,我们把穿好的树叶宝宝挂在了树妈妈的胳膊上。虽然有的同学手指破了皮,但大家都很高兴,因为我们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
  读着充满童稚的话语,感受着大家滚烫的心,我陶醉在与小天使们共同成长的世界里。
  专题练笔实施一年后,学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一是有话可写了。学生能自觉地发现生活中的细节问题,进行写作。现在,学生都能写250字以上比较通顺的文章。
  二是喜欢写作了。周末布置作业征求学生意见时,都愿意写篇作文,很多同学养成了一日一记的良好习惯。
  三是孩子们找到了成功的感觉。孩子们经常在学校的《心连心报》、《幸福童年》中发表文章,找到了成功的乐趣。
  就这样,一年的时间里,我和孩子们进行了无数个专题的习作训练,通过仿写、练写、创写的方式,更好地走近生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在专题练笔中寻找习作的乐趣,兴趣越来越浓,效率越来越高,能力越来越强。

 

  • 【发布时间】2015/5/7 14:06:51
  • 【点击频次】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