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方式

 

【作者】 赵春丽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方式

 

贵州省安顺市开发区小屯小学 赵春丽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到了首要位置。小学数学教学同样如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既要注意培养他们不盲从、喜欢质疑、打破常规、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让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探索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改变以往传统的学习方式,不一味的追求答案,而是要让学生注重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注重探索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学生才会有体验、有发现、有创新。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与能力,选择自己研究的课题,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如学习有关利息一节时,我预先布置学生进行向家长收集有关储蓄的信息与资料,课堂上围绕存款方式、利息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在课堂上,我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有银行?有的说:“人们把钱存入银行既可以支援国家建设,并能使自己花钱更有计划。”有的说:“存银行安全,不怕被贼偷。”有的说:“存银行有利息,可以让钱变多。”……我又提出:“国家为什么要对存款进行调整?利率降低以后,国家和个人谁受益最大?”然后教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继续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我发现,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探索,从中不但了解到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和信息,而且能推动学生去关注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同时也使学生在学习研究实践中充分体验学习、创造和获取成功的乐趣和快慰,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知识、探索问题、追求真理的动力。
  二、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师要多开展一些创造的工作,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靠动脑筋,拓宽思维,并发现自己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正确或认识自己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应用题时,教学生,尽量让学生能一题多解,又或者原题改题,编题,变题等灵活变通。从而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这个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的直觉思维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造能力,如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并经常表扬学生的劳动成果。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就是通过学生观察、动手、量一量,比一比,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在乐中学到了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发明愿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操作的能力,一举多得。
  三、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把所学的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当然也可以在生活实际中学到更通俗易懂的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有创造地运用数学知识。因此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学习数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数学的实际应用,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感到数学源于现实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进而真正喜欢上数学,这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例如:在一年级元、角、分这一课中,可以创设一个“小店”的情景,使学生在参与游戏当中,加深对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的认识。在认识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的学习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记录,或拿到学校进行交流,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在我们身边,从而化抽象的理论为具体形象。同时,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知识能理解生活中的数学,进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四、将“以学生为主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过程的主角。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力,保持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例如这样一道应用题:“某校有女生540人,是男生的1/9,学校共多少人?一般思路是:540+540÷1/9=540+600=1140(人),而在做题中,出现了这样的算式:A、540÷9×(10+9)=1140(人),B、540×2+540÷9×(10—9)=1140(人),我并没有否定这样算式的作法,而是让这样做题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并就此让学生们质疑问题,再由学生释疑,或引导学生释疑。结果全班同学都明白了A是根据归一的方法,先求出全校平均分后一份是多少人,然后乘总份数,就求出了全校总人数。B是先设想男女生人数一样多,求出设想中全校男女生的总人数,再加上实际男生多的人数,就是全校实际的总人数,这两种作法都非常正确。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质疑问难中得到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求异,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发布时间】2015/5/18 11:20:32
  • 【点击频次】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