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让思维飞起来,让想象舞起来
让思维飞起来,让想象舞起来
云南省广南县篆角乡初级中学 王仕跃
【摘 要】 让课堂涌动生命的热情,焕发青春的活力,是我们共同的追求。理想中的物理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是师生生命中精彩的篇章,是演绎生命华丽乐章的地方。课堂气氛应该营造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生机勃勃,使学生的整个身心沉浸在一种轻松活泼、兴奋愉快的环境中,让学生的思想一下子活跃起来,思维一下子舞动起来,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才能实现高效的物理课堂。
【关键词】 初中物理;质疑问难;引入生活;少教多学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想象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在想象中实现知识的创新。
一、培养质疑问难精神,激发合作探究兴趣
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非常重要,因为,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刻苦钻研、勇于进取的强大动力。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是一个人优良品质的具体表现。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科学品质,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大胆鼓励学生勤学好问的精神,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不仅要“学会答”,而且要“学会问”。学生能够质疑问难,是对知识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与思考。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所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教学生学会在本节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良好习惯。例如,教学“测电笔”时,我先简介了测电笔的构造、用途以及使用方法,并当堂作了演示,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测电笔的氖管要发光,那么测电笔中是否有电流通过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另外一些新的问题:“如果有电流,此时的通路是怎样的?”“既然有电流,人怎么不会触电呢?”“刚才老师是站在木制的讲台上来使用测电笔的,那么电流又是怎样通过去的呢?”……此时,学生的探究热情更高。通过这样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循序渐进,触类旁通。
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学生翱翔,宇宙的奥秘将认学生探求,学生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联系学生生活,学活物理知识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物理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是我们物理教学的根本目标。因此,只有联系学生生活的物理教学才是最有意义的教学。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寻找贴进学生生活的物理教学素材,帮助学生学好物理知识。例如:利用激光手电筒的光束讲光的直线传播;利用茶壶讲连通器的原理;利用多媒体播放地球自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及整个太阳系运动讲“机械运动”;利用多媒体播放“小女孩脚踏香蕉皮会摔跤”讲“惯性定律”;观看“两个小孩压跷跷板”视频讲“杠杆”性质;等等。这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学生看时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生动有趣。
联系现实生活的物理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内容,认识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从而唤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渴求。让学生找到学习物理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为以后物理知识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物理对我们的生活有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理知识。列举生活中的物理事例,利用生活中的物理因素,既可以弥补课堂上观察、实验的不足,又可以丰富观察、实验所要说明的问题。如启发学生思考:“近视眼的眼镜镜片是用什么做的?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为什么运用超声波能检测人体内部的创伤?”“分子世界有哪些奥秘?”“家庭用电中的熔丝如何选择?太粗太细怎么办?”“真正遇到触电事故怎么处理?”“透过近视眼镜看紧靠镜子的物体,显得比原来怎么样?为什么透过圆形的鱼缸,看鱼缸里的金鱼,发现金鱼会变大?”“透过装满水的杯子,看插入水中的筷子,发现在分界处筷子会折弯?”“在寒冷的野外生存如果没有生火的设施,如何生火?随着这些问题的一一解决,学生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迎刃而解了。
学好物理并不难,深刻理解是关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手动脑做实验、勤思考、善记忆、多想象。
三、少教多学,优化教学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学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在一节课45分钟内,教师连续授课的时间应限制在10分钟以内,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相信学生,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真正地关爱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自主高效学习。善于优化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熟练驾驭教材,熟练教活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我们需要得心应手,恰到好处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实现少教多学。
(1)自学辅导式。以自学为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加强辅导。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为:自学—质疑—讨论—点拨—自结。
(2)质疑探究式。以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形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宗旨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结构设计为五个步骤:设置问题—探索问题—讨论问题—归结问题—问题迁移。
(3)分层教学法。课堂教学中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实行分层教学。教学贯穿一个基本思想,即“承认差异,适应差异,面向全体,分类推进”。
(4)启发式。对学生相机诱导,进行点拨教学。教学中注意“启发诱导,拔开迷雾,画龙点睛,开启思维”。
(5)学教结合式。让学生先自学,然后由老师来教,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就要给予我们的学生陶行知先生的“六个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解放学生的时间,不要把学生的功课表排满……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这“六个解放”对科学的探究思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非常有指导意义,特别值得科学探究应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发。少教多学讲究高效自主学习,物理教师的主导关键在于方法的优化,在于兴趣的激励,在于适时的点拨,在于定期的检测。
少教多学,还要洗心革面我们陈旧的教学观,开展有效的现代教学观。将“主体教学观”、“民主教学观”、“大物理教学观”、“思维教学观”、“分类教学观”等信手拈来,融会贯通,合为一体,举优化之力,行高效之学。
四、触类旁通,一通百通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少教多学”作为课堂教学运用的一种策略和方法,就是要求教师重新审视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以科学的学习理论为指导,确定通过教哪些最基本的东西,让学生“学会”,并具备一定的能力,即“会学”。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在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师要能适当的多利用现代教具,如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挂图、投影仪等作为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这样既可减少教师板书的时间,又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利于学生立体思维。可以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教师实现“少教多学“的重要的媒介。少教多学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捷径,我们常说教学要授人以渔,其实就是少教多学的优化。教是为了不教,教就要交给方法,让学生实现有效而快速的学习。例如:仪器读数可以用顺口溜巧记:
测量仪器要读数,最小刻度要记住;
天平游码看左边,量筒水面看底部;
压强计读高度差,密度表上标倍数;
电流电压先看档,电能表上有小数。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安全用电也可以用顺口溜巧记:
电灯离地六尺高,固定安装最重要。
广播碰到输电线,喇叭怪叫要冒烟。
如果有人触了电,首先要去断电源。
电线要是着了火,不能带电用水泼。
用“顺口溜”巧记物理知识,真是事半功倍。中学物理涉及到很多物理概念、公式、规律及现象,都需要牢记,教师需要竭尽全力帮助学生找到这些有效捷径,以便实现快乐教学,寓教于乐,少教多学,高效学习。
总之,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的物理教学要像陶行知说的那样:“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学时要“少教多学”、“要有趣味”、“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要让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竞争,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才,就必须给学生插上一对创新的翅膀,让每颗渴望飞翔的心灵都舞起来、飞起来。
参考文献:
[1]张玉民主编;《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光明日报出版社;
[2]《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允漷教授著;
[3]李霜爽;新课改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初探[J];新课程(上);2012年02期;
[4]展修才;浅谈如何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J];技术物理教学;2013年01期;
[5]李玲慧;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探析[J];新课程(中旬);2013年06期。
- 【发布时间】2015/5/18 11:27:21
- 【点击频次】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