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中、高段学生阅读积累习惯的培养

 

【作者】 刘雅薇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小学中、高段学生阅读积累习惯的培养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八小学 刘雅薇

 

  小学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亲身体验,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积累的习惯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鼓励学生抛开一切杂念,认真读书,仔细积累,真正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抱着读不懂决不罢休的决心。当然,这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只有长期如此,我相信“囫囵吞枣、有口无心”的读书现象会明显减少,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培养边读边想边积累的习惯
  读与想相结合,平时注重积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基本策略,同时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古人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而不思,则不知其味,不明其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积累,读写结合,抓住重点词句,摘抄好词佳句,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其意,这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培养学生圈画批注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一传统的读书经验说明,边读边想与圈画批注可以相互促进,圈画批注把想的结果记下来,便于深入阅读,而动手能促使学生用心读书。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圈画批注的方法,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文中的好词佳句,或反映文章主题思想的句子,或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想,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积累好词佳句,为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勤用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等。字词典是不会说话的老师,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查字典的方法,更要督促和鼓励学生乐于查工具书,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在一次教学中,理解“穷三恶水、一穷二白、穷追猛打”三个词语中的“穷”字,我鼓励学生动手查字词典,理解了同一个字在不同词语中的意义不同,更重要的是让部分后进生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学生一旦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便如虎添翼,更有助于提高阅读的兴趣。
  五、培养学生提前预习、主动预习的习惯
  在课前,给学生提出阅读要求、内容,教他们学会预习。在预习中,教师适时地作指导和点拨,利用可前几分钟,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了解,逐渐帮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养成提前预习、主主动预习的习惯。同时,教导学生在预习时,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便于上课时释疑,这样,便是学生学有所求、学有所得。
  六、培养学生课外勤读的习惯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语文的有效经验,古往今来都是如此。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学生在课堂上已学会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具备了一些阅读能力,但课内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让他们萌发浓厚的阅读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克服课外阅读的困难,这将会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想境界。不仅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激发了学生刻苦钻研、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总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积累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严格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 【发布时间】2015/5/18 11:55:54
  • 【点击频次】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