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的几点策略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的几点策略
广西宾阳县宾州镇第五初级中学 施秋良
【摘 要】 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营造主动参与的课堂氛围;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创设活动情境,提供主动参与机会;加强参与指导,让学生学有方法;创设成功情境,激励再次主动参与;在参与中培养兴趣,学会方法。学生有了兴趣,掌握了方法,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他们的潜能才会得到最大限度在开发,个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才能更加适应未来的学习与生活。
【关键词】 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探索创造精神的需要。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也清楚地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和参与的多少。那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向点体会。
一、 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营造主动参与的课堂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教学中,教师要把“教”与“学”当做师生之间“理解”与“交往”的过程,应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课堂上老师不能以权威形象自尊,要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把学生看作教学活动中的朋友或同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学生举出很多不同的方法时,应立即肯定:“你们真行”。当学生回答错时,应该鼓励学生说:“你再仔细想一想,老师信任你,仔细想之后你肯定能答出来”。在教学中老师要经常走下讲台,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或与学生亲切交流,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倍感亲切,而且能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学生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进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才会乐此不疲,正所谓“乐学之下无负担”。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使学生内心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自觉地探索问题,获取新知,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如是说问题是探索的材料,寻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与“调味剂”。老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旅行到埃及,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当地人陪同他去参观胡夫金字塔,泰勒斯问旁边的人:“有谁知道这金字塔有多高?”当地人说:“没有人知道,因为古代草片文书没有记载,而我们今天也不能判定这个金字塔究竟有多高。”泰勒斯说:“可是,我根据我的身高马上可以测得金字塔的高度。”说完,泰勒斯取出一条结绳,在他的助手的帮助下,测得塔高是131米。故事讲完后我问:“谁能说出泰勒斯是如何测出塔高的?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这时,我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导入新课,学生的热情就会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三、 创设活动情境,提供主动参与机会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与挑战活动。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主动完成意义结构,创建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并积极思考,修正自己行为的真正主人。因此,在教学中,适当让游戏进入初中数学课堂,将学生带入情境图中,参与情境中的游戏,使其在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 创设参与条件,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思维活过程,这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关键。
(一)通过动手操作来参与。
可见让学生亲自操作,参与实践活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时我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量一量、拆一拆、拼一拼,在动手操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的获取知识。
(二)通过小组讨论来参与。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参与的机会就更多了,他们可以围绕一个问题(一般由教师提出)进行合作研究,然后提出小组意见在全班讨论、交流,同时对其他组的意见进行评价。这种形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往往能表现出极强的创造力,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毋容置疑,小组讨论学习的确是一种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很好教学方式。有些数学知识必须通过做实验来得到验证,而有些实验不是一个人所有能顺利地完成,而是需要小组成员的合作。
(三)、通过同桌互说来参与。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学生通过动手操中、讨论后,给机会让同桌学生说一说操作过程;公式推导后,说一说推导过程;概念理解时,让学生口述一下概念的关键及本质特点;解答应用题时,说一说解题思路或方法。如用方程解应用题方法是:①审题,弄清题意。②引进未知数.用x表示所求的数量或有关的未知量。③找出应用(下转第36页)(上接第37页)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④解方程,找出未知数的值。⑤检验并写出答案.检验时,一是要将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太原方程,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二是检查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的要舍去,保留符合题意的解。这样的口述让同桌互说,在互说中搞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对每个学生巩固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五、 加强参与指导,让学生学有方法
要想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也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引导学生参与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快不是放任式的学习,而是适时点拨指导,设计适当的坡度,架设必要的桥梁,帮助学生寻找思维的突破口。教师不仅要尽量给学生给提供充分的参与条件,而且还应加强参与方法的指导。
六、创设成功情境,激励再次主动参与
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需要成功的喜悦体验。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动脑、动手,运用所学知识,分组解决问题,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再次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
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都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优劣是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来决定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是知识内化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参与中培养兴趣,学会方法。学生有了兴趣、掌握了方法,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他们的潜能才会得最大限度地开发,个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才能更加适应未来的学习与生活。
参考文献:
[1]马如婵 小议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J];中国教师;
[2]徐相伟 数学课堂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J];基础教育研究;
[3]曹成本 多媒体——为数学教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J];教育教学论坛;
[4]安佰秀 李业和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J];广西教育
- 【发布时间】2015/5/18 11:56:12
- 【点击频次】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