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刍议
【关键词】 ;
【正文】
一、深刻理解教材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凭据,教师钻研教材弄懂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教材编写意图,才能正确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美术教材在“四个学习领域”设计的课题,相互穿插,灵活安排,强调了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学习的两方面需要。
1、抓住教材的“兴趣点”。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内涵告诉我们当学习者把学习当做乐趣之时,就是教师的成功之日。想要成功就必须抓住教材提供的线索,找出“关趣点”。初中生的特点是对新鲜事物好奇,但是又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要找到他们的学习“兴趣点”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内在需要什么。一堂普通的美术课 没有老师过多的讲解与点评,更多的是学生动脑、动手、动嘴。许多内容都是需要教师挖掘与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生动的导课、巧妙的组织、热心的帮助,到位的评价,都是提高兴趣的好方法,学生长期接受你的教学方法,他们就会主动参与发言、讨论、思考,主动帮助他人一起制作一起探究,学习美术怎么没有兴趣?
2、把握教材的“德育点”。
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强调德育首位意识,“将德育工作要落实到教育教学中”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任务。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重要途径之一,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修养,把握教材中“德育点”也是钻研教材及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民族文化,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样性,在比较中感悟中华文明的辉煌,在观察与动手制作中了解民间艺术,在研究讨论中提高艺术的鉴赏能力,在互相评价中学会欣赏与赞美。“德育点”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寻找,巧妙应用,认真钻研文本的内容,就会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学生在自己收集资料,感悟与品读作品内涵,练习绘画技能。最终达到自主学习,学有成效的目的。
二、灵活应用教材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余文森教授说:“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我们强调看重来自学生中的信息,就是把课程看成是一个发展变化着的形态。如果不熟悉教材,不深钻教材,不灵活应用教材,就无法把握课堂教学的全局,对学生的信息也不会做出快速的反应。灵活使用教材,把握好教学方向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式。
1、在各学科中渗透 “一枝一叶总关情”。
教材的内容虽然都是美术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方式早已不再提倡。各科知识的大融合,会使一节课更加生动更加有深度。在课堂中美术和音乐可以穿插使用让学生得到视觉听觉的享受。通常我是选择一些与音乐有关的内容,比如欣赏课中在线条与色块感受一种韵律美感,在雕塑作品里呈现音乐的顿挫和悠扬,在民族特色花布设计,陶罐制作中,播放民族音乐感受设计起伏与特色。除此之外许多课的内容可以与历史、政治、文学、地理等内容联系。这些知识的融合会使美术课堂更加丰富,当然点点滴滴的渗透要用的恰到好处,枝枝叶叶有选择,片片都是爱生情。
2、在生活中寻找 “万水千山总是情”。
美术课程安排的内容有的课程不是简单的绘画或手工制作,有不同的绘画种类,应用不同的绘画工具,体验学习自主的乐趣。体验什么叫“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只有让学生了解自然,深入生活,才能有所启发和绘画的灵感。改变教材中与学生生活距离远不符合条件的内容,教会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美、体验美。事事总关情,物物总有情、人人都会抒发情,从而提高艺术审美能力,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拓展延伸教材 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教师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新教材中内容丰富,有的内容受地方特点制约不能够完成,有的内容难度较大。差异生各自的需求都不能满足。拓展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既不能随意性太强又不能墨守陈规。
1、打破传统“放手”学习。
针对课的类型我采取了欣赏上“放手”品赏。先读作品的线条、色彩给人的情绪,打破以往教师“讲赏”教材的特点,小组合作欣赏评价,点评发言。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的教学中发挥学生中“领头羊”运用所学的有关线条、色彩、比例、构图、透视、肌理等造型手段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在讨论、探究的氛围中自学。摆脱教材提供的仅有图片与说明。特色作品保留形式多样照片、实物、制作成课件,保留成为今后学生学习的参照物。“放手”想一想、做一做、画一画,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
2、校本教材“补充”学习。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具有人文性质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学校周边新建的大型企业,学生的来源大部分是企业的子女,针对这个特点在结合美术教材,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习美术。组织他们进企业参观感受劳动者的美,见识大型的机器运转,积累绘画素材。了解造纸的过程,画一画芦苇荡的美景,用刚造出的纸张做各种纪念卡、生日卡、留言板,进行《劳动者》漫画比赛,《我爱生活》手抄报展示。类似这样的校本教材还很多比如《库尔勒的棉花》、《轮胎的演变》等等校本教材内容是美术课更加有特色,更加接近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美术,感受创造的乐趣。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的最好;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自由参与与探索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做重要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更好,怎样让学生学的最好,理解教材不断探索,将教材中难点、重点化解为一个个伸手可攀的台阶,变成尝了一个桃子还下想继续采摘的果实。相信自己更要相信学生,带着爱心与信心在美术学科中飞翔。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刍议
山东省蒙阴县刘洪中学 王欢欢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说的好:“这法,那法,不会钻研教材就没有法。”既深刻又简单的阐述了教学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教材是为了更好的使用教材实施教学。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新的角度去思考和实践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是不是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与技能,是否符合学生发展的心理顺序。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且容易接受能够学会。由于教材的内容是静态的,又由于版面的制约,不可能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我们只能在静态的教科书中,将动态的教学过程以有限的图片序列和简略的文字提示做到简短的展示。
一、深刻理解教材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凭据,教师钻研教材弄懂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教材编写意图,才能正确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美术教材在“四个学习领域”设计的课题,相互穿插,灵活安排,强调了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学习的两方面需要。
1、抓住教材的“兴趣点”。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内涵告诉我们当学习者把学习当做乐趣之时,就是教师的成功之日。想要成功就必须抓住教材提供的线索,找出“关趣点”。初中生的特点是对新鲜事物好奇,但是又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要找到他们的学习“兴趣点”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内在需要什么。一堂普通的美术课 没有老师过多的讲解与点评,更多的是学生动脑、动手、动嘴。许多内容都是需要教师挖掘与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生动的导课、巧妙的组织、热心的帮助,到位的评价,都是提高兴趣的好方法,学生长期接受你的教学方法,他们就会主动参与发言、讨论、思考,主动帮助他人一起制作一起探究,学习美术怎么没有兴趣?
2、把握教材的“德育点”。
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强调德育首位意识,“将德育工作要落实到教育教学中”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任务。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重要途径之一,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修养,把握教材中“德育点”也是钻研教材及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民族文化,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样性,在比较中感悟中华文明的辉煌,在观察与动手制作中了解民间艺术,在研究讨论中提高艺术的鉴赏能力,在互相评价中学会欣赏与赞美。“德育点”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寻找,巧妙应用,认真钻研文本的内容,就会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学生在自己收集资料,感悟与品读作品内涵,练习绘画技能。最终达到自主学习,学有成效的目的。
二、灵活应用教材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余文森教授说:“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我们强调看重来自学生中的信息,就是把课程看成是一个发展变化着的形态。如果不熟悉教材,不深钻教材,不灵活应用教材,就无法把握课堂教学的全局,对学生的信息也不会做出快速的反应。灵活使用教材,把握好教学方向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式。
1、在各学科中渗透 “一枝一叶总关情”。
教材的内容虽然都是美术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方式早已不再提倡。各科知识的大融合,会使一节课更加生动更加有深度。在课堂中美术和音乐可以穿插使用让学生得到视觉听觉的享受。通常我是选择一些与音乐有关的内容,比如欣赏课中在线条与色块感受一种韵律美感,在雕塑作品里呈现音乐的顿挫和悠扬,在民族特色花布设计,陶罐制作中,播放民族音乐感受设计起伏与特色。除此之外许多课的内容可以与历史、政治、文学、地理等内容联系。这些知识的融合会使美术课堂更加丰富,当然点点滴滴的渗透要用的恰到好处,枝枝叶叶有选择,片片都是爱生情。
2、在生活中寻找 “万水千山总是情”。
美术课程安排的内容有的课程不是简单的绘画或手工制作,有不同的绘画种类,应用不同的绘画工具,体验学习自主的乐趣。体验什么叫“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只有让学生了解自然,深入生活,才能有所启发和绘画的灵感。改变教材中与学生生活距离远不符合条件的内容,教会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美、体验美。事事总关情,物物总有情、人人都会抒发情,从而提高艺术审美能力,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拓展延伸教材 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教师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新教材中内容丰富,有的内容受地方特点制约不能够完成,有的内容难度较大。差异生各自的需求都不能满足。拓展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既不能随意性太强又不能墨守陈规。
1、打破传统“放手”学习。
针对课的类型我采取了欣赏上“放手”品赏。先读作品的线条、色彩给人的情绪,打破以往教师“讲赏”教材的特点,小组合作欣赏评价,点评发言。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的教学中发挥学生中“领头羊”运用所学的有关线条、色彩、比例、构图、透视、肌理等造型手段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在讨论、探究的氛围中自学。摆脱教材提供的仅有图片与说明。特色作品保留形式多样照片、实物、制作成课件,保留成为今后学生学习的参照物。“放手”想一想、做一做、画一画,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
2、校本教材“补充”学习。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具有人文性质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学校周边新建的大型企业,学生的来源大部分是企业的子女,针对这个特点在结合美术教材,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习美术。组织他们进企业参观感受劳动者的美,见识大型的机器运转,积累绘画素材。了解造纸的过程,画一画芦苇荡的美景,用刚造出的纸张做各种纪念卡、生日卡、留言板,进行《劳动者》漫画比赛,《我爱生活》手抄报展示。类似这样的校本教材还很多比如《库尔勒的棉花》、《轮胎的演变》等等校本教材内容是美术课更加有特色,更加接近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美术,感受创造的乐趣。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的最好;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自由参与与探索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做重要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更好,怎样让学生学的最好,理解教材不断探索,将教材中难点、重点化解为一个个伸手可攀的台阶,变成尝了一个桃子还下想继续采摘的果实。相信自己更要相信学生,带着爱心与信心在美术学科中飞翔。
- 【发布时间】2015/5/18 11:57:13
- 【点击频次】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