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爱——让教育生活有滋有味
【关键词】 ;
【正文】
一、爱学生的基础是了解,尊重学生
首先是信任学生。张兵同学是我接手的班里让以前的老师很头疼的一个学生。他虽然头脑灵活,但自控能力差,上课随便插嘴、讲废话,作业经常少做或不做,还有到网吧上网的坏习惯。班主任说他的成绩在班里曾经是中游的水平。这就让我产生了更大的要转变他的决心。多次找他谈心,主动与他接近,发现他还有上讲心,还想学习,只是基础有些差,于是多次分析原因,鼓励他重新振作。一次又一次真诚地交流,让他感受到没有人歧视他,没有人放弃他,使得他封闭已久的心门渐渐的开启了。
发现特长。我发现他的身体素质很棒,各项运动成绩都很突出,特别喜欢体育。就让他在校运会上出尽了风头,让他参加区里运动会,他参加的800米和1500米的长跑赛中分别取得了第二和第四的好成绩,就在全校表扬他,肯定他的进步,感谢他为学校作出贡献,这给他带来了无比的自信和鼓舞。每当自习课上有同学说话的时候,他能帮助班干部维持秩序;他还积极主动的帮助值日生抹桌子,擦黑板,配合课代表收作业,积极主动的问问题和回答问题,课堂上他举手发言的机会多了,自信又写在了他的脸上。
成为朋友。经过多次的交流和磨合,我们终于成为了朋友,他经常与我谈心和聊天,有事首先跑来和我说。在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问题学生”只要受到老师的爱护、信任,就会有一种受到鼓舞和激励的内心情感,就会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我们要以爱动其心,以理服其人,多一份耐心,少一份急躁,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责务,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去对待每一名学生,用赏识的态度去教育学生,那所谓的“潜能生”的,我坚信,“不良行为学生”是可以转化的。
二、不要给学生过重的心里负担。
老师一对学生付出爱,就苛求学生以成绩来作为回报,老师的过高的要求往往使学生产生提防甚至恐惧的心理。当师爱必须用成绩作为回报时,师爱就大打折扣了。吕延庆同学是思维敏捷,聪明好学,在理科方面,成绩相对突出,但是在英语方面相对较弱,在每一次的听写及课文的背诵中,我都给与他积极地肯定,并鼓励他加倍努力的学习,以免在以后的学习中拉下更多的课程。然而,一次,在课上,他居然在上英语课的时候,做别的作业,这让我气不打一处来,当着全体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并把他的作业本给撕掉了,从那以后,他上课也不听讲了,故意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给我看。我们僵持了一段时间,但,毕竟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主动找他谈心,解释,他说“老师,你在课堂上的言语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在同学们面前丢了脸面,让我没了自尊感。”我的本意是好的,但我的一气之下去让学生产生了恨意,好在我及时的跟他进行一系列的沟通,才消除了我们之间的隔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老师,不仅要从学习上、生活上关心他,更要用火热的心去温暖其孤寂的心灵。只有从心灵深处去感化他、教育他,让他树立起战胜困难的雄心壮志,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学生在犯错误以后,变得更敏感、更自尊、更关注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并且能够从所犯的错误,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中重新认识评判自己。如果这个时候,还一味地严厉训斥、指责他的话肯定会刺伤他的自尊心,影响他的思想和情绪,甚至导致严重的逆反心理。因此我总是表现出一定的风度,该宽容时宽容,在和风细雨中使他认识到错误,及时改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三、后进生更需要师爱的滋润
“问题学生”作为学习上的弱者,容易被同学、老师、家长所忽视,他们往往有很强的自卑感,但他们实际上还有另一种强烈的不易为人们所觉察的欲望:他们渴望老师的关注与鼓励,他们渴望别人的肯定与赞美。在平时的教育中,注意发现他的微小进步,给予充分肯定,积极引导,创造条件让他施展自己的长处,以自身的长处逐步克服一些短处,从中让他看到希望,增强进步的信心。
班上有个叫李志海的男生。因为学习成绩差,感觉不到同学们对他的重视,所以在课堂上不断地找机会进行“好好地表现”,以引起老师和同学对他的重视。他人勤快麻利,我赶紧给他安排了个卫生部长的职位,他感觉到老师对他从来没有过的信任,上课认真听讲了,恶作剧也不搞了,作业也开始做了,他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每一次上交的作业本中我都认真地给他写下评语,“志海,你给老的印象一直不错,如果你能认真地书写作业,你的表现会更另老师满意。有了这些鼓励和表扬的话语,他的作业也认真了,也带动了其他科目的学习。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我们“应当了解孩子的长处和弱点。理解他报思想和内心感受,小心翼翼地去接触他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赢得孩子的心,教育才得以有效开展。”
学生就像久旱甘雨的禾苗一样,等待着老师把爱的甘露洒向他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每时每刻都在关心着他们,让他们从老师的脸上感受到爱的滋润,从老师的关心,鼓励的话里感受到爱的温暖,沐浴到爱的阳光。爱是教师事业的主旋律,没有了爱,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也会暗淡无光,让我们借助爱的方式,获得丰硕的成果。
爱——让教育生活有滋有味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 王 萍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曾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成为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尊重关爱学生,使彼情感相通,乐于相互交往,易于相互沟通,各种教育影响就会如涓涓溪流进入学生的心田。
一、爱学生的基础是了解,尊重学生
首先是信任学生。张兵同学是我接手的班里让以前的老师很头疼的一个学生。他虽然头脑灵活,但自控能力差,上课随便插嘴、讲废话,作业经常少做或不做,还有到网吧上网的坏习惯。班主任说他的成绩在班里曾经是中游的水平。这就让我产生了更大的要转变他的决心。多次找他谈心,主动与他接近,发现他还有上讲心,还想学习,只是基础有些差,于是多次分析原因,鼓励他重新振作。一次又一次真诚地交流,让他感受到没有人歧视他,没有人放弃他,使得他封闭已久的心门渐渐的开启了。
发现特长。我发现他的身体素质很棒,各项运动成绩都很突出,特别喜欢体育。就让他在校运会上出尽了风头,让他参加区里运动会,他参加的800米和1500米的长跑赛中分别取得了第二和第四的好成绩,就在全校表扬他,肯定他的进步,感谢他为学校作出贡献,这给他带来了无比的自信和鼓舞。每当自习课上有同学说话的时候,他能帮助班干部维持秩序;他还积极主动的帮助值日生抹桌子,擦黑板,配合课代表收作业,积极主动的问问题和回答问题,课堂上他举手发言的机会多了,自信又写在了他的脸上。
成为朋友。经过多次的交流和磨合,我们终于成为了朋友,他经常与我谈心和聊天,有事首先跑来和我说。在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问题学生”只要受到老师的爱护、信任,就会有一种受到鼓舞和激励的内心情感,就会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我们要以爱动其心,以理服其人,多一份耐心,少一份急躁,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责务,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去对待每一名学生,用赏识的态度去教育学生,那所谓的“潜能生”的,我坚信,“不良行为学生”是可以转化的。
二、不要给学生过重的心里负担。
老师一对学生付出爱,就苛求学生以成绩来作为回报,老师的过高的要求往往使学生产生提防甚至恐惧的心理。当师爱必须用成绩作为回报时,师爱就大打折扣了。吕延庆同学是思维敏捷,聪明好学,在理科方面,成绩相对突出,但是在英语方面相对较弱,在每一次的听写及课文的背诵中,我都给与他积极地肯定,并鼓励他加倍努力的学习,以免在以后的学习中拉下更多的课程。然而,一次,在课上,他居然在上英语课的时候,做别的作业,这让我气不打一处来,当着全体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并把他的作业本给撕掉了,从那以后,他上课也不听讲了,故意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给我看。我们僵持了一段时间,但,毕竟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主动找他谈心,解释,他说“老师,你在课堂上的言语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在同学们面前丢了脸面,让我没了自尊感。”我的本意是好的,但我的一气之下去让学生产生了恨意,好在我及时的跟他进行一系列的沟通,才消除了我们之间的隔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老师,不仅要从学习上、生活上关心他,更要用火热的心去温暖其孤寂的心灵。只有从心灵深处去感化他、教育他,让他树立起战胜困难的雄心壮志,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学生在犯错误以后,变得更敏感、更自尊、更关注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并且能够从所犯的错误,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中重新认识评判自己。如果这个时候,还一味地严厉训斥、指责他的话肯定会刺伤他的自尊心,影响他的思想和情绪,甚至导致严重的逆反心理。因此我总是表现出一定的风度,该宽容时宽容,在和风细雨中使他认识到错误,及时改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三、后进生更需要师爱的滋润
“问题学生”作为学习上的弱者,容易被同学、老师、家长所忽视,他们往往有很强的自卑感,但他们实际上还有另一种强烈的不易为人们所觉察的欲望:他们渴望老师的关注与鼓励,他们渴望别人的肯定与赞美。在平时的教育中,注意发现他的微小进步,给予充分肯定,积极引导,创造条件让他施展自己的长处,以自身的长处逐步克服一些短处,从中让他看到希望,增强进步的信心。
班上有个叫李志海的男生。因为学习成绩差,感觉不到同学们对他的重视,所以在课堂上不断地找机会进行“好好地表现”,以引起老师和同学对他的重视。他人勤快麻利,我赶紧给他安排了个卫生部长的职位,他感觉到老师对他从来没有过的信任,上课认真听讲了,恶作剧也不搞了,作业也开始做了,他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每一次上交的作业本中我都认真地给他写下评语,“志海,你给老的印象一直不错,如果你能认真地书写作业,你的表现会更另老师满意。有了这些鼓励和表扬的话语,他的作业也认真了,也带动了其他科目的学习。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我们“应当了解孩子的长处和弱点。理解他报思想和内心感受,小心翼翼地去接触他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赢得孩子的心,教育才得以有效开展。”
学生就像久旱甘雨的禾苗一样,等待着老师把爱的甘露洒向他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每时每刻都在关心着他们,让他们从老师的脸上感受到爱的滋润,从老师的关心,鼓励的话里感受到爱的温暖,沐浴到爱的阳光。爱是教师事业的主旋律,没有了爱,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也会暗淡无光,让我们借助爱的方式,获得丰硕的成果。
- 【发布时间】2015/5/18 12:06:30
- 【点击频次】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