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瑶族服饰文化在高中美术课中的运用与实践
瑶族服饰文化在高中美术课中的运用与实践
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中学 贝为丽
【摘 要】 我县有着丰富的瑶族民间美术资源,而在西方现代文明、外来文化思潮的强烈冲击下,年轻一代人的民族观念日渐淡化,带领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大量收集民间美术资源,把丰富多彩的瑶族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与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在美术鉴赏课课堂中欣赏瑶族服饰的美、把瑶族刺绣文化融入到美术活动课中,期待在传承和弘扬瑶族民间美术的同时,使学生的独创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动手动脑能力及美术素养得以提高,让学生逐步认识到瑶族民间美术的艺术价值,进而不断发掘它的美,更加热爱瑶族民间美术和文化,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 本土教材;瑶族服饰欣赏;瑶族服饰刺绣工艺
我的家乡恭城瑶族自治县,地处广西北面的偏远山区,县境内57.34%人口为瑶族。美丽富饶的土地孕育了我县瑶族绚丽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而瑶族服饰文化更是其艺术的精髓。瑶族服饰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与我县瑶族人民的历史渊源、生活习俗、以及尊祖仿祖、图腾崇拜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正是瑶族人民独特的历史文化及地理背景造就了其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
在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勤劳、善良的瑶族人民依靠自身的聪明才智,逐渐形成了符合本民族审美标准的服饰色彩、款式风格、面料材质、缝制工艺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体系,同时,在刺绣艺术的配色、材质和题材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作为一名瑶族高中美术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课堂教学中民族艺术传承的重要性,在美术课教学中将本土教材融入到美术课堂教学当中,不紧能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对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及锻炼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民族自豪感。
一、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欣赏瑶族服饰艺术
瑶族地区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曾有“过山瑶”、“平头瑶”、“蓝靛瑶”、“沙瑶”、“土瑶”等自称和他称。而我县瑶族服饰可谓多姿多彩,为少数民族服饰中的奇葩。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利用本土教材使美术教学内容更广泛,资源更丰富。如在校本课程《走进瑶族——瑶族服饰赏析》一课里,在瑶族服饰艺术欣赏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课前自学两个环节:一是给出有关服装教学资源的链接,中国民间服装网、瑶族服饰网,学生通过浏览网站上展示的民间服装和网友点评解说,对瑶族服装的设计语言有了简单感性的认识;二是让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或“百”自行查找与瑶族服饰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图片,通过主动的探究和欣赏,完成对瑶族服装美的认知过程。这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就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欣赏,而是开始融入自己对民族服装的一些思考和设想。
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收集具有瑶族风格的头饰和服饰。教师运用课件展示少数民族不同的头饰艺术:有趣造型的、异国风采的、有历史印记的、展现舞台艺术效果的等等,最后重点展示瑶族头饰,同时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来的头饰和帽子,通过比较分析它们各自的不同特点,学生独立分析总结出瑶族头饰的特点:装饰性强,色彩丰富,造型多样。为解决制作环节这一教学难点,教师运用实物投影展示用彩色卡纸和塑料珠做瑶族头饰的简单制作过程,并重点讲解设计思路,学生认真观察讨论,并分组进行瑶族头饰制作练习,每组同学都做出了漂亮的极具瑶风格的头饰,在作业展示环节让学生分别戴着自己组制作的头饰在教室里进行表演,以瑶族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教学,教学过程饱含着浓郁的瑶族风情。学生在课上不但进行了头饰制作练习,还领略了瑶族饰品的独特美感,增强了对家乡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重点学习瑶族服饰中的图案艺术,教师结合本地特色播放了一系列展现恭城瑶族服饰艺术的教学课件《瑶族头饰》、《瑶族妇女服饰》等。
(一)、欣赏瑶族头饰
恭城瑶族服饰在风俗习惯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传统特点,其服饰仅头饰就分尖头、平头、包帕等三类七种,如,尖头又分塔式、斜形、小尖头;平头又分包锦、缠纱;包帕又分单帕、重帕。恭城瑶族服饰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就男装来说,又分盛装和便衣,其服饰图案,男子便衣为蓝黑色立领对襟衣,胸前两侧各绣一个鸡仔花图案;裤子则用黑蓝布做成,长度到脚,裤脚用图案绣花镶边。男子盛装的上衣外沿都用绣花镶边,腰部两边和背部下沿绣有鸡仔花和米字纹图案。男子上衣和裤的边都绣有五条红色花纹,民间相传这是瑶王体现身体健魄的符号。
(二)、欣赏瑶族妇女服饰欣赏
恭城瑶族女性夏装的上衣称为“褂衣”,为前后两块方布缝合而成——前为纯色黑布,后则用染、绣手法做成各种图案;冬装上衣一般为右衽,袖服,无扣。不分冬夏,恭城瑶族妇女下身均着蓝色及膝的蓝褶裙,裙面用树汁画染成三组环形图案,裙边用红色无纺蚕丝片镶边。瑶族妇女服饰的上衣和裙子都采用独特的树汁染技术。
恭城瑶族服饰无论刺、绣、镶、染,其物态形式均已成为一种民族的文化遗产。如,动物纹和植物纹,反映了瑶族从渔猎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过渡;人形纹及“<”字纹,体现了瑶族的原始宗教崇拜和佛道文化对瑶族的深刻影响。另外,瑶族服饰还反映了瑶族人的年龄、婚否、爱情及社会地位等状况。这些文化符号,表达了恭城瑶族的生活意趣和特定的文化意念,在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
二、美术活动课当中学习、运用瑶族服饰的刺绣工艺
《金壶浪墨》中记载:瑶家衣服、重裙、领、袖均彩绣花边。可见刺绣工艺在瑶家流传悠久,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传承习尚。所以瑶家刺绣工艺才那么高雅精细,五彩斑谰,独具民族风采。
瑶族自古就是一个热爱生活、有着丰富审美情趣的民族,而刺绣则是瑶族妇女特有的一种传统手艺。过去,瑶家人祖祖辈辈以口述手传的方式传承着服饰的刺绣工艺。心灵手巧的瑶家女子用五色线刺绣服装图案,勾勒出了各种各样的纹饰,飞禽走兽、行云流水、山花野草、几何图文……在多彩的瑶族的服饰中,刺绣图案记载着我们的民族历史,也绣记着一段段动人心弦的美好传说。锦绣、花边图案艳而不俗,繁而不乱,美丽天然,别具神韵。
瑶族刺绣工艺作为瑶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艺术内涵和审美价值让世人瞩目。如何保护和传承我们的瑶族文化呢?发展和创新是保护和传承瑶族传统服装工艺的最好方式。因此我把瑶族传统服装的刺绣工艺运用到高中美术活动课当中。让当地瑶族文化走进高中美术活动中,使高中生熟悉瑶族刺绣的图案并了解其典故及意义,对瑶族刺绣的传承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以瑶族刺绣为载体,设计了《美丽的瑶族刺绣艺术》一课。
(一)结合本地实际,通过美术欣赏活动,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传授。
1、课题导入时,教师在欢快悠扬的瑶族音乐中讲述关于瑶族刺绣的传说:瑶族妹仔常以精通刺绣、身着锦丝镶边衣裙为荣,据民间传说这种服饰来自一个引以为豪的故事。相传开天圣母婆见盘古王把天开凿得凹凸不平,便解下自己的围裙往天上一展,就把天空铺平了。裙子上的锦绣图案,在天空化作七彩云霞,发出七彩光芒,美化了广宇人间。瑶家姑娘为祭祀开天圣母开天的功绩,炫耀女性在开天辟地中起的作用,把描绣彩裙衣服和编织锦带的工艺传承了下来,瑶家姑娘便代代娴熟掌握了这瑶家特有的民族工艺,并精巧地制作出本民族特有的服饰。
2、在课题开展的前期,请一位瑶族阿妈在活动中介绍瑶族服饰上的花纹和图案,告诉学生每个图案的传说。教师把课堂教室内外的装饰都布置得有瑶族特色,如:柱子装饰成花鼓;走廊悬挂瑶族绣花袋和红头巾;教室内的主题墙布置充分体现瑶族特色文化;活动综合室摆放瑶族服饰及物品,供学生欣赏。让学生在充满瑶族特色的环境中感受瑶族刺绣文化的美。
3、播放自制课件《瑶族族民间刺绣系列知识》,让学生通过欣赏瑶族刺绣的色彩、纹样内容、图案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解。
(二)把瑶族传统刺绣文化的传承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瑶族刺绣文化及高中生美术手工活动形成有机整体。
在认识瑶族刺绣花纹的基础上,开展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剪花纹,并用花纹装饰物品,激发学生对瑶族刺绣的喜爱。
1. 从了解花纹到学会绘制画。如《瑶族绣花裙》,学生运用刮蜡法刮出瑶族图案花纹,使一条简单黑色的裙子变成了好看的瑶族绣花裙。学生在刮的过程中不但加深对瑶族花纹的了解,并学会了花纹与图案的搭配。
2. 通过用剪连续花纹的方法剪出瑶族花纹。在学生认识各种瑶族连续花纹特点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形象教学及示意图的展示教学生剪各种不同的图案花纹。
3. 在了解文化和学会技能的基础上传承瑶族文化。《装饰瑶胞裤》、《瑶族帽》、《制作红头巾》、《瑶族衣服》等活动,教师让学生把自己剪的连续花纹和图案,按不同颜色和图案进行搭配装饰瑶族传统的服饰,用彩纸剪的花纹和图案装饰服饰效果很美,学生在操作中享受到快乐,同时也感受到瑶族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
把瑶族刺绣文化纳入高中美术的课程,这既可为高中美术活动的研究提供丰富的实证资料,又可使高中美术为瑶族传统刺绣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推动作用。宣传、保护、传承和创新瑶族人民的文化遗产,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的根。瑶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要与时代相适应,既要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又不失自身传统特色,这才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瑶族文化只有大胆创新、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要,才能健康发展,生生不息。
我县有这丰富的瑶族民间美术资源,而在西方现代文明、外来文化思潮的强烈冲击下,年轻一代人的民族观念日渐淡化,带领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大量收集民间美术资源,把丰富多彩的瑶族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与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期待在传承和弘扬瑶族民间美术的同时,使学生的独创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动手动脑能力及美术素养得以提高,让学生逐步认识到瑶族民间美术的艺术价值,进而不断发掘它的美,更加热爱瑶族民间美术和文化,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发布时间】2015/5/18 12:12:40
- 【点击频次】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