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该如何上

 

【作者】 娄德良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该如何上

 

新疆吐鲁番市第一小学 娄德良

 

  【摘 要】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上好体育课至关重要,因此,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课程标准》建立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即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它改变了以往课程过于注重技能传授的倾向,而加强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不但要在体能、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各方面有所收益,而且更要使自己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无形中对我们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对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体育课谈一点初浅的见解。
  【关键词】 《课程标准》、教师、学生、教学手段与方法

  一、教师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学生。
  体育老师在每次上课集合学生的时候,要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上课钟声一响,就应着装整齐站在上课位置上,以目光去迎接学生队伍的到来,严肃接受学生的每一次报告,并进行整理队伍、提出要求、集中注意力等。这样,上课一开始主动权就掌握在教师手中,长此下去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为今后上好体育课打下基础。
  二、教师着装得体,教学方法灵活生动 。
  上体育课时,教师的着装要得体,不宜着前胸印有卡通图案的外衣或过短的服装上课,并要注意检查服装有否损破。上技巧课时衣服是否束好;上田径课时,鞋带是否系紧。特别是上球类课时,教师不但要做到自己不带钥匙、硬物,还要督促学生身上不准带笔或其他硬物,女生头上不戴金属发饰。总之,教师仪表应该大方,行为要洒脱,讲话要精,调动队伍时,口令要准确洪亮。上课时,要有体育教师威严的目光;辅导学生时,要有人民教师慈祥的面孔;教育学生、处理问题时,措施灵活得当,效果会事半功倍,将会给教学工作赢得时间、赢得主动。
  三、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构建健康理念。
  1、用心去理解新《课程课标》。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新课程的内涵,理解什么是《新课标》? 第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第二、体育老师要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我认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正确理解新课标的性质和理念,才能更有效地上好体育课。
  2、制定相应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师能从学习上把握教材及选用和开发教材。此计划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的教学计划,即水平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这些教学计划能较好地适应课程标准及其目标体系的贯彻。
  3、上好健康理论知识课。
  首先,体育理论课就要多讲些既含知识,又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内容:比如,科学家爱因斯坦之所以成为大科学家,与重视体育锻炼有很大关系。 “早晨起来活动活动腰,一天精神好”等,让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使体育和他们无声的韵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其次,理论课要与教材组合:体育理论课是由体育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二类组成。让学生了解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两个重要方面。既要使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的个人生活卫生公共卫生和心理卫生知识,同时也要了解一些运动锻炼的两个重要方面。
  4、教学内容的选择。
  长期以来,教师都过于注重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评判,过多追求成绩,致使客观上的分数与实际能力脱钩,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因此,在教学难易程度上有较大的变化,一是学习的难度降低,对分层学习提出了要求。二是对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的科学性、民主性加强,教师的作用与角色发生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主要采用的教学内容是田径、球类为主,田径进行了长跑和快速跑的学习,这项进行的内容变化不大,但在学生的跑的素质方面的难度有所降低,学生比较容易达成目标;在球类教学的学习中,以基本动作技术和教学比赛为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很高。
  四、在体育教学中应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
  教学中,对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对低年级学生以指导为主,对高年级学生以提示为主,重点是培养其参与意识和协作配合意识,达到面向全体、共同发展之目的。学生在完成必修内容后,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自己选择活动内容。在活动过程中,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在教师的帮助下,在提供的条件范围之内,选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层次进行练习,能力强的可选择高一点的目标层次,能力较差的可以选择低目标层次,要注重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要切实打破灌输式教学模式,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活动时也可分组,组内同学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学会帮助、协作与尊重,在合作中学习、在交往中进步,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自理自主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要使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达到“健康第一”的要求,教师还需付出努力,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特征,因材施教,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课教学上做了一些想法,愿与大家共同探究,一起交流。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1—6年级)。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7—12年级)。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3]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试用本)小学体育理论与方法。(全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编著。

 

  • 【发布时间】2015/6/3 20:16:58
  • 【点击频次】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