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如何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广西灵山县新圩镇沙路小学幼儿园 陈铭琴
【摘 要】 自信,即人对自身能力所作肯定性评价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健康的标志。强大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幼儿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社会要求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幼儿的自信心表现在他个人情感的一种稳定程度.是自己对自我价值和能力的培养,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其自身能力所作肯定性评价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健康的标志。3—6岁是儿童主动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 建立;自信心理;评价 增强;唤起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在幼儿教育中,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幼儿自信心的表现与能力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必须给予他们实践锻炼的机会。由于孩子之间存在着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相互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能力较强的孩子接收新事物就快,能力较弱的孩子接受就慢。因此教师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幼儿,因材施教,教师想要全面了解幼儿可从观察、谈话和家访三方面入手。观察是首要手段,谈话是必要手段,家访是辅助手段。教师要擅于发现幼儿长处和优点,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肯定,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有些孩子总觉得什么都比不上别人,总是低人一等,在学习上表现为认为自己不够聪明,脑子不够用,遇到困难就退缩,越来越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越来越没有信心,原有的聪明才智发挥不出来,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呢? 下面我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 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对其自身能力,自我发展的肯定,自信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相信自己获得成功的长处,自认为是受欢迎的人,因此往往敢说敢干,易于实现自己的愿望。自信心的强弱对一个人的事业和生活都有重要的影响,会影响其它心理品质的发展。让每个幼儿都不断获得成功,不断地积累成功的经验对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幼儿心里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要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进而增强其自信心,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体验自己存在的价值,坚信自己有获得成功的信心。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儿童当作津鸭儿填入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由的去开启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我们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培养友爱、勇敢、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的品德行为等方面的一系列教育行为,却忽视了能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自信心。自信心是儿童个性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自信心的培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认识的评价。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能积极和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在幼儿园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幼儿,往往表现在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面对新事物、新活动常常害怕、退缩等。所以老师要重视幼儿信心的培养,从而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如很多孩子在动手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离集体生活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恶习到幼儿园,这些孩子无论在行动,还是在自理能力上,普遍缺乏自信。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的核心,是促使孩子实现愿望和理想的动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往往离不开成年人对幼儿的信任,信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滋补品”。信任既来自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又取决于教师对孩子行为的认可。对幼儿来说,只有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才能获得自信心。孩子只有充满信心,他们才会信心百倍地面对人生中的机遇与挑战。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一点一滴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进步,为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在活动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教师可根据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适时给予随机指导。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能力较弱的幼儿参与游戏,帮助每位幼儿增强角色意识,突出幼儿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并在游戏中营造宽松的游戏氛围,以及教师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都能激发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自己的主体地位。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不应该过多,幼儿参加的不仅仅是原本意义上的表演和游戏,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按照自己对环境的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材料,尽情享受自主游戏带来的快乐。为此,教师应多给幼儿说的机会,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同伴,让幼儿自己与同伴交流,之后教师应以肯定的态度来看待每位幼儿,并且对幼儿出现的错误持接纳的态度。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孩子的自主权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在角色中充分地体现出主体性。如:班里的秀文小朋友胆子小,不爱表现,每次开展游戏活动时只独自呆着,不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于是,我鼓励她说:秀文,你是个勇敢的孩子,我们一起和小朋友做游戏好吗?玩孤狸抓小鸡,你做孤狸来抓小鸡,看是否能抓到小鸡,老师想信你能抓到的。这样,明确了她的角色,也调动了她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个性差异的随机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三、 在自我评价中找到快乐和自信心
参与评价,回归快乐游戏评价的形式很多,幼儿园多以教师评价为主。由于中、大班的幼儿由于思维、口语的发展,以及经验的丰富,完全有能力参与游戏的评价。中、大班可让幼儿参与评价,让他们谈谈游戏中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或不愉快的经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此时,教师应肯定、依循幼儿的评价内容,选取幼儿提及的问题组织讨论,鼓励幼儿交流自己的看法,从而强化体现于游戏中的良好品行诱导幼儿分析其间主要问题的产生原因,设法解决。在评价过程中即要看清自己和同伴的优点又要发现自己的不足,自我评价的培养有益于增长幼儿的自信心。
四、 多奖赏和鼓励,让幼儿增强自信心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幼儿童心无遮的表述:“我是好孩子,因为教师说我是好孩子。”“教师喜欢我,因为今天教师摸了我的头。”“幼儿自我评价能力差,大多数是靠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进行自我认识。教师的一个微笑、一朵红花、一句赞扬的话,及正确教育评价,都容易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如老师利用晨检和每位幼儿亲切交谈,摸摸他们的头或抱一抱他们都容易使其心情愉快,充满自信。总之,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自信心的形成有很重要的影响,对于幼儿创造性想法,应当表扬、鼓励,使幼儿张开想像的翅膀,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其再创作的信心。如在创作画《我的一家中》,有的小朋友把妈妈和爸爸的头和身体画得一般大,有的小朋友把头画得特别小,身体画得特别大,还有的小朋友把电视及屋中的摆设画得既不符合透视法则又杂乱无章。从成人角度看,他们的绘画内容既不合逻辑又荒诞可笑,但是却创造性地表现出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老师必须循循善诱,运用奖赏对其优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当我听到孩子天真、稚气地说:“快看,我得老师奖我一个布娃娃”、“老师奖我一辆小汽车“,我也得一架小飞机”,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充满自信与自豪的笑脸,我的心里也充满了成功喜悦。虽然我在纸上画一些“小玩艺”画给孩子是举手之劳,但带给孩子的却是一份老师浓浓的情和爱,赋予他们的自信和勇气,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激发其再创作的兴趣和信心。
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他们的发展水平亦不同。年龄越小,这种差异就越明显。如果不注意这一规律,他们之间的差异就越来越大。水平偏高的幼儿往往比较自信,反之则容易自卑。因此,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努力为不同水平的幼儿都创设成功的机会。在体育活动中为了使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在成功中对自己充满自信,我们为幼儿提供了难易不同的器材。如练习跳跃的触物时,使不同体力、身材的幼儿,经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练习平衡动作的平衡木有高、低、宽、窄之分。总之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位幼儿的智力、体力水平,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努力为每一位幼儿创设成功的机会。从而使不同层次的都能在成功的愉快体验中建立自信心。
五、 用爱唤起幼儿的信心
教师只有理解尊重孩子,真诚地爱每一位孩子,才可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作为老师切不能对他们动辄批评、指责,而是要和颜悦色,循循善诱,运用暗示的方法,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从而获得成功。这样既不损害幼儿自尊心,也不会使其产生抵触情绪。暗示法对幼儿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暗示教育的魅力就在于教师不是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而是暗示诱导幼儿自己去思考和领悟。暗示的手段引导幼儿说出自信的话,从而获得成功,使孩子不甘于在行动中落后于他人,以自信的语言调节自身行动,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需要爱心,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作为幼儿教师,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方位地奉献出我们的爱心。
孩子上幼儿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他从这里开始了真正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对于刚刚脱离父母怀抱的他们来说,幼儿园是一个既陌生又好奇的环境。他们希望得到认可、赞赏、关心和爱护,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同时也是非常脆弱的,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一颗真诚、热爱、赏识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心来浇灌和呵护他们。哪怕只是一道温和的目光,也会让其争当“好孩子”,“乖孩子”的信心倍增。
总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综合素养,努力使自己具备合格的素质,以高尚的情操净化幼儿美好的心灵,教学中多表扬、多鼓励多关爱幼儿,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让孩子在爱和自信中不断茁壮成长。
- 【发布时间】2015/6/3 21:48:08
- 【点击频次】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