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抓核心问题正向迁移学读数 培养学生数感

 

【作者】 李永梅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抓核心问题正向迁移学读数 培养学生数感

 

——《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片断反思

 

重庆市江北区华新实验小学 李永梅

 

  案例背景:这是调入新学校后的第二天,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来听的一节随堂课。之后,跟他交流探讨了一节课,颇有感触,反思之后,记录下来。
  “亿以内数的读法”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5页的教学内容,主要目标是在已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基础上,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通过读、写数,加深对数的认识,培养学生数感。教学中,紧紧抓住核心问题,利用万以内数的读法,正向迁移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抽象、概括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片断一:
  一、复习,唤醒已有知识经验
  1、情境出示:350 305 3005 3879
  师:谁能把黑板上的这些数,读给同学听呢?(生依次读)
  师:请大家想想,你是怎么读这些数的?(请一生上黑板指着数进行讲解)
  生:我读“三千八百七十九”,是先读三千,再读八百,再读七十九。
  师:你们听出他是从哪个数位读到哪个数位的?
  生:从千位到个位。
  师:说得好,也就是从高位读到低位。(师指着数字3问)千位上的3怎么读的?
  生:三千。
  师:数字3读出来,“千”是什么呢?
  生:千是3的计数单位。
  师:我们都是先读数字,再加上计数单位。
  师:谁能概括起来说一说,万以内的数,我们到底是怎么读的?
  生:是从高位读到低位,一位一位的读。先把数字读出来,再在后面加上它的计数单位。(师相机板书:从高位——低位,先读数字,再加上计数单位。)
  2、重点回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几个数字中,哪几个数字比较特殊?
  生:前面三个比较特殊,他们都有0.
  师:读数的时候,通常0最调皮,喜欢跑出来捣乱呢。那么,数里面有0 的时候,该怎么读呢?
  生:0不读。不对,末尾的0不读。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师相机板书:末尾的0不读。)那么,哪些0要读呢?
  生:中间的0要读。
  师:每一个0都读吗?
  生:不管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师:这句话重要吗?(师相机板书:中间不管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师:非常好,刚才我们对万以内数的读法进行了梳理,万以内的数,只有一个数级,那就是个级,今天我们来研究万以上也就是含有两级的亿以内数的读法。(板书课题)
  反思: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是以万以内(只有个级)的数的读法为基础的。数学的学习,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唤醒学生的知识储备,找准知识生长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良好的嫁接,新的知识就会很好的与旧知识顺应,形成新的知识系统。以旧引新,这种正向的学法迁移,会对学生学习起促进作用。但是万以内数的读法,因为学习时间相对较久,根据心理遗忘规律,必须利用情境进行充分的唤醒。所以教师在这里引导学生读数后,让他们观察、回顾,并通过板书进行了呈现。
  二、读法迁移,探究亿以内数的读法。
  1、独立探究。出示数2496和24960000,要求:先试着读一读,再想想这两个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2、同桌交流之后,全班交流。
  师: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两个数。(生读)
  师:这两个数的读法,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
  生: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都有2496,但是第一个数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第二个数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后面那个数多了一个“万”字。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为什么同样是2、4、9、6四个数字,读法却不同呢?这个万到底是表示什么呢?
  生:因为他们所在的数位不同。
  生:因为他们所在的数级也不同。
  师:是啊,因为他们数位不同,数级也不同,24960000中的2496表示的是什么呢?
  生:表示的是2496个万,所以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师:真好,刚才大家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了虽然是同样的数字,但是所在数级不一样,读法也不一样。现在谁能说说他们读法上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一个数字一个数字从高位往下读。(师相机板书:从高级读到低级,从高位依次读到低位,读完万级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反思:数学知识的内部具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让学生自己尝试读数,既了解了学生学情,也为之后的交流生成了有可能比较多样的学习资源。通过读,然后对比观察,发现数字相同读法却不同。教师用一个大问题“为什么数字相同读法不同”,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新知识的探究中被唤醒,成为主动发现学习的内驱力。
  2、深入探究。出示24962496和249600
  师:这两个数字又该怎么读呢?先自己试着读一下。(学生试读)
  生:第一个数字读二千四百九十六万二千四百九十六。
  生:第二个数字读二十四万九千六百。
  师:读后请观察这两个数字,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我发现了第一个数字个级和万级的数字相同,但是读法也不同。就是万级多了一个万字。
  生:我发现二十四万九千六百,数字相同读法不同了。
  师:你真会观察,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生:我觉得是数位不同了。
  师:你是怎么发现数位不同的呢?
  生:我先分级,分级后就知道哪些数字在万级,哪些数字在个级了。
  生:我也是先分级,发现24在万级别,9600在个级。
  师:看来读数之前,先分级,对正确读数是有很大帮助的,对吧?(师相机板书:先分级,再读数。)
  反思:无论是读数还是写数,分级都是关键。通过学生反复读数,在数感中感悟到分级的重要性。自己得出学习经验和方法,形成非常深刻的数学活动经验。
  3、重点探究,有0的数的读法。出示300500,读出这个数。
  生:这个数读作三十万五百。
  生:不对,应该读作三十万零五百。
  师:你们同意谁的读法呢?
  生:我同意读三十万零五百。因为分级后,5前面的0在个级的最前面,要读。
  师:你发言不仅声音响亮,而且逻辑清楚。我们一起来看看,先分级,发现3后面的第一个0读不读?
  生:不读,因为它在万级的末尾。
  师:每级末尾的0不读,所以这个0不读。那么第二个0呢?它在个级的最前面,所以要读出来,5后面的两个0也在个级的末尾要读出来。来,我们一起把这个数读一遍“三十万零五百。”(师相机板书:在每级最前面的0要读。)
  师:请大家闭眼,老师要变魔术了。(师写数字300050)请睁眼,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知道我知道,这个数字读作三十万零五十。
  生:我发现,5前面有两个0,还是只读了一个0。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先分级,分级后,5前面的两个0在个级,还是只读一个0.
  师:我知道了你们读数的法宝,两个字“分级”,对不对?通过分级,发现每级末尾的0不读,两个级中间的0要看在哪一级,看在每级的末尾还是在前面,万级末尾的0不读,个级前面不管几个0都只读一个0。这样就会读得非常清楚而且正确。同学们,你们刚才通过万以内数的读法,自主探究学会了亿以内数的读法,非常了不起!
  反思:0的读法,通过读数节奏和重音“万”的处理,学生已经感悟到分级的重要性,在主动探究和不同学生的对比读法中,体会理解不同数位上0的读法。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补充,完善,有效的突破了难点。
   总体思考:在万以内数的读法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亿以内数的读法,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正向迁移。此处教学分为三个层次,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读法,引导学生观察、梳理,发现只有个级的数和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相同和不同点;然后通过数字相同,数位不同的数的读法,紧紧抓住“为什么同样是2、4、9、6这几个数字,读法却不同呢?”这个核心问题,进一步体会分级,理解数位的含义,体会读法,培养数感;最后重点探讨有0的数的读法,几种不同情况。教学层次清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始终在主动的探究中去发现,抽象,进而梳理出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得到更进一步的锻炼。
  不过,通过跟听课校长的交流讨论,觉得这节课也还存在一些遗憾。比如,在教材的例题中,呈现了数位顺序表,而我在这个上面有所忽略。分析教材和学生学习基础,前一节课学习的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是为之后数的读法和写法打基础的,只有建立在牢固的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读数和写数的大厦根基才牢固。我的课堂,没有明确的呈现数位顺序表,这样就没有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去强化数位顺序表的表象,这样的学习就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对部分后进生来说,显得吃力一些。而通过跟校长的交流,发现我对教材的把握和课堂设计的内部逻辑,还需要认真的学习和研究。上述课例中,对数字相同,数位不同,来探究数的读法的变式练习,即是通过讨论后,在第二个班的教学时,进行的改进处理。这样的处理,感觉课堂的数学味更浓,对学生数感和数学思维的培养,更有效,也更深刻。最后,感谢教学副校长的指导!

 

  • 【发布时间】2015/6/3 21:48:34
  • 【点击频次】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