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数学课堂练习的探讨

 

【作者】 陈远珍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初中数学课堂练习的探讨

 

广西陆川县清湖镇初级中学 陈远珍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式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因而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程度越来越突出地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可见,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着眼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就要大力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和合作互助的机会。
  一、初中数学课堂练习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数学课堂平时的教学中,“练习”是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学生进行全面、稳定、持续、和谐发展的主要途径,也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的始终。由于初中生的思维水平与接收能力限制,决定了其不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了解并接收老师所讲的新知识;同时,其思维的局限性也让其不能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将所学内容进行灵活运用。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初中数学练习的内容都比较单一,主要是课后习题与课外练习,其内容主要都是老师课堂所讲课本知识的重复与迁移,评价的标准单一,以分数来体现其学习成果。新课程提倡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勤于动脑思考,倡导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精心设计一些在性质上、内容上、类型上和评价上不同以往的课堂练习,让其不但能在课堂上进行吸收消化,更加能够在课堂下自主的思考运用。
  二、初中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设计
  初中数学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教师让学生消化与运用的主要手段,但是在课堂练习中却存在许多根深蒂固的问题,让课堂练习的效果大打折扣,使学生厌烦练习,不主动学习,从而影响数学学习的基础与发展,从实际出发,针对现存在的问题,浅析如何做到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设计。
  1、数学课堂练习必须紧紧围绕教学大纲要求。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教师都提倡“少讲多练”或“以练代讲”或“自学提问”。这些陈旧教育理念导致许多教学老师认为,学生要想学习好,巩固好所学知识,就必须做大量的练习。同时也认为学生只要做了大量练习,就可以提高数学成绩与学好数学。从而大量课堂时间都搞“题海战术”,给学生布置大量枯燥性的问题。使得学生学习数学感到枯燥与乏味,认为数学就是要多做练习。作为老师,在选择课堂练习题目的时候,必须要科学地选择练习的内容,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将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不再盲目地进行“题海战术”。
  2、数学课堂练习必须做到层次分明、特别问题特别对待。初中许多教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题的时候,一般都是单调的练习题目,让学生感觉到课堂练习就是消磨时间的一个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练习中,许多教师给出的课堂练习都是摘抄于课外书或者是课后习题。学生感觉到题型的普遍性,往往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其次是在进行课堂练习的时候,练习的方式也比较单一,教师提出一个正在讲述的问题,让某位学生进行回答,回答之后让其坐下再进行简单分析,然后再提另一个问题,再让一位学生回答。这样课堂上一问一答课堂练习就基本做完了。再次,许多老师在进行讲评练习的时候,经常是由教师直接书写或公布正确答案,且大多的讲评都是就题论题,不会教导学生理解其解题的过程与解题后的反思与总结。结果导致许多学生在课堂练习的时候开小差,不认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的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的时候要根据本班同学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之前备好课,做到让学生练习的题目有层次,从简到易,对于一些特别重要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让学生明白本堂课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需要消化与记忆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找到方向去自主性学习。
  3、数学课堂练习必须以学生为主。数学教学不是单靠学生听出来的,同样也不是教师讲讲就能行的,更不是重复的、盲目的、复杂的练习出来的。学生是一个一个的载体,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待每一个载体,明白这些载体需要装入什么内容,怎么去装入更加简单高效,不是硬塞给他们,更不是简简单单传授一下就完了,它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相互反馈的过程。数学的课堂练习应该避免简单与重复,复杂与低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接受能力来进行有效性的设计,让课堂练习成为一个高效掌握所学知识的过程。
  三、初中数学课堂练习创新设计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是一个过程;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转换问题,将问题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并进行总结。因此,在进行课堂练习的时候,数学教师应从“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出发,让学生觉得数学是可以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所做数学练习的设计需要贴近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将社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与教材进行联系讲解,让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课堂练习才能让学生理解、学习、运用、热爱数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接受与理解数学的能力是不同的,基础也是有好有坏。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联系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一方面可以照顾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照顾到基础不同的学生,让课堂练习富有层次性。对于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同学来说,针对性课堂练习可以增强其熟练程度,增加其积累;对于基础不好、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来说,针对性课堂练习可以让其逐步解决所学问题,增加其学习数学的动力与信心。教师只有推出这样有目的性、有层次性的课堂练习,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体验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从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的时候,要主动地、全方面地去为学生解决问题。在进行练习的时候,老师可以在教室内来回地走动,让学生有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地进行询问,同时可以主动的询问一些学生是否遇到疑问,让学生感到关怀性,激励其主动学习。同时将学生询问的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再统一的进行讲解,达到一解百解的效果,从而减少学生数学练习中的盲区。
  在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时候可以适量加入一些新科技,以此来缓解课堂的沉闷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利用多媒体是现在大多老师会选择的教学方式,同时也可以应用到数学课堂练习中,多媒体性质的课堂练习比传统的书本练习更加具有可视性、趣味性与动态性。可以从听觉、视觉方面大量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跟着媒体内容走。同时,多媒体课堂练习具有练习容量大,可随机选题,便于携带,及时的信息反馈等特点,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练习的密度,从而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

 

  • 【发布时间】2015/6/24 11:38:17
  • 【点击频次】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