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关键词】 ;
【正文】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的最大失败是学生厌学。教学的最大成功是学生乐学。人总是有力图认识、探究新事物的心理倾向。教师的提问如能与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相结合,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凡经过人脑思考过的东西,都会留下一定的痕迹。教师的问题一经提出,学生就得把有关这个问题的内容的头脑里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进行直接的思维操作。这样,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3、调控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三个主要元素构成的认知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教师、学生两个认识主体,他们都具有各自独立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中,它们将相互交叉、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从而影响着教学过程的进行。由于这种主观能动性在不断地随着认识主体的认知结构、情绪、意志等状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了教学过程是个影响因素众多,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的系统。要想引导这样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化的系统,实现既定的目标,教师就必须要经常不断地依靠反馈信息来调节教学,课堂提问就是教师获取这种反馈信息的有效手段之一。
4、发挥主导作用
课堂提问有助于课堂上更好地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使教师真正起到“主导”作用。恰当的课堂提问对学生能起思维桥梁作用或思维定向作用。当学生思维出于十字路口,茫然无措不知何所从,教师恰当的提问就可使学生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式。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1、抓住关键
提问题要紧扣课文的语言文字,抓住关键字词,引导学生去探索、领略它的重要性。当然,紧扣课文的关键词语设问,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一定要把这些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揣摩、玩味,而不能离开上下文,孤零零的理解词语。
2、先易后难
在课堂提问中,我们还要注意从学生、教材的实际情况出发,使问题的提出难易适中,深文浅问,浅问深究,直事曲问,使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因为,题目过易,会使学生产生厌倦与轻视的心理;题目太难又会使学生望而生畏,无从回答,影响思维的积极性。
3、激发悬念
按逻辑顺序提问,是指在课堂提问时,依照教材的一定顺序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因为课文大都是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来布局谋篇的。因此,我们在课堂提问时,一定要注意按照课文的逻辑顺序提问,不能杂乱无序随意发问。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从已知到未知,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思考。
4、相机诱导
相机诱导提问,顾名思义,就是抓住时机,采用循循善诱、开导的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充分运用他们的才智,自己独立解决问题。课堂提问,要做到相机诱导,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出现停滞、闭塞或悖谬的时候,教师就要善于提出问题来诱导学生调整疏通自己的思路,使思维活动和思维能力能顺利地发展。
5、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提问法,就是指在课堂教学重要善于用提问的方法,使学生能在课文上把握“点睛”之处,抓住精妙之笔;善于引导他们在大堆材料中概括出主要的观点,在纷繁的现象中归纳出本质的东西。
6、运用对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运用对比的提问即提出对比的问题让学生加以分析、研究、思考。这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很有助于锻炼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因为,鲜明的对比,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越是新异的刺激物引起的探究反射就越强烈,就会在大脑皮质的相应区域内引起优势兴奋中心,从而可以使人对注意的对象得到清晰完整的反映。即使是刺激物消失后,这个暂时神经联系仍可以留下极为深刻的痕迹,对以后的再认识与重现都是有好处的。
三、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1、忌提问时态度生硬,要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
教师本身的动机、兴趣、态度、情趣和感情、意志、性格等非认知因素,对学生的思维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影响。如教师提问时持积极的态度对学生的思维能起到促进作用,学生从教师愉悦的态度中,得到鼓励和鼓舞,能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如果教师提问时表现出不耐烦、训斥、为难的态度,则会使学生产生惧怕、回避、抵触的情绪,阻碍问题的解决。教师提问时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体态以及师生间的人际距离,能支持、修饰和代替言语行为表达所难以表达的情感和态度。如学生对自己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可以从教时的面部表情当中获得暗示;能从教师目光中识别出是期待、信任、鼓舞、激励,还是责备、不耐烦、不屑一顾,从而增强或减弱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教师在提问时,可以通过变换自己在教室内的位置,同学生们进行交流,以达到最佳的对话效果。
2、忌提问太难太浅,要切合学生实际
问题太容易,学生会把成功归于任务的容易;而任务太难学生会把成功归于侥幸;只有难易适度或者真正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才会通过努力获得成功,这样的解答可以使学生产生自豪感,促进能力的提高。增强决心,产生快乐。
3、忌提问笼统,要有阶段性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手段,善于问,可以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可以把难点、关键突出、引导学生去思考。但是更重要的什么时候、什么阶段问什么问题,怎样问。如果虽有提问,而未精心设计,阶段不妥,方式不当,则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
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是无穷无尽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全成长,为了全方位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探索向学生激疑设向的方法,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广西陆川县清湖镇初级中学 罗萧静
我国的教育家十分重视启发式教学。孔子的教学是“循循然善诱人”。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而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形,纯熟之功弥深。”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良好的提问,在善于揣摩学生难于领会的问题,把握文章的主旨、脉络和作者的用心,抓住关键之处,要言不繁,相机诱导。好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问的作用如下: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的最大失败是学生厌学。教学的最大成功是学生乐学。人总是有力图认识、探究新事物的心理倾向。教师的提问如能与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相结合,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凡经过人脑思考过的东西,都会留下一定的痕迹。教师的问题一经提出,学生就得把有关这个问题的内容的头脑里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进行直接的思维操作。这样,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3、调控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三个主要元素构成的认知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教师、学生两个认识主体,他们都具有各自独立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中,它们将相互交叉、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从而影响着教学过程的进行。由于这种主观能动性在不断地随着认识主体的认知结构、情绪、意志等状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了教学过程是个影响因素众多,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的系统。要想引导这样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化的系统,实现既定的目标,教师就必须要经常不断地依靠反馈信息来调节教学,课堂提问就是教师获取这种反馈信息的有效手段之一。
4、发挥主导作用
课堂提问有助于课堂上更好地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使教师真正起到“主导”作用。恰当的课堂提问对学生能起思维桥梁作用或思维定向作用。当学生思维出于十字路口,茫然无措不知何所从,教师恰当的提问就可使学生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式。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1、抓住关键
提问题要紧扣课文的语言文字,抓住关键字词,引导学生去探索、领略它的重要性。当然,紧扣课文的关键词语设问,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一定要把这些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揣摩、玩味,而不能离开上下文,孤零零的理解词语。
2、先易后难
在课堂提问中,我们还要注意从学生、教材的实际情况出发,使问题的提出难易适中,深文浅问,浅问深究,直事曲问,使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因为,题目过易,会使学生产生厌倦与轻视的心理;题目太难又会使学生望而生畏,无从回答,影响思维的积极性。
3、激发悬念
按逻辑顺序提问,是指在课堂提问时,依照教材的一定顺序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因为课文大都是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来布局谋篇的。因此,我们在课堂提问时,一定要注意按照课文的逻辑顺序提问,不能杂乱无序随意发问。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从已知到未知,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思考。
4、相机诱导
相机诱导提问,顾名思义,就是抓住时机,采用循循善诱、开导的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充分运用他们的才智,自己独立解决问题。课堂提问,要做到相机诱导,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出现停滞、闭塞或悖谬的时候,教师就要善于提出问题来诱导学生调整疏通自己的思路,使思维活动和思维能力能顺利地发展。
5、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提问法,就是指在课堂教学重要善于用提问的方法,使学生能在课文上把握“点睛”之处,抓住精妙之笔;善于引导他们在大堆材料中概括出主要的观点,在纷繁的现象中归纳出本质的东西。
6、运用对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运用对比的提问即提出对比的问题让学生加以分析、研究、思考。这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很有助于锻炼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因为,鲜明的对比,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越是新异的刺激物引起的探究反射就越强烈,就会在大脑皮质的相应区域内引起优势兴奋中心,从而可以使人对注意的对象得到清晰完整的反映。即使是刺激物消失后,这个暂时神经联系仍可以留下极为深刻的痕迹,对以后的再认识与重现都是有好处的。
三、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1、忌提问时态度生硬,要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
教师本身的动机、兴趣、态度、情趣和感情、意志、性格等非认知因素,对学生的思维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影响。如教师提问时持积极的态度对学生的思维能起到促进作用,学生从教师愉悦的态度中,得到鼓励和鼓舞,能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如果教师提问时表现出不耐烦、训斥、为难的态度,则会使学生产生惧怕、回避、抵触的情绪,阻碍问题的解决。教师提问时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体态以及师生间的人际距离,能支持、修饰和代替言语行为表达所难以表达的情感和态度。如学生对自己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可以从教时的面部表情当中获得暗示;能从教师目光中识别出是期待、信任、鼓舞、激励,还是责备、不耐烦、不屑一顾,从而增强或减弱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教师在提问时,可以通过变换自己在教室内的位置,同学生们进行交流,以达到最佳的对话效果。
2、忌提问太难太浅,要切合学生实际
问题太容易,学生会把成功归于任务的容易;而任务太难学生会把成功归于侥幸;只有难易适度或者真正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才会通过努力获得成功,这样的解答可以使学生产生自豪感,促进能力的提高。增强决心,产生快乐。
3、忌提问笼统,要有阶段性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手段,善于问,可以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可以把难点、关键突出、引导学生去思考。但是更重要的什么时候、什么阶段问什么问题,怎样问。如果虽有提问,而未精心设计,阶段不妥,方式不当,则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
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是无穷无尽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全成长,为了全方位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探索向学生激疑设向的方法,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 【发布时间】2015/6/24 11:39:14
- 【点击频次】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