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提高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教学的策略
提高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教学的策略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者保乡中心小学 韦振腾
【摘 要】 小学毕业班数学总复习具有概念多、知识繁、难度大、易混淆等特点。准确牢固地掌握小学数学中的各知识体系,直接关系到学生现实的学习效果和今后的发展,也是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环节,更是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在总复时要确定清晰的数学复习策略,并对数学知识进行分类与整理,加强数学复习的系统性,认真组织复习,精心设计练习,选择恰当的复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毕业班;复习;教学策略
小学毕业班数学后期的总复习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总复习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是关系到学生的毕业成绩,更是关系到学习能力的提高。毕业复习是指导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和内容进行再次学习的过程。在数学总复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将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整体性与系统性的总结与归纳。并对数学学习中所存在的缺漏和疑问进行弥补和解决,将小学所有学过的数学知识变得系统化与条理化,以便全面的掌握数学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复习效果的好坏,复习质量的高低,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对学生的掌握知识状况,对复习方法的选择和复习内容的设计,以及学生复习的兴趣有关。为了把好小学数学最后一关,我结合自己多年小学毕业班数学教学的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注重创设情景,再现“复习内容”
复习是内容的再现,应当激起学生复习的欲望、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着力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沟通复习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复习的兴奋点,让学生在复习时有新鲜感,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复习中去,来提高学生对数学复习的兴趣,并在解读情境中自主再现“复习内容”,从而实现数学复习活动的开展,让“认知”与“情感”和谐进步。同时也改变了以往复习课那种沉闷的气氛,和面面俱到的的复习方式。这样,给学生创造一个放松、流畅、活跃的教学氛围,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取代教材中的复习题,使学生对复习的内容,由感而发,由趣而学,真正使学生体会到“在乐中求学,在学中求乐”。
二、注重分类指导,归纳梳理
小学数学许多知识是在不同的阶段甚至在不同的年级分散出现的。复习课是把这些分散的知识整理,从而形成良好的认识结构,使知识清晰化、条理化。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高年级学生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发现自己疑惑的问题,在梳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小组合作讨论讨论、交流交流的互动优势,然后教师再注意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再把各横向的知识点有效地分开来,组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将所学的分散知识“竖”成线、“横”成块,建立知识“纵横结构网”,使所学知识更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收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效果。
三、注重复习题目的设计
复习课的习题应该是基础巩固和拓展训练相结合的练习,一方面要重双基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练习设计的形式上要注重科学性、趣味性,有针对性。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这样层层递进的设计原则。所以,教师要在练习的设计上多下功夫:一是练习设计有坡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二是练习形式要多样,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如同类知识系统练、易混知识对比练、易错知识反复练等,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调整部署,提高教学效果。
在设计“量的计量”的巩固提高练习时,首先,教师可编写一篇数学日记如:(今天早上我从2厘米的床上爬起来,穿好衣服,便拿起13米长的牙刷,挤出了1立方分米的牙膏开始刷牙,接着喝了250升牛奶、吃了一个40千克的面包,然后就背起了2000千克重的书包,走了300千米的路程,来到了56平方分米的教室,开始了30小时的早读,上午上了三节课,体育课上老师带了一个20千克重的足球,我一脚踢出了10厘米,踢得真过瘾!)。里面包含各种计量单位,让学生在阅读中纠错。程度不同的学生发现的错误的个数是有区别的,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接着,教师可续写数学日记,有意设计一些空白处,让学生自己填写合适的计量单位,并加上一些量的计算。这样难度自然又增加了,但还是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力所能解决的,少数较弱的学生也能在小组交流中得到提高。这样的练习,除了具有趣味性、情境性外,还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能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四、注重重点知识的复习,强化提高
组织有效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复习的重要一环。在复习中,教师要抓住复习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或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精练,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重视基础性,复习中要抓住重点和关键,进行基本练习;2.突出针对性,复习中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对一些易混、易错的知识应设计对比性练习,让学生从比较中区分掌握知识;3.强调综合性,复习中使学生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灵活解题的能力,是复习的最终目的。4、常考易错题多是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知识、重点知识,而往往又是学生一不细心就错的题,从实际考虑,这类题的失误、丢分,都会让人感到太可惜、不应该。所以,在总复习时,我们不能忽略此类题的复习,只有通过复习,才能让学生学会细心抓住关键之处正确解题。具体说:有些题,不细看会认为是一模一样的题,但细看后,并不一样,并且解题的方法完全不同;有些题,看内容和形式不同,但解题方法却完全相同。解题时,由于学生不认真读题、不认真画图分析,常会解错题,自己错了都不知道怎么错的。所以,复习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这些题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复习,提高学生的鉴别和分析能力,加深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正确灵活运用合理算法的能力。
因此,既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题和稍作变化的习题,又要有一些综合性练习题和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做到有层次,有坡度,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五、复习要注重查缺补漏
复习要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关键要选好复习的素材。复习素材一方面来源于学生平时作业和单元检测中的易于出错的问题,另一方面来源于教材中的典型题。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教师在选择素材的时候必须瞻前顾后,尽量筛选一些能“一石多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习题目。如一个无盖玻璃杯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是6厘米,制造这样一个杯子大约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玻璃?(得数保留整数)的练习题,就主要针对学生生搬硬套公式解题和不善于反思计算结果两个方面进行设计的。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据情处理,灵活应用的意识。
生活中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此题计算玻璃的面积就只需要用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就可以了,得数也需要学生根据实际灵活应用“进一法”取近似值。这两个方面都是学生平时的易错点,在这里有针对性的练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把学生做错的题进行再现,以此作为学生知识体系的生长点,往往会收到意外的教学效果。当然,把错误转化成资源并不会立竿见影,它有赖于教师对错例的广泛收集,对错因的科学提炼。同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六、复习贵在“错题本”中取精华
错题本重在积累,更贵在使用。在巩固好当天的知识之后,剩下的时间就应该研究错题。要知道,错题都是老师经过精心筛选选出来的典型题,也是历届学生易错的共性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短短的几天时间,已不可能把过去做过的练习册、复习题、考试题纸都重新看一遍,复习时要有的放矢。此时,那些在学习中有积累的同学,应拿出你的“改错本”,对过去做错的题重新思考、重新认识,它能提醒你曾经存在的薄弱之处;再看看那些新题型,看那些自己当时做题时感觉不顺畅的题,看那些专项复习题中不同类型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通过翻看过去做过的习题,使自己头脑中的数学思维始终活跃,从而保持平时做题的良好状态。
总而言之,在小学毕业班的数学总复习当中,数学教师应当运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些教学策略不仅要适合学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的总复习当中去,还应该引导学生弥补数学知识结构向认知结构的转变,使小学生毕业班的数学总复习得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 【发布时间】2015/6/24 11:45:24
- 【点击频次】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