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

 

【作者】 王登米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

 

贵州省都匀经济开发区王司镇新平完全小学 王登米

 

  【摘 要】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部分:数学教学活动应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周围的环境和社会,学会用数学方法思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多想、多讲、多练,学会用数学方式思考,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能增加小学数学课堂的思维含量,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 数学思维能力;问题情境;思维含量

  如今很多的小学数学课堂,尤其是各种观摩课、展示课,执教者追求的是形式上的热闹和表面上的花哨,“激情”过后,我们却发现这样的课堂很多都缺少数学思维含量。《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懂得“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周围的环境和社会,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下面浅谈本人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动机。
  前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提出了建立某种问题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主张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积极思维结合起来,让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都比较强,很多时候都处于被动的思维状态,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发现问题,让学生主动的动脑去思考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如果能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在新课的一开始就能通过富有悬念的问题,创设一种问题情境。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调动到高度兴奋状态,诱发出学生求知的最佳心理状态,那样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年、月、日》时,上课一开始我就创设了一个小朋友过生日的情境,问了这样几个问题:“小朋友,你今年几岁啦?你是哪一天过生日?”“我们班上有一位小朋友今年也是十岁,可是到今天为止他却只过了两次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一石击起千层浪,这一问题顿时使学生们感到很惊讶,觉得很好奇。不少学生主动展开了议论,在种种猜想不正确的情况下,全班学生都急切地盼望老师讲解新课,都想迅速地弄清其中的奥秘。如此导入新课不仅生动有趣,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体现了“知识需要”的理念,激发学生思维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二、渗透转化思想,增加思维灵活性。
  小学生由于接触的事物比较少,他们的思维比较单一。所以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对习题进行精选,鼓励学生遇到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在解法上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并且注意从一道题的多种解法中去对比分析,然后提出问题,尽可能多的采用灵活简便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公式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拓展练习题:
  你能求出如图所示的草坪面积吗?在学生明白题意以后,我做了如下提示:这个图形的面积,你能直接计算出来吗?提醒学生可以分一分,画一画,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巧?然后我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学生不断思考、争辩,全班同学很快找出了下列几种方法:可以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也可以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还可以分成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这些都是分割法,有些学生还想到了,把左边缺的梯形补上正好得到一个长方形,用减法也可以求出图形的面积。这样,通过分析、讨论,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一道看似复杂的数学问题得到了有效地解决,学生所学知识得到了灵活地运用。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让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将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又有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三、鼓励学生多说,训练思维逻辑性。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近年来发现许多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水平比较低,有些学生不能用语言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有些学生用语言表达时语无伦次,缺少逻辑性,甚至有些学生不会表达。在数学教学上尤其显著,数学语言尤为匮乏,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因此,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对小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和其思维发展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说的强化训练,要不断的去强调学生对每个解答方法的正确表述,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述,让学生从中掌握最基本的表述模式。在训练时要不断复述,要让学生多说,而且尽可能的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确定位置》时,教学完第一个例题灯塔1在游轮的北偏东30°方向120千米处后,紧接着一连串的出示灯塔2、灯塔3,让学生用今天学的知识,通过方向加距离来描述一个物体的具体位置,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不断的进行引导和纠正,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按要求准确地描述出来。通过长此以往地训练,学生才能会说,会思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加强心算训练,培养思维敏捷性。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们发现他们的思维还处在发展阶段,还不够敏捷。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速度的快慢,会直接影响到其思维的良好发展,所以,对小学生进行加快计算速度的有效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提高计算速度,可以培养小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如何进行计算速度的训练也是摆在大多数数学教师面前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口算、填数游戏、算24点、抢答、限时计算等形式进行。并且要注意教给学生最简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自觉的去运用,学生在通过长期的计算速度的训练后,会使学生的大脑思维变得活跃,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思维含量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让学生通过多想、多讲、多练,学会用数学方式思考,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能提高小学数学快乐课堂的思维含量。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前苏联 达尼洛夫 《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发布时间】2015/6/24 16:34:31
  • 【点击频次】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