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激趣”

 

【作者】 聂 军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激趣”

 

贵州省赤水市教研室 聂 军

 

  【摘 要】 随着又一轮新课改到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越来越受到关注。利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达到乐学的境界。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语文;课堂激趣

  随着又一轮新课改到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依据学生认识和掌握知识的规律,以及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利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达到乐学的境界。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缺乏生气,刻板烦琐,枯燥乏味, 难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探求知识。
  一、小学语文课堂激趣的基本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活动总是在一定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关心学生,了解每一名学生,正确处理“导”和“学”的关系,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实践证明,无论大人小孩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总是会竭尽全力去认识和掌握的。通过课堂激趣,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高课堂教学意义重大。但是,由于小学教材及课型的不同,教师素质也存在个别差异,所以在课堂激趣中采用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样化的。单从教学环节上分析,一节小学语文课中,主要包括三种基本形式。
  1、课前激趣
  这里的“课前”,指的是上课铃响后到教师教学正文之前的这一段时间。此时激趣的目的,主要解决学生从课间活动向课堂学习过渡的问题,也就是让学生“收心”。因为学生在课间的活动往往十分兴奋,刚一上课就进入正文教学,学生往往注意力不能集中,此时通过唱一首歌,或讲一个名人故事,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我以前担任小学语文教师时,在上课前,一直坚持先讲一个名人故事,通过讲述名人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解决为什么学习的问题。如:周总理小时候发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故事;爱迪生从小爱学习,爱钻研,最终成为世界公认的大发明家的故事;牛顿在树下看书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等等,通过讲述这些故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课中激趣
  所谓课中激趣,指在正文教学阶段,一般是在教学中授课教师认为课堂气氛不太活跃,或发现学生开始不专心听讲时进行的激趣。主要目的是为课堂“加点油”,增加活动因素,重新将学生拉到教师的教学中。一般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节目表演,也就是把故事性强、易于表演的教学内容编排成小节目让同学们表演,由此增加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加深记忆,效果很好。或者就是一个小故事,一则小笑话,有经验的教师,只是几句表扬的话,甚至只是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次亲切的抚摸,都可以达到激趣的目的。我以前在上课时,就经常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文内容中的不同角色,把课文内容用形象生动的动作表演出来,表演者演得有声有色,其他同学看得有滋有味,课堂气氛愉悦轻松,减轻了学生对学习的压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主动接受,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和掌握教学内容。
  3、课后激趣
  也就是课堂教学已经临近结束阶段,教学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学生松了一口气,此时,教师巧用提问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深华教学内容的目的。我在课堂提问中,经常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来设计问题。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就让理解能力比较低的学生来回答。
  如:在讲《葡萄沟》这一课时,我先提出“葡萄沟在哪里?”这个简单问题,他们很容易地答出正确答案,并及时地鼓励他们,由此来建立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再设计一些比较费脑筋的问题让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回答。如:提出“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这样让学生们能够敞开思维的问题,有的说因为葡萄沟有葡萄,有的说葡萄沟风景美丽,有的说葡萄沟的葡萄甜,有的还说因为葡萄沟的天很蓝等等。同学们你一言他一语,可以说把葡萄沟的美丽景色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来了。这种提问方法,不仅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而且特别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给一定的时间让同学们互相提问、作答,学生提问老师作答。另外,我还有意识地多给接受能力低的学生设计一些问题,有意识地多在课堂提问接受能力低的学生。
  由于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提问,学生就都能答上,在学生回答后,又总能从我这里获得夸奖。这样,学生就在美好的回忆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不但印象深刻,而且心情愉悦,会给后面的课程带来良好的心态。
  二、课堂激趣的基本方法
  1、好奇激趣
  儿童的好奇心是很可贵的,好奇心会引起人的兴趣。教师在上课时用奇特、巧妙的问题或事物引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学《小狮子爱尔莎》时,教师说:“狮子,大家都知道是森林之王,非常凶猛,但却有一只狮子对人非常有感情,并和人做起了朋友。”学生听到这里瞪大了惊奇的双眼,教师这时来一句:“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知道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了想学的欲望。
  2、悬念激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心切。在教学中可巧设悬念,引导学生追根问底。教《乌鸦喝水》时,讲一只口渴的乌鸦到处找水喝,找到水后,却喝不着,这是为什么呢?它最后喝着水了吗?这些悬念使学生纷纷做各种设想,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教学,其效果不言而喻。
  3、形象激趣
  小学生容易受情绪感染,可用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描述事物的形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进行语言描述时,要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激昂时,可以急风骤雨,排空而过;深沉时,可似春雨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对事物有一个形象的认识。有位教师教“鸟”和“乌”这两个字时这样引导:“乌鸦身上长着黑羽毛,它头上有颗黑眼珠,但由于全身漆黑,它的眼珠我们就不容易看到,所以‘乌’字里没有一点。”学生觉得有趣,很快将这两个字辨认清楚,牢固掌握了。
  4、画面激趣
  学生通过直观地看图,能增长感性知识。教学《小猴子下山》时,教师出示幻灯片进行启发提问:“小猴子下山到了哪些地方?它是怎么做的?小猴子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教师通过启发诱导,让形象和语言文字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5、游戏激趣
  活泼多样的游戏、竞赛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欢快激烈的氛围中,动脑、动手、动口,以趣促思,发展多种能力。常见的语文课堂游戏、竞赛活动有:夺红旗、找朋友、猜谜语、接力赛、角色表演等。游戏、竞赛活动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特征、认知结构以及教材的个性特点确定,要做到适宜、活泼、新颖、有趣。
  三、小学语文课堂激趣应注意的问题
  课堂激趣对课堂教学虽然十分有用,但它毕竟只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手段之一,只有掌握方法,注意分寸,才能趋利避害。
  1、课堂激趣应有充分准备。
  课堂激趣就好艺人的表演一样,虽然表演时看起来浑然天成,但在表演前其实已经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虽然课堂上可能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教师的准备也许根本用不上,但必要的准备应有的。如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考虑什么时候应该激趣,用什么办法激趣,激趣时需要哪些素材等。
  2、课堂激趣应实在,不搞“花架子”。
  如果单纯为了追求趣味,花大量时间去讲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故事或笑话,或追求低级趣味去讲一些不利学生健康成长的东西。这种哗众取宠的行为对课堂教学是有害无益的。
  3、课堂激趣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对优秀的学生应关怀,对中等生和后进生更应加倍奉献“爱心”。在课堂激趣中,应注意尊重学生人格,要多从正面激励。找准学生的“闪光点”,拨动其心灵的“弦”。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总之,在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大胆设疑,激发创新兴趣,求新求异,激活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只有发挥多种教学手段的整体功能,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把各种激趣艺术巧妙地加以提炼、糅合,才能营造出一种积极融洽、高涨热烈的氛围,才能掀起一波又一波课堂教学的高潮,让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 【发布时间】2015/6/24 16:44:18
  • 【点击频次】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