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高段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高段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重庆市巫山县平湖小学 唐志琼 王兴利
【摘 要】 习题的练习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重要过程,如何针对学习中的重点那点科学合理的设计小学数学高段联系,以下文章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段练习;设计;探究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预感实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有在求解时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及研究,浅谈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几点认识。
一、课堂练习的设计,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兴趣是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内趋动力”。而课堂练习又是一节课的中坚环节。重复训练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持续。如果在课堂练习上注重加强趣味性,则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的思维。因此,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游戏性、竞争性的题目,使学生在练习时始终保持积极的兴趣。
例如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中,一位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把一道习题创编成了一个生活场景“八个同学过生日,同学们分蛋糕”。呈现给同学们的是一块平均分成八份的生日蛋糕,通过让学生在生日蛋糕中找出分数(1/8、2/8、3/8等),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创编问题,自由选择几个分数进行加减练习,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练习设计,再现了生活中喜庆的场景,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生活内容问题化,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位同学的思维活跃开来,呈现出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表现欲望,更多地感受到学习的兴趣快乐。
二、有效的练习应引领学生不断地发展
一节好的课必须要扎实和真实,有创新和有发展,那么好的练习设计也应该体现出引领学生不断发展的目标。课堂上的练习不单单是训练,课堂不是训练的场所,目标是引领学生不断去发展,练习的设计就不是仅仅停留在训练的低层面上,如,在圆的认识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练习的:
先是课件上出现圆形钟面,
师:你看见那些圆?
生:有外面的圆,还有中间的圆。
师:还有哪些看不见的圆?
生:分针,秒针围着钟面看不见的圆。
然后教师将钟面隐去,让学生看着秒针转动,画面上就留下了秒针转动留下的轨迹。
三、练习有针对性
在新授课中,为了巩固和强化知识重点,可在知识的核心问题上精心设计一些练习,争取在短时间内将重点知识突出练,让学生具有成功感,从而培养创新意识。例如:“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在学生刚开始懂得除数是小数除法法则的基础上,为了及时巩固新知,需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练习小数点的移位。
这样,有针对性地练习,练在攻破难点,突出重点处,既巩固了新法则,又针对性地“防患于未然”。在此基础上,又拔高一步,求“a÷b”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设计开放性练习,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开放性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练习的同时,精心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形式新、解法活的开放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设计练习和数学活动,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思维得到提高发展。这样,通过一题多解的练习,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法,而且沟通了归一、分数、方程等有关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多方位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思考问题的起点、过程以及结论都具有思维的灵活性。收到了“精讲一题,带动一片”的效果,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课堂练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占据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们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差异、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练习的内容与形式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启发性、开放性与实践性,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发展。
五、练习设计要少而精
有效课堂练习设计不仅要有习题数量的保证,更要有练习质量的保证。努力做到练习少而精,确保练习一步到位。要想精练,练习的设计就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习题来练。练一题,管一类,重在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到位,方法全面掌握,智力能力有效提高,从而达到练习的优化,以少胜多的目的。实践证明,练习的份量多,势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趣和身心健康,学生为完成作业量而草率从事,降低练习效率。如练习份量少些,完些成作业的时间充裕,学生作业才能认真仔细不马虎,工整,准确规范。教学对学生的练习技能要求也应提高,如计算式子题不仅要算正确,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还要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简便、灵活。应用题解题应从各个知识点去考虑,用多种方法解答,并进行优化选择。教师对待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要千方百计寻找闪光点,给予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小学生数学教育是数学教育中的初级阶段,也是重要的基础启蒙阶段。因此关于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教师应该从各方面入手,通过强化练习,科学引导,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逻辑性、思维性,提高学习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未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薛荣利.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研究与探索[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20期
[2]季敬海.小学数学练习设计应注重“三性”[J]. 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 2010年03期
[3]康月珍.浅议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策略[J]. 考试周刊 2010年26期
- 【发布时间】2015/6/24 16:50:38
- 【点击频次】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