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诗歌鉴赏的方法

 

【作者】 韦小燕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诗歌鉴赏的方法

广西宾阳县宾州五中 韦小燕

 

  近年来南宁市的中考加强了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察,古诗词鉴赏题一般在积累与运用中,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因此古诗词鉴赏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那么,教师应从从哪些方面引领学生鉴赏古诗词呢?以下是我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一些方法。
  一、明确诗(词)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内容
  读懂诗歌的内容,是进一步感受和鉴赏的前提。
  古代诗歌是诗体的文言,阅读古代诗歌首先要转化语言,翻译为现代诗歌。而我们在翻译古代诗歌时,遇到最大的障碍是由于格律限制造成的特殊性。表现在:1、精炼。故事高度概括,言简义丰。2、含蓄。古诗多用形象思维,意思和感情多不直接道出,往往寄寓在具体的物象之中。3、跳跃。就是诗句见好像有空档,似乎要添点什么才能接上。另外,古诗在修辞上的互文、用典等手法的运用,如果判断不出来,也会影响理解。因此,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语言的特殊性,有助于学生翻译古诗词和初步读懂古诗词。
  二、体会诗歌表达了什么感情?——思想感情
  中学阶段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有: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生活杂感等等。
  如何来确定归纳出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呢???
  1、看作者。每个诗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和创作风格。如李白浪漫、豪放,杜甫现实、沉郁;苏轼开豪放词风,李清照以婉约表情。
  2、看诗题。有些标题即指明了诗的主题,如标题中出现“送”,表明是送别诗,往往是表达真挚友情的。
  3、看意象。意象即诗中所表现的人、景、物。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如“胡?马”、“单于”、“楼兰”象征入侵的敌人;“柳”与送别有关,古人有折柳而别的习俗;“雁”、“月亮”借以抒发思乡怀人之情
  三、了解诗歌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表达技巧
  古诗词十分讲究表达技巧,?主要指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个方面,这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1、抒情手法。教学中应明确诗中常见的抒情方式:①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如《关睢》《蒹葭》,爱慕之情流露大胆、直接、强烈而真挚。②间接抒情。常见的间接抒情法有三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景结情。借景抒情是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发情感——先景后情、有景有情。如杜甫的《登高》通过急风(凄清)、哀猿(哀伤)、飞鸟(漂泊)、落木(凋零)等意象,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寓情于景,是诗人将感情融入在特定景物上,借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一字未说离情别意,而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别绪如长江不尽,离情如碧空无涯。以景结情是通过写景状物来传达、折射、暗示诗人的感情(寄托、抱负)。如李白的《送友人》,首联点出告别的地点,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接下去的两联写离别的深情。最后以“萧萧班马鸣”作结,以景结情。
  2、表现手法。诗人常用烘托渲染、典故、借古讽今、虚实相对等表现手法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以利于自己情感的表达。在教学中要讲解透彻,以便学生能由此及彼,在诵读时注意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如《泊秦淮》首句以“烟、水、月、沙”四种景物烘托出凄迷冷寂的气氛,暗示唐王朝国运衰微,隐含对国事的担忧,与下文沉湎声色享乐的达官贵人形成对比。《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冯唐”典故的运用,表现苏轼渴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为国效力的强烈愿望。王昌龄在《出塞》中借汉代李广英勇善战,威镇边疆来讽刺唐王朝用人不当,边将无能的现实。《观沦海》中曹操先写眼前大海生机勃勃的实景,后写想像之景,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博大气象,借以抒写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宽阔胸襟。
  3、修辞方法。修辞的运用可以丰富表达的内容,修辞方法的分析对理解诗的内容极为重要,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双关等。如:《雁门太守行》首句中“黑云”“金鳞”的比喻,写出敌重兵压境及守城将士们严阵以待的情形。《书湖阴先生壁》中“两山排闼送青来”用拟人修辞写出送青入门的两山是多么的多情可爱。《观刈麦》中农民辛勤劳苦与自己不劳而获的对比,表现白居易作为封建官吏关心民生疾苦的可贵。《凉州词》中的“春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风吹雨”都是双关词,要分析其深刻含义则要指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及比喻等修辞手法。
  四、能概括诗歌的风格——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的语言,对诗歌的语言鉴赏一般与作品风格联系在一起。要对学过的诗人的艺术风格进行大致分类,并结合具体作品来理解:如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等类型。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动静结合,语言清新生动。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如白居易的诗等。凝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八句皆为工整对仗,全用实词,意象密集。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华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还有李商隐、李贺的诗。质朴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小结辨别诗歌语言风格的一般途径。1、知人论世,了解历代诗词名家的语言风格;2、诗歌语言风格有题材特点;3、品读词、句,感受意象、意境、语言的力度等,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此外,还应重视注释,关注诗歌的写作背景;对于非著名诗词曲作家,我们还可以考虑到作品朝代和文风。
  五、学会推敲诗歌中的字词——字句推敲
  许多诗词中都有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在鉴赏诗词时,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推敲: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c.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中考诗歌鉴赏题的出现,增加了学生解题的难度。只有教会学生正确的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 【发布时间】2015/6/24 17:00:08
  • 【点击频次】314